詭三國  第九十九章 鹿山論道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詭三國 | 馬月猴年   作者:馬月猴年  書名:詭三國  更新時間:2020-06-21
 
鹿山,原本沒什么人的,只有些許農夫和柴夫在山腳下居住。

因為龐家的老祖宗龐德公年齡漸漸大了,原本居住的地方魚梁州濕氣太重,于身體不利,因此特意征得龐德公同意之后,硬生生在鹿山上開出了一條山路,還搭建了飛龍亭和隱龍居,所以別看龐家在官場上好像沒有多少人,可是實際上潛伏在水面之下的力量不可估量。

斐潛依據士族禮節,帶來了一對大雁作為拜見龐德公之禮,拜見別人或許還可以含糊一下,但是像這種天下知名的人士,真心馬虎不得。

相傳孔子拜見老子之時,就是以雁為禮。

雁禮其意有三:

其一雁為候鳥,秋天南飛,春天北歸,來去有時,從不失節,因此常喻為信義之人;

其二雁行止有序,雁群在遷徙飛行時成行成列,強壯之雁領頭,而幼及弱者追隨其后,從不逾越,因此也被常用喻為守禮之人;

其三雁雌雄一配而終,從未有離異或者亂棄的現象,所以也被常用喻為忠貞之人。

并且傳聞龐德公偏好黃老之學,備上雁禮,也有敬重其與老子的一點意思在內。

龐德公還是在瀑布之旁的飛龍亭接見的斐潛。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雖說鹿山的瀑布沒有像李白筆下的那么雄偉,但是畢竟是選擇的地點太好了,一邊是奔騰而下的瀑布,一邊是高聳的山峰,而腳下這一塊修建了小亭子的山石又是向外延伸的,人站在上面,山風一吹,竟有一種可以凌空飛去的感覺。

龐德公背對著斐潛,抬著頭似乎在看著天空發呆,沒有說話。

斐潛作為小輩,自然也不好說話,只能是靜靜在一旁拱手肅立。

或許是瀑布帶來富含負離子的水汽,或許是山間空曠輕靈的山風,斐潛這幾天煩躁的心在這一刻漸漸的安靜下來,不想其他,不憤不煩,竟覺得舒適無比,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一時間竟有些失神……

也不知過了多久,等斐潛回過神來,才發現龐德公已經是轉過身來,正在面露微笑的看著他。

斐潛福至心靈,連忙拜下,口稱多謝。

龐德公微微點點頭,讓斐潛上前坐下之后,才緩緩的說道:“莫要謝吾,乃汝自得矣。觀汝上山之時,風火之氣太重,故而有意待汝與清靜,非吾不知待客之道爾。須知心動亦要心靜。”

斐潛連忙再拜。

龐德公擺擺手,讓斐潛無需多禮,還是用那緩緩的語調說道:“吾曾與汝師泛舟魚梁,談古論今,推敲經章,歌琴歡聚,如今想起仍然歷歷在目。汝師如今可好?”

斐潛竟不知應該如何回答,回答好么,蔡邕現在還是處在危險期,回答不好么,也暫時并沒有什么大事……

斐潛思索了一下,還是將曹操劫帝之后,他勸蔡邕離京等等一干事項全盤托出,然后說道:“如今弟子彷徨,也不知是對是錯……”

“趨吉避兇,人之常情,無謂對錯。”龐德公平緩的語調似乎帶著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說道,“直各行其道爾,汝師有道,故不擅離。”

是啊,蔡邕師傅是在用他的行為遵循著自己的道義……

龐德公慈祥的笑笑,說道:“汝師書信中曾言,汝天資聰慧,待人溫雅,機變有度,唯獨尚未尋得自身之道,是故常迷茫不知所措。”

斐潛一個激靈,蔡邕蔡老頭子簡直是拿捏的這么準啊,可是為何沒有跟我提及這些事情呢?

“汝師言,其道非汝道,故不能授,薦汝至此,望吾授道,子淵,可知道為何物?”

“這道……”斐潛還真說不上來,老子都說了,道可道,非常道,或許針對于物體的話應該說是規律,又或者是規矩,可是龐德公的意思并不是問物理上面的“道”,而是問人的行為上面的“道”,這要如何解釋形容才是?

龐德公也沒有讓斐潛立刻回答出來的意思,旋即又問:“何為天道?”

這個么,斐潛倒是清楚,便回答道:“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龐德公點點頭,說道:“何為人道?”

“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

“善。為何天道補不足而人道損不足?”龐德公進一步問道。

“……因天無欲,而人有欲?”斐潛想了一想,方回答道。

龐德公微笑的點點頭,說道:“是故順于天,發于情,止于欲,方為道也。”

這就是龐德公對于人心之道的解釋。

順于天,不是說天氣天空,而是天時之意,是每一個人最大優勢,是順應上天賦予的天賦,而不是隨意的選擇;

發于情是說要自己要感興趣,要在情感上就要接受,否則再好的道義自己不接受不愿意去做,也沒辦法去遵循的;

止于欲就是講要控制自己的私體欲望,不要被欲望所擺布,要有一個整體的范圍束縛,才不會無止境的擴散,陷入沉淪不知道義。

龐德公講授的道義就是包括三個方面:天時,己情,止欲。天時為骨,己情為肉,加上止欲為膚,方為一個完整的道義。

斐潛拜謝,但是按照龐德公所說的,現在是可以做出大體上一個框架是有了,但是還是很空洞,不具體,還不能算是尋得到了自己的“道”。

于是斐潛就這個問題再次向龐德公請教,沒想到龐德公卻說道:“心之道各有不同,汝需自行尋之。”

得,這么一說還是要靠自己。

不過也不能就這么放棄然后離開,畢竟方才的一席話,對于斐潛來說也有很大的幫助,至少讓斐潛知道要如何構架出自己的道義,而且他有一種感覺,如果確立出了自己的道義,將對自己今后的人生至關重要。

古人常說的立長志,非長立志就是這個道理。

能夠尋找到自己的道義,堅定不移的走下去的人,一般情況下都會取得很大的成就,而那些今天換一個理想,明天做新的夢想的,到最后常常是發現自己什么都沒能做出來。

至少在這一塊教育上,斐潛覺得后世還不如漢代。

斐潛覺得既然有這個機會了,那么怎樣都要向龐德公這個充滿智慧的老者,多多請教學習一些才是,但是這個鹿山之上自己還沒那個資格居住,所以退而求其次,向龐德公懇求能在山下“搭廬而居,時刻請教”,龐德公對此也沒有反對。

既然沒反對,那就是可以了。斐潛于是向龐德公告辭,回到了襄陽城,尋找能工巧匠,開始他在鹿山的“搭廬”生涯……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