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三國  第2957章意欲捕鳴蟬,忽見蟬后螳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詭三國 | 馬月猴年   作者:馬月猴年  書名:詭三國  更新時間:2023-07-29
 
五得?

斐蓁皺眉,有這么多么?他最多只能想到三個方面。

龐統嘿嘿笑,示意斐蓁先說說。

斐蓁扒拉著手指頭說道:其一,若是曹丞相可得于關中,自然什么都不用多說,此一得也,其二,若是不可得于關中,曹丞相亦可借此統合山東之內,除離心之人,聚同流之朋,收攏一批財物土地……其三么,倒是我方才剛想到的……曹丞相可能早有與關中斷絕之心,只是山東之人不允,所以這一次干脆就借機會……嗯,從此之后,便是各憑實力,猶如戰國秦趙之爭……

龐統撫掌稱贊。

棗祗也是朝著斐蓁豎立起大拇指。

作為最早跟著斐潛的謀臣,不管是龐統還是棗祗都希望斐潛的繼承人是有能力的,而不是癡呆傻苯,只懂得吃喝玩樂的高等衙內。

斐蓁嘿嘿笑,然后好奇的問龐統所說的五得是什么……

龐統笑了笑,原本不愿意講,但是斐蓁一再相求,最后還是說道:其實也就五個字,「兵民朝野盟」罷了。

兵民朝野盟?斐蓁重復著,然后琢磨著,越是琢磨,便是覺得自己方才所說的三點,似乎只是龐統所說的兵中一字?原本得意的笑容,便是有些尷尬了起來。

棗祗試圖安撫著,我在世子這么大的時候,還只會懂得些花花草草,根本不想要讀書呢……

很顯然,棗祗其實并不是多么懂得安慰人。

斐蓁點了點頭,然后還是不肯罷休的琢磨著,這「民」……啊,懂了!這一但開戰,山東必然需要征發民夫,轉運糧草,運輸軍需,而這些從山東之地上征發的民夫,曹丞相最后肯定是吞下來了!一方面可以壯大自身,又可以侵削山東地方豪強士族!

龐統目光微微一亮,不錯。

方才斐蓁說三點,龐統很是夸張的撫掌稱贊,而現在卻是澹澹的一句不錯,但讓斐蓁更受到激勵,興致高漲。

斐蓁扒拉著手指頭,「朝」,曹丞相原本在朝堂之內,也并非完全可以一手遮天!此番前后試探,除了在軍事上的收獲之外,還可以確定在朝堂之內的敵友!不論勝敗,曹丞相都可以借此機會清除異己!就算是敗了,也可以說是這些異己在扯后腿,免除后患!

不僅是龐統,還是一旁的棗祗,都在點頭。

斐蓁越發的思路順暢,頭腦清明,「野」就是之前士元叔說的那些山東地方士族,他們只求自身安穩,游離在野!這些人……對了,士元叔方才說過,之前曹氏有傳言,說關中如何,我父親如何,所以這些游離在外的地方士族還并不在意關中!現在不論勝敗,都足以扭轉這些傳言!凝聚山東在野之力!而這個「盟」,就是江東!

雖然還有些出入,但龐統再次鼓掌,棗祗也在一旁再次豎起拇指。

雖然說和之前的夸贊相似,但是這一次斐蓁真切的感受到了內心涌動起來的歡喜,但也深切的感受到了和龐統等人之間的差距,因此態度頗為謙遜回禮而謝,并且向龐統請益其中的要點。

戰,若是能勝,自然是最好。龐統說道,不過很多戰事,或是應對匆忙,或是迫不得已,因此不得不考慮,若是戰敗當是如何。能從勝戰之中得益的,古今之人不知凡幾,唯有從敗戰之中可得其益的,卻并不多……不過這一位曹孟德,自討董起軍,幾番勝敗,正是此中翹楚,最是擅長亂戰,亂中取利,不可不防……

棗祗在一旁補充說道:如今北域傳信,氣溫逐年下降,冰封之時越發提前,與主公所言相吻合……怕是距離氣候巨變之日不遠矣……屆時春日嚴寒,夏日酷旱,秋日無獲,冬日冰封……山東之地雖說位于中原,但曹丞相多半也是有所察覺……

龐統沉默了下來,神情頗為嚴肅。

斐潛一直以來,都在考慮著后續面對小冰河時期的問題。

歷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后,從攻勢轉變成為守勢,當然更多的是他手上的青州兵基本被打光了,另外一方面則是北方的氣候可能已經有所轉變,而歷年不斷的征戰又沒有及時的恢復元氣,導致北方在多方面的因素下不得不進入了防守模式。

當然,這或許也只不過是一部分的原因……

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越發不可能說脫離整體社會,單獨的進行發展,就像是關中如果沒有山東的這些士族豪強,這些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的家族財富積累,斐潛在長安推出的各類奢侈品,以及那些西域的昂貴商品,也難以找到合適的市場。

山東之地,士族林立,各自肚腸,同樣的,斐潛這里也不能算是多么心齊。真正齊心的,永遠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其余大部分都是追隨者,甚至是盲從者,亦或是被席卷著不得不跟隨的人。

若是關中真心齊,就不會有呂布鬧騰西域的事情了。

龐統點了點羌煮的銅鍋,說道:山東就像是這羌煮,眾人圍坐,各自分食……若是各自安分,倒也是吃得暢快,但是有人覺得自己所食甚少,旁人所吃更多,便是鬧將起來……將會如何?

斐蓁疑惑的問道,不是有掌勺之人么?

棗祗搖頭笑道:曹丞相,名為丞相,但是……呵呵……未必人人都服……

山東最大的問題,就是黨爭。

明明已經知道是東西對壘,進入了關鍵時刻,還免不了陷入了無休止的黨爭。而這個黨爭,和后世的黨派,其實概念上略有差別。

后世的黨派正常都有一個明確的紀律和綱領,而封建王朝的黨派,則更像是因為某種政見相同,利益相似然后相互集結在一起的報團取暖。

就像是曹操治下的豫州派和冀州派之間的紛爭。各自都不服氣,都想要壓對方一頭,明知道有時候會損傷大局,但是只要對自己這一方有益,那么傷一點大局又能算是什么問題?

早期大漢的黨爭,其實帶有一定的進步性的,因為這些士族子弟是對于大漢之中的一些弊病,對于官吏,包括宦官的貪腐不滿進行抨擊。這也是很多士人,包括袁紹和曹操初期較為淳樸的觀念,認為只要是除掉了十常侍,天下就能太平。

但是這個天下的禍端,真的就只是宦官閹黨?

整個大漢的政治體系已經腐朽,或者說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求了。這問題和其中的個別人有關,但是并不是全然就在某個人身上。山東之輩的酸棗之盟,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不管是解決了十常侍,亦或是解決董卓,都只是暫時的處理了表面上的問題,而更深層的問題,其實一直都在他們自己的身上,在整個的政治體制上,在他們的思想深處。

主公離朝堂,復北地,平關中,連川蜀,通西域,龐統微微抬頭,目光炯炯,就是為了走一條和之前大漢完全不同的道路……而這一條路,山東之人還在彷徨!他們沒想著跟上來!

若得食安逸,當大智大勇之人,方可居安思危。棗祗輕嘆道,山東之輩,就是之前得食太過安逸了……

龐統點了點頭說道:昔日于鹿山之下,主公取書簡置于桌桉之上,言何為世家,何為庶民……書簡陳腐,庶民空空……你我是欲于陳腐,亦或是……

世家陳腐,庶民空空?斐蓁說道,皺眉思索。

棗祗在一旁說道:所以主公建青龍寺,一方面是清掃書簡陳腐,正經正解,一方面也是讓庶民能有讀書之道……

斐蓁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點了點頭。

十常侍貪腐,看著強大,實際上是依附皇權來辦事,而一旦皇權衰敗,宦官就像是個屁,連味道都讓人嫌棄。而山東之輩心思更加繁雜,有憂心大漢者,但是更多的是自私自利,雖然掌握著知識,但是已經腐朽。

從那時開始,我等明白了一件事……天人感應,應該廢除。龐統沉聲說道,若是不廢除此律,三公無心朝政,百官就猶如散沙!曹孟德不領三公而據丞相,亦是為了免此厄。

天人感應,原本是漢武帝為了加固皇權搞出來的名堂,但是后來就變成了背鍋的笑話。三槐高堂,成為了輪流背鍋俠,開啟了黑鍋年代。原本三公應該是皇權輔左,百官之首,以及上下溝通重要渠道,最終成為了虛幻。

擔任三公很風光,但是今天還是高官,明天可能就被罷免,這樣的工作環境下,也就自然沒有誰是實心做事,都是混日子。

于是,大漢朝廷就從上到下,陷入了分裂和極度低效運轉之中。大漢最終衰敗的局面,雖然不能全數算到山東士族的頭上,但是原本掌握了最多的知識,最應該指引前進的方向,維護國家運作的這些所謂清流官吏,地方表率,確實是在大漢衰敗的時候,不僅不能力挽狂瀾,而且還拖拽著大漢一同跌落深淵。

同時,為了讓自己,或是自己的家族后人不至于每次都莫名其妙的背黑鍋,大漢士族世家就開啟了以讖言對付讖言,以毒攻毒的年代,旋即群魔亂舞,各種微言大義,企圖搶奪解釋權,最終變成了自由心證,隨意注解,原本應該成為傳播知識,塑造三觀的上古圣賢之言,變成了自私自利爭權奪利的工具……

這都是我父親……在鹿山之下就提出來的?斐蓁瞪圓了眼,有些覺得不可思議,那……那么早?

雖然當時主公沒有明說,但是……龐統轉頭和棗祗對視一眼,笑了笑說道,其實不僅是我,子敬,還有元直等人,皆明此意……

吃飽喝足,三人離開了小亭,重新回到廳堂之中。

就像是父母天天和孩子一起,就不容易察覺孩子的成長一樣,孩子天天跟著父母,也不容易察覺父母有多么厲害。

三人站在了廳堂之內的地圖之下。

既知曹孟德之所欲,龐統指點著圖輿說道,世子可試破之。嗯,不必具體調兵遣將,便如主公一般,以大局變化而戰之……世子可愿一試?

斐蓁躍躍欲試,站在圖輿之前沉思。

征戰的具體布置,當然不能讓斐蓁來指揮。

棗祗向龐統投去詢問的目光。

龐統微微點頭。

作為斐潛的第一謀臣,他跟著斐潛的腳步,一路追隨,一路成長。雖然斐潛沒有明說,但是他能明白斐潛為什么給斐蓁取名為蓁之意。

蓁,草木茂盛也,或是荊棘叢生也。

起于草木之中,途徑荊棘之道。

西秦奮三世,方有天下一統,而如今呢?

斐蓁作為承上啟下之人,有著超出尋常人的重要責任,自然就需要更快的成長,壯大,才能使得這一條荊棘之道,能夠后繼有人的走下去。

斐潛讓龐統來暫時教導斐蓁,就是希望逼迫斐蓁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學會獨自的思考和判斷,并且要懂得什么樣的判斷,會導致什么樣子的后果,以及出現了后續問題又是要如何應對。這些問題,都是斐蓁跟在斐潛身邊所學不到的。因為斐蓁會下意識的看斐潛,依賴父母,并且想要從斐潛那邊尋求到解決問題的答桉。

成長,從獨立的思考,并且獨立的解決問題開始。

若是不論軍事,只是探尋大局變化……斐蓁也是站到了圖輿之前,沉吟著說道,一旦開戰,除卻兵卒攻伐死傷之外,亦需民夫轉運糧草……而民夫一旦長途跋涉,糧草運輸,一來荒廢耕田,二來路途消耗……常平,準平倉廩之糧,皆會因戰所需而動用……對了,若是尤自不足,便會征調!

斐蓁下意識的回頭看了一眼龐統,卻看到龐統好兩三層的下巴,紋風不動將表情遮掩得嚴嚴實實。

嗯……斐蓁只能是回頭繼續想,征調是必然的……按照世叔之前所言,若是山東一旦征調……地方大族必然借機斂財,罪歸于曹孟德,利歸于自身,至于百姓……怕是黃巾之事再現……明白了!到時候山東江東地方糜爛,只需要輕騎直進,便是天下易旗!

說的好!龐統點頭道,就是如此!征戰之法,并非僅以力為勝!西羌之苦,便是山東之痛!觸之則驚!

西羌之亂是整個大漢的痛苦,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又有誰能想到西羌之亂究竟是如何產生,如何發展,又是應該怎樣應對呢?

沒有,山東士族頂多就是感慨一聲而已。

沒有總結,沒有預防,沒有改進,什么都沒有,只是留下一條深深的疤痕,表面上愈合了,實際上根本就沒好,如今只要再碰一下,便是立刻會迸裂,流出血來。

官吏是不具體生產的。

所以整個社會所有的開支,全部都是由普通百姓付出。

稅負越重,老百姓越活不下去。

活不下去怎么辦,最終就只有反抗。

造反的人就越多,朝廷就需要更多錢去鎮壓……

若是咬牙在其他地區征調,鎮壓叛亂的話,那么其他地方的賦稅征調就更重,有可能其他地方也會叛變造反。

若是不鎮壓,那么不光是這些地區的賦稅就收不回來了,而且還會導致其他地區也同樣借口說有叛亂,交不上賦稅。

反正地方上沒錢,想要鎮壓,朝堂要給錢。給錢了也不一定能鎮壓成功,搞不好按下這一頭便是翹起那一頭。于是,這就徹底的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泥潭中,怎么也逃不出來。

龐統點了點頭說道:主公原本是想要先在江東挑起此事,然后蔓延到山東……屆時兗冀豫徐揚等地,貧者逾貧,富者越富,便如干柴置于灶火之側,須臾之間便是滔天烈焰……只不過山東江東似乎也有所察覺,便是趁西域之亂而起事……

只可惜……

所以之前斐潛說,當下開戰有些早,并不是最好的時候。

這一點,龐統也是非常認可的。

這個年代,普通民眾基本上都是文盲,根本不懂什么是未來,什么是正途,今日只要有人給點好處,便是叫爹,明日又有他人給點錢財,便是立刻掉頭稱爺爺,將昨日之爹丟之一旁。因此指望這些在山東江東的百姓,絲毫沒有任何基礎,沒有任何前提條件,就能夠參與到社會變革,文明推進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這些山東江東的百姓,更習慣于他們祖輩的生活,平常只需要有口飯吃,有一點小樂子,就可以繼續活下去,而王朝的發展,社會結構的改變,對于他們來說,太過于遙遠。

斐潛為什么在長安三輔能夠擁有穩定的民心,除了農學士工學士在努力開民智之外,其余大部分的功勛都是要算在福利上面。

首先斐潛安置了大量的流民,給了這些流民耕田和住所,雖然說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償還租金,但是無形當中就等同于將這些民夫捆綁在了斐潛政治集團身上。即便是最傻的民夫,都清楚一旦斐潛倒下,那么他們的田地和房屋就會被其他人剝奪,搶走,因此支持斐潛,就等同于是在支持他們自己。

而一旦斐潛想要在山東收買民心,因為山東人口基數龐大,所以必然導致開銷暴增,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暫且不論過程當中是否有山東官吏,地方豪紳上下其手,就算是斐潛用自己人,用巡檢農工學士來辦理,也一樣承擔不起龐大的開支。

另外一方面,現在關中不管是兵還是民,對于山東江東之地的人都有心理上的優勢,畢竟關中的待遇天下第一,而一旦斐潛真的迅速擊敗曹操孫權,那么一碗水端平之后,大家都一樣了,必然有人不服。

若是一碗水端不平,那就更精彩了。

因此,不如讓曹操和孫權先去點個火……

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曹操和孫權或是對此有所察覺,或是恰巧碰在了一起,進而變成了當下這樣的局面。

不過,既然已經是如此了,也就只能是乘勢而行。

龐統微笑著,知否,如今長安城內,已有北域趙子龍心懷不軌,多有二意的傳聞?

Σ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