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三國  第3487章不太一樣的選擇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詭三國 | 馬月猴年   作者:馬月猴年  書名:詭三國  更新時間:2025-01-01
 
趙云有些意外。

他沒想到劉曄居然是說這些……

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劉曄如果完全站在山東的立場上去說話,那么趙云自然是不愿意聽的,可是劉曄講述的很客觀,也很實際,這就不得不讓趙云思考起來。

因為他是趙云。

如果是一般的武將,劉曄說這些,就算是能聽懂,但是想了一小會兒想不明白,也就自然而然的放棄不想了。

趙云喜歡思考,喜歡學習,也擅長總結,當問題擺在他面前的時候,趙云的選擇就是先嘗試去思考,去尋找答案,而不是直接躲避,或是擱置。

劉曄看著趙云的神情,微微一笑。

他一路而來準備好的說辭,現在已經是完全舍棄了。現在他和趙云說的這些,都是他來見趙云之前,臨時想出來的。

劉曄知道他來幽州是做什么的,可是千辛萬苦真到了薊縣,卻遇到了這樣一次的雪災,見到了驃騎軍在救災收攏,重現秩序之后,心態就略有了一些變化。

山東都說關中北地,是多胡蠻之習,有腥臊之氣,可是現在幽州之地在受難的時候,那些風雅名士又在何處?

幽州百姓現如今是更需要山東的之乎者也,風度翩翩,還是當下驃騎軍雖然不太客氣的呼喝,但可以有些衣食熬過這個嚴冬?

大漢又是什么?

或許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只不過對于士族子弟,尤其是皇室宗親來說,天子身上的神秘面紗,可能就沒有多少作用了。

劉曄也是如此。

他見過天子,也知道天子劉協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果說是在太平盛世,那么天子劉協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皇帝。

因為在太平的時候,一切秩序都是基本穩定的運作著,天子越少干預,那么郡縣地方問題也不多,除了在災害之時天子下令征召救災之外,其他事情一般郡縣內部都可以處理了。

可是在當下天下動亂的情況下,天子能力不足的弊病就很致命了。

天子收攏不了各路諸侯的心,就必然無法控制地方上的紛亂。

而且這些問題,劉曄還不好和天子劉協直接說!

一個方面是如果劉曄說了,萬一有什么問題,劉協又保不住劉曄,這不就意味著劉曄自己找死么?

另外一個方面是,就算是劉曄不怕死進言,但是劉協聽不懂,或者是聽懂了卻不去做,不也是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劉曄對待天子劉協的態度,其實和歷史上的表現都差不多,點一句,點到為止,不多說,也不多解釋,更不多強求。

天子讓他帶著詔書來找趙云,劉曄便是遵令來了。

所以可以說到了薊縣之后,劉曄的使命就基本上結束了,剩下的只是一些收尾的事情,至于趙云愿不愿意接受詔令,那是趙云的事情,劉曄控制不了,也無法代替趙云簽收詔書。

之所以劉曄沒有立刻返程,最開始的時候是因為他也想要借這個機會見一見趙云,多直觀的了解一些關于驃騎軍的情況,避免回去之后一問三不知,多少會掉了名士的格調,可是等他真正的見到了驃騎軍在救治這些幽州百姓的時候,他的內心被觸動了。

劉曄是皇室宗親,但是他的這個宗親么……

至于什么士族世家,更是談不上了。

所以劉曄不是光站在高處哎呀呀的感慨,他脫下了錦袍,拿起了筆墨,和驃騎軍中的小吏一同處理事務……

劉曄覺得驃騎軍和他原本想象的不太一樣。

而反過來,也正是劉曄這般行為,讓趙云覺得劉曄和那些山東名士,不太一樣。

這才有了趙云見劉曄,也才有了現在的劉曄點趙云……

劉曄的話,不多,但是都在要點上。

幽州,屬于邊疆,和并州涼州的地位,其實相差不多。

之所以會比并涼好一點,只不過是因為幽州和冀州的距離比較近而已,冀州人害怕一旦完全失去幽州,就丟掉了北面的屏障,所以在對待幽州的態度上,沒有像是對待并涼那么的無所謂。

冀州人覺得有一點幽州就可以了,所以對于遼東,樂浪一帶就可有可無。

豫州一帶的人卻覺得幽州整個沒了也無所謂,反正天塌下來,不還是有冀州人頂著么?

整個大漢中原地區的士族,因為地主階級的興起,導致對于邊疆這種耕作困難,難以有什么高產莊禾的土地失去了興趣,也就根本不想要對外擴張。

相反,因為邊疆苦寒,生活困難,所以在封建王朝時期,一旦邊疆的勢力膨脹起來,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一定會在這種不平等的待遇之下,反過來侵蝕中原地帶。

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是華夏老祖宗就懂得的道理,可是基尼指數依舊在每個封建王朝中,瘋狂上漲!

劉曄點出了這個問題。

驃騎軍是在大漢的邊疆,在那些被中原鄙視的地區里面成長起來,制定的策略也是偏向于那些之前被壓迫的被遺忘的民眾,所以就像是趙云在幽州這里救治這些受災民眾一樣,很快就會得到支持和響應。

可是……

冀州沒受災。

那些在大漢三四百年,至少在劉秀定都雒陽之后,就開始抱著手冷眼旁觀邊疆衰敗的大小地主階級,以及享受了士族優待盤踞官僚府衙機構之中的那些人,會愿意接受驃騎的制度?

劉曄見趙云沉默,也沒有等趙云回答的意思,繼續說道:自驃騎立于關中,投驃騎之人,多寒門也。鄭公北海多輾轉,水鏡荊州長流離,皆不納于中原是也。非其不良,乃如災中之民,得溫飽足矣!然冀豫如何?若使之失溫飽,則恨也。若欲足之,則幽并怨也。以將軍之智,自可分辨。

劉曄雖然說得不是很明確,也沒有提煉出一個準確的表達方式,但是無疑是點出了當下關中和山東最大的一個矛盾,也就是生產體系和生產關系的迥異!

后世有人表示晉唐之時,才有士族門閥,但是實際上并不是如此。任何事物都有衍生發展的階段,不能單獨的截取其中一段,或者一個時間點來代表全部。沒錯,晉唐時期,士族門閥確實是最強最有代表性,可是追查其根源,卻是在大漢年間,尤其是在東漢時期內誕生的……

東漢時期,土地兼并出現大小地主,同時因為書籍難得,經學基本在門戶內流傳。或者說是圈子也行,也就是師生關系,或者稱之為師門。

大小地主階級壟斷了生產資料,禁錮了知識的傳播,而治國理政,又是需要這兩個方面的事物,所以也就等同于壟斷了官僚官位。

在大漢時期,出現全家老小全當官,一個家族霸占一個地區,新生兒出生就算工齡領取福利等等,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隨著這些士族鄉紳,大小地主逐漸壯大,自然在朝堂上為本階級代言,爭取更多的利益,到了漢靈帝時期,這些人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官有官,要文化有文化,要武力有武力,還要朝廷干什么?

漢靈帝想要管,已經管不了了。

趙云顯然無法解決這樣的問題,所以趙云依舊是沉默著,皺著眉頭。

驃騎之下,有荊襄之人,也有潁川之后,劉曄緩緩的說道,驃騎據關中之時,荊襄潁川之人,可通力合作,蓋于關中而言,荊襄潁川,皆為外敵也。然若驃騎入中原……何者外,何者內?荊襄求于荊襄之處,潁川拜于潁川之時,又于當下大漢中原,山東之地,門戶之間相互傾軋,有何異之?

趙云皺眉說道,山東之人若是如此不知道理,便是去莠存良,又是有何不可?

劉曄坦然說道:山東之輩,此時此刻,多類六博也。若言良莠,則是未必。六博六籌,博籌可分良莠乎?潁川之士,于丞相之下,謀于丞相,歸驃騎之所,策獻驃騎,謀策可言上下,然以此行論良莠,豈不謬哉?

任何一個階層滿足溫飽之后,必然會尋求更多的利益,更大的權柄。

這是一種必然。

因為人類社會只要還有剝削的存在,還有榨取剩余價值的體制,那么必然就會有這種問題。

士族世家,豪強門閥,從大漢的骨血當中成長起來,并且品嘗到了壟斷政治和經濟領域的甜美滋味,又怎么可能輕言放棄?

劉曄的意思很簡單,能和驃騎協作的那些士族子弟,不是因為他們就完全百分百的支持驃騎的制度,而是他們的家族在分散押注,就像是六博上的籌碼。

門閥豪強之間也競爭激烈,比如之前將寶押在了袁氏身上的那些家族……

壓中了,盆滿缽滿,壓不中,傾家蕩產。

這是士族子弟和諸侯利益一致的地方,所以劉曄表示現在驃騎軍中政治和諧,各派系相互合作,那是因為正是在收益高的時候,就像是當年袁紹不也是天下楷模?

丞相如今之頹,非丞相之不能,乃丞相之所能也。劉曄微微搖了搖頭,若丞相之不能,分權于郡縣,便是天下頌贊!而丞相如今惡于山東,便是欲集山東之力抗關中也!山東之所惡,并非關中,乃「集」之一字爾!敢問將軍,驃騎若得中原,是能,還是不能?是惡,還是不惡?

士族門閥希望能輔佐一個明君,然后實現價值最大化,可是在輔佐明君之后,就必然會產生出利益沖突。地方上的豪強,希望出現的是宛如漢文帝,光武帝那樣的,裁軍簡政,休養生息,注重農桑的君主,那么地主階級的利益就可以得到極大的保證。

簡單來說,地方上的這些士族,希望是一個明君,但是同時又要是一個弱皇!

因為門閥的經濟基礎,是靠兼并大量的土地,而產生出來的莊園經濟體。他們兼并的對象,是自耕農,而自耕農又是中央皇室的根本經濟基礎,中央政府的賦稅和兵役都需要自耕農來承擔,這就使得門閥的莊園經濟,跟中央政府的經濟,完全是互相沖突的。

所以當歷史上曹魏開始打擊豪強加強中央集權的時候,門閥大族就開始不滿了,后來司馬氏跳出來,這些士族豪強一個個或是幫司馬打掩護,要么就是干脆暗中支持。真以為司馬振臂一呼,就是死士云集?養死士也是要錢的,要時間,要場所的,猜猜看曹氏那么提防,三番幾次的檢查司馬家,為什么就查不到這些死士藏身的地方?

而在驃騎軍中,現在屬于小型豪強,小地主階級,寒士代表,旁支子弟,這些人不像世家門閥是大官僚與大家族的結合,對權力要求度暫時并不高,現階段的訴求是更務實的,因為小地主出身的精英們變得沒有出路,上升通道被堵死,他們渴望機會,希望有明君能夠提拔他們,希望突破大士族大豪強對官場的壟斷,獲得成就功業的機會。

幽州之民,今日無溫飽而求溫飽,明日有溫飽又求家業,劉曄說道,幽州如此,天下何不如是?驃騎之所能,可足關中,可足幽州,然可足天下否?

劉曄說的是民,但是實際上所有的這些民,并不是指平民。

雖然歷史其實是由人民創造的,但是當下不管是劉曄還是趙云,都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趙云和其他小部分精英民眾一樣,最開始推著他們加入漢末混戰的原因,并不是多么遠大的理想,而多半都是渴望能夠耕者有其田而已,能安心勞作,安心的過小日子就足夠了……

可是現在趙云有沒有想過要更進一步呢?

有的。

那么其他的人呢?

孝靈帝,置西園八校尉,何也?劉曄說道,不外上欲掌軍而制地方是也。后西園廢,又是何故?乃上所托非人乎?此因不過是十之一二罷了!西園之疲廢,乃兵也!西園欲立,兵從何來?乃地方之人也。地方欲上立西園乎?孝靈之不立,丞相之不能,蓋驃騎之所立,所能乎?

趙云眉頭緊皺。

劉曄表面上只是在說漢靈帝,但是趙云知道劉曄其實真正想要說的是什么……

歷朝歷代中央皇室的根本,都在于軍權在握,到了東漢末期,漢室不是沒有想重掌軍權,但是實際上很快就門閥反彈,計劃流局,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劉曄所說的后半部分,卻是趙云所沒想到的。

漢靈帝之所以失敗,不僅僅因為自身能力上的問題,也不是讓一個宦官去管理軍隊,而更為重要失敗因素,是漢靈帝想要重建一支軍隊,就需要有能服役的兵源和支持起這支部隊的糧草物資。簡單一點,就是要有足夠自耕農納稅服役,但此時鄉野間的自耕農因為門閥的兼并,分割凌亂,負責稅收的州郡吏和部隊的基層官吏也都是門閥的門生故吏,忠于門閥大過朝廷,又怎么可能支持漢靈帝順利招募兵卒?

所以西園八校尉,從根子上就是斷的!

那么曹操和斐潛呢?

曹操的根和斐潛的根,也就是兵源是來自于哪里?

很顯然,曹操的根基,就是三十萬青州黃巾。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曹操控制了這些青州兵,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是不是這些青州黃巾也實現了他們最初獲得生產資料,可以有序生活的愿望?是不是這些青州兵在曹操之下,打破了原本由地方大族世家豪強的土地控制鎖鏈?

驃騎之處,也是類似。

斐潛第一波的人口紅利,吃的是河洛流民,是白波軍,然后是黑山賊,這些人奠定了斐潛基礎的軍事力量,而后面接納的西涼軍和并州老卒等,不過是在這些基礎上的錦上添花。

所以劉曄認為,斐潛和曹操的兵卒架構,其實相差不多。

曹操現如今在山東之地遇到的問題,斐潛來了也是一樣會遇到,到時候斐潛對于山東的兵是收還是不收?

收,肯定會出問題。

不收,同樣也會出問題。

劉曄說了這些,便是停了下來,不再多說。

就像是劉曄之前的習慣一樣,他只是將問題點出來……

這其實也是山東名士的一個習慣,他們會說出問題,這個時候往往都是免費的,但是如果要解決問題的話,或是他們也解決不了,或者就是需要額外付出相應的代價。畢竟在山東之處,知識都是相當昂貴的東西。

趙云皺眉思索,片刻之后忽然展眉而笑,搖了搖頭說道:先生所言,確實切中要害……不過,先生倒是疏忽了一處……

劉曄愣了一下,不由得問道:疏漏何處?

趙云伸出手來,先是從上往下按了一下,然后又是從下往上揚起,山東之地,多由上而下,選兵擇民,而在關中,則是由下而上,選軍擇吏!此乃大不同!

這一次換成了劉曄愣住了。

他原本來見趙云,雖說是沒有帶詔令,但是實際上也想要用言辭來動搖趙云的心志,所以他說的話七真三假,原想著趙云就算能找到其中破綻,也是后面的事情了,劉曄就可以借著這個機會,了解更多的信息,然后尋找更多的破綻,這樣就可以成為他的籌碼,不論是繼續在山東押注,還是挪移到驃騎之處,都可以有更高的位置……

可是劉曄萬萬沒想到,這么一個看起來相貌普通,手腳粗壯,一點都不像是文士的將軍,竟然思維這么敏捷,有這么強的洞察力!

請:m.ddyueshu.cc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