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正值一年中最酷熱的天氣。
孫氏已經足月,算一算日子,臨盆就在這幾日了。
謝元舟成親后,接連生了兩個兒子。不過,孫氏肚中的孩子,才是長房的血脈。謝老太爺對孫媳這一胎也格外關注重視,盼著孫氏一舉得子。
謝鈞如今倒是看得開。
孫子當然最好,生了孫女也好。以謝家眼下的聲勢,以謝明曦獨寵中宮的情勢,謝家的富貴至少能延續幾十年。日后少不得要和京城名門氏族聯姻結親。謝家人丁稀少,后輩不論男女,多多益善。
“祖母,你看侄媳婦這一胎,是男是女?”闕氏閑來在私下揣度。
徐氏眼睛毒辣,低聲道:“肚子尖尖是兒子,孫媳婦的肚子又圓又高,十有八九是個女兒。”
闕氏低聲笑道:“生女兒也好。若有幾分像明娘,大伯心里定然高興的很。”
這倒也是。
謝家靠著謝明曦光耀門楣,成了后族,被眾人捧著舉著。在謝家人心目中,生女兒也是件極好的事。
婆媳兩個低聲說笑,坐在一旁的俞婉微笑聆聽,右手不自覺地撫上了肚子。
她嫁入謝家也有三個月了。
俞家是世家大族,族人眾多,你爭我斗的事也免不了。謝家正好相反,一共就兩房。長房的謝元亭跛了腿,謝柔曦謝元樓尚且年少。倒是二房人丁興旺,兒子也都有出息。
謝元舟當年跟隨蜀王去蜀地,如今已在蜀地扎下根來。謝元蔚是年少探花,給二房爭了臉面,頗得帝后青睞。
她和謝元蔚成親后,夫妻恩愛,小日子過得平和順遂。
謝家上下,待她也十分寬厚。
她曾憂心的種種刁難刻薄都沒有。外間傳言粗野難纏的徐氏,性子隨和。婆婆闕氏,對她這個出身名門的兒媳也頗為客氣。
她現在最迫切的愿望,便是早日懷上身孕。只有生了子嗣,新媳婦才算在婆家站穩了腳跟。
說起來,這個月的小日子已經遲了兩天……
俞婉心里正默默思忖著,一個丫鬟忽地滿面喜色地跑了進來,向徐氏稟報:“啟稟老夫人,繁英閣送了信來,說大奶奶肚痛已經發作了。”
徐氏精神一振,霍地起身:“我這就過去。”
闕氏不假思索地一同起身:“我和婆婆一起去。”
謝家人口少,也沒什么兩房相爭的矛盾……謝銘是繼子,前來投靠長兄已是厚著臉皮,沒那個臉也沒底氣相爭。
徐氏更是眼明心亮,態度擺得端正,對長房的事十分上心。
由此也可見,人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俞婉略一猶豫,也站起身來,隨著徐氏闕氏去了繁英閣。
有身孕的人,不宜進產房,免得被血光沖撞了自己肚中的孩子。俞婉不確定自己是否有了身孕,新媳婦臉皮薄,也不好意思聲張。到了繁英閣后,只默默地待在產房外。
徐氏和闕氏一并進了產房。
孫氏肚痛發作,疼得額上直冒冷汗,清秀的臉孔溢滿了痛楚。
謝元亭站在床榻邊,手足無措,額上的汗珠比孫氏只多不少。
瞧瞧那副慫包樣!
徐氏心里暗笑不已,走上前,張口打發謝元亭離開產房:“女人生孩子,總要過這一關。這兒有我,你什么忙也幫不上,出去等著便是。”
謝元亭下意識地要點頭,眼角余光瞄到孫氏滿是痛苦的臉,腦子陡然清明:“我不走,阿芳生孩子,我要陪著她。”
徐氏和闕氏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想道。謝元亭總算有些人樣了……
只見謝元亭又看向孫氏,小聲說道:“你讓我留下陪你,我可沒走。生完孩子,你可別揍我。”
徐氏闕氏:“……”
感情是迫于孫氏淫威,不敢不從啊!
孫氏睜開眼,勉力張口:“我疼得快不行了。沒力氣說話。總之,你要是半途走了,以后有你的好看。”
徐氏闕氏再一次:“……”
看著謝元亭那副敢怒不敢言的模樣,徐氏想笑,又忍住了,和顏悅色地哄孫氏:“孫媳婦,你留著些力氣生孩子。元亭既是答應你留下,怎么會半途溜走?”
關鍵是,謝元亭不敢啊!
闕氏忍著笑,也安撫了孫氏一通。
接下來的幾個時辰里,謝元亭被迫旁觀了女子臨盆的全過程。這對謝元亭來說,無疑是人生中從未有過的經歷。
孫氏自小做慣家務,力氣大,身子健朗。雖是頭胎,也算順利。兩個多時辰便生下了孩子。
陣痛發作的疼痛,羊水破裂時的驚惶,孩子臨盆時的痛苦,孫氏被折騰得不輕。血水端出去一盆又一盆。產房里滿是血腥氣和難聞的氣息。
孩子生出來的剎那,謝元亭憋足了兩個多時辰的氣,終于松懈下來。全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仿佛隨著孫氏一同生了回孩子。
精神緊繃太久,驟然松懈,謝元亭全身疲憊不已。
產婆熟稔地拍了拍小嬰兒的屁股,響亮的啼哭聲頓時響徹產房。隨后,產婆將小嬰兒全身擦拭干凈,以薄而柔軟的細棉布將孩子包裹好。然后笑著道喜:“恭喜大爺,大奶奶生了一個健康白胖的千金。”
果然生了女兒。
婆婆看得真是準啊!
闕氏欽佩地看了徐氏一眼。
徐氏接過孩子,贊不絕口:“瞧瞧這小女娃,生得真是標致。”
產床上的孫氏耗盡力氣,十分虛弱,雖未昏迷,卻也沒什么力氣說話。聽到徐氏的夸贊,孫氏虛軟地笑了笑,看向自己的丈夫。
懷孕數月來,謝元亭張口便是兒子兒子如何。
她生了女兒,謝元亭一定很失望。
謝元亭呆呆地站在那兒,不知在想什么。
徐氏將手中的孩子送到謝元亭面前:“元亭,你也來抱一抱孩子。”
謝元亭回過神來,應了一聲,接過小小的孩子。
剛出世的嬰兒,全身紅通通的,身子又輕又軟。眉毛淡得幾乎看不清。眼睛也閉著,扯著小嘴哭喊。
這是他的孩子。
是他的女兒。
謝元亭心里忽地涌起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