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遠想要做電動自行車,主要一個原因是為了給電動車積累技術經驗,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電動車前景比較好看。
但與此同時,他也并不準備和其他廠商一樣,全面鋪開對電動自行車的生產和經營。
因為沒有意義。
在周方遠重生前,北桐市已經率先開啟了新一輪的限摩令,連電動自行車都沒能幸免。而且他當時就已經聽人說過電動車新國標的事情,預計是在19年正式實施,可惜他沒有等到那一天就重生了,但作為當時只有電動自行車這一個交通工具的人來說,他對這方面還是挺關注的。
不出意外,這個新國標一出臺,一定會引起社會上的各種不滿情緒滋生。
制定相關規則的人,或許出發點是好的,畢竟電動自行車、燃油助力車乃至摩托車的存在,對城市交通來說,確實是一大隱患,這一點無需反駁。
闖紅燈,逆行,走機動車道,速度快,聲音小……這些都是隱患部分。
然而現實如何呢?
闖紅燈和逆行,這個或許還關系到車主個人的素質問題,但走機動車道這一點,有時候實在是不能怪這些車主。
試問,就國內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隨便走出看一看,有幾個城市的非機動車道是暢通無阻的?
又有幾個城市的人行道是干干凈凈沒有障礙的?
很少,非常非常的少。
在國內,機動車停放一直是一個大問題,機動車沒處停,違章停放還會被罰款,所以只能停上人行道,停上非機動車道兩側。那么人行道被占了之后,行人怎么辦?他們只能在非機動車道上走。這樣一來,非機動車道又不好走了,那些電動自行車和燃油助力車,以及摩托車,就只能被逼走上機動車道。
難道他們不懂得危險嗎?汽車是鐵包肉,摩托車可是肉包鐵,稍微碰一下,人家沒事,自己可能就要損筋折骨,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
其實大家都知道危險,但現實就是逼得大家沒有辦法。
制定新的辦法,好滴,這個是沒問題的。
但問題在于,這個辦法有些舍本逐末了。
新的國標里規定了電動自行車的各種數據要求,限速什么的。這里不多問,就問一個問題——難道限速之后,闖紅燈、逆行和在機動車道上行駛這些問題就能避免了嗎?
難道制定了新的規定,電動自行車的速度和聲音的問題就真的能解決了嗎?
就算是每小時25公里的速度,撞在人身上也是不得了的,而且電動自行車的優勢之一不就是沒有那么強烈的噪音嗎?難道還能專門加上噪音不成?噪音也是一種污染啊。
歸根結底,想要阻止相關問題,制定相關法律才是正經,而不是一刀切的把所有問題都推給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沒錯,錯的只有人。
說道這里,就不得不提禁摩令了。
電動自行車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歸根結底,還是禁摩令。
為什么像是扶桑、寶島以及東南亞國家的電動自行車就很少,反而大家都在騎摩托車呢?
很簡單,因為人家沒有禁摩令啊。
其實對比一下就很明了了。
電動自行車和摩托車之間。
續航里程,摩托車強;動力,摩托車強;爬坡,摩托車強;載人載物,摩托車強;用車成本,大體上也是摩托車更強。防盜性,摩托車比電動車強一些,雖然沒有特別巨大的差距,但強一點也是強,這個不用多說。保值率,摩托車也完爆電動車……這還有什么好說的?
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如果真的要按照新國標的要求來,那么所有超標的電動自行車和燃油助力車就都不能上街了。到時候很多和社會方方面面息息相關的行業必然會遭受影響。
最直接的,快遞員,外賣小哥,送水的師傅,他們怎么辦?
按照新標準,電動車的運載能力和速度都受到了很大的約束,那么問題來了,上述那些職業的成本怎么辦?
原本快遞員一次拉一車快遞,現在需要分好幾次來來回回的運送,時間成本怎么算?
快遞小哥本就是個送一單拿幾塊錢的職業,運載能力不說了,速度的問題怎么辦?原本一天下來四五十單不成問題,厲害點的七八十、八九十都有可能,現在一旦限速,一天暈二三十單,難道送餐小哥要餓死嗎?那就只能提升每一單的運費了,可這樣一來,成本又轉嫁到了顧客身上,顧客平白多花了好幾塊錢的運費,一單兩單還無所謂,可如果多了呢?
如果訂一次餐運費就要二三十,甚至三四十,那還有人會點外賣嗎?
送水師傅受限于運載能力,原本一天的運送量需要變成兩三天,那些高樓大廈里的白領經理們,能忍耐嗎?
雙十一買的東西可能要雙十二才能運來,誰能接受?
當某一個交通工具遍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和各行各業里的時候,一刀切真的正確嗎?
就如同當年的禁摩令一樣。
當初之所以會實行限摩令,絕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摩托車的安全系數不高,給交通帶來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汽車雖然安全系數更高,但是對于一般家庭來說,買車費用以及養車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很多家庭還是處于無法支撐的狀態,再加上汽車體積比摩托車大,也就更容易造成交通擁堵。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如果道路上摩托車的數量增加10,城市至少會減少40的交通堵塞。
很多人購買汽車的初衷就是為了方便出行,但是隨著我國汽車數量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交通壓力,堵車便成了家常便飯,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相比較汽車,摩托車在這些方面都是更具優勢的,排放污染小,停車方便,可以做到隨走隨停。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正是因為摩托車體積小,通行率高,一旦車主不遵守相關交通規則,隨意穿行,也會增大交通壓力,甚至會帶來不小的安全隱患。
所以想要促進整個摩托車市場的發展,還是得有一個合理的政策,讓摩托車市場更加規范化,否則的話就會過猶不及。
周方遠重生前的新規定,其實仔細想想,也是這個樣子。
最初也是因為交通安全的問題,才會出現這樣一個規定。
可這樣一個規定,除了對那些有職業要求的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以外,還有另一個不小的麻煩存在。
那就是廣大的家長們。
在我們的國家,大多數父母每天早上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就是送孩子上學,到了下午放學,又要準時準點地接。十年寒窗,除了節假日,不能有絲毫怠慢。但隨著不少城市頒布了“禁摩令”和“限電令”,家長接送娃就成了天大的難題。“禁摩令”,就是禁止摩托車出現在大城市的主城區,只有郊區才能使用。“限電令”,是指一些城市對電動車施行交通管制,某些路段電動車不能入內。
頒布禁摩令和限電令的初衷,是由于這些兩輪車過于靈活,又具有高機動性,很多車主都無視交通規則,在馬路上橫沖直撞,又沒有上牌限制,更加肆無忌憚,對其它機動車輛和行人造成隱患和威脅,不得不管。
然而“禁摩令”“限電令”的出現,直接引起家長不滿。
本來這也是出于正常考慮,可以理解,但有專家說:限令的出臺,主要是針對早高峰晚高峰家長接送孩子的現象,每個校園門口都擠得水泄不通,極其混亂,毫無秩序,對正常交通造成困擾。建議家長們讓孩子自己上下學,既能減少環境污染,轉變路況,又能鍛煉孩子獨立自理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本來條例的出臺就讓很多家長不滿了,加上專家這樣的考慮,家長們更不買賬了。
畢竟這兩種交通工具是普通家庭中,現有的最為實用的車型,小巧輕便快捷,在早高峰擁擠的車流中,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而且物美價廉。開車接送孩子上下學,造成更大擁堵不說,環境污染問題相當嚴重,孩子們在這樣的空氣中出入校園,身體健康肯定受影響。而且還經常沒車位,被貼罰單,家長們唯恐避之不及。再說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有車,都有必要買車。
隨著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孩子們上學路途最近的也得1公里,路況相當復雜,哪怕是一個小縣城,上學一路上各種危險也是不可預知的。大一點的孩子還好說,那年齡小的孩子怎么辦?幼兒園孩子又怎么辦?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但不方便,不靈活,還極其不舒適。很多接送孩子上下學的都是家里老人,老人本身身體弱,孩子又小,擠公交地鐵實在太費力氣,還容易引發老年病,一旦在公共場合發病,孩子根本無力應付。
在國外,很多國家城鎮鄉村,都有校車接送,但我國國情不同,基礎的配套設施還不完善。大環境并不安全,孩子小時候又沒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出現危險是誰都不愿看到的。家長是孩子唯一的保護屏障,所以親自接送,是家長們一致的選擇。
家長的確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但要分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時候,鍛煉孩子能力,塑造性格,是一個綜合力緩慢栽培的過程,不一定非要在涉及安全的這個問題上鍛煉吧?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必須學習、做家務、關心父母等,都可以得到鍛煉。
所以說,因為最早的禁摩令,電動自行車和燃油助力車發展起來了。
可未來,國家遲早還是要在這方面進行限制的,周方遠重生前就已經看到苗頭了,莫非還能是假的不成?
所以電動自行車,不能涉入太深,免得到時候無法自拔,反而被牽扯連累,但也不能不發展,一方面是技術積累,一方面就是市場的問題了。
就周方遠重生前的那一世,我國毫無疑問就是全球電動自行車生產和銷售第一大國,在當時來說,全社會保有量約2億輛,年產量約3000萬輛。
從生產情況來看,17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為3113.14萬輛,同比增長2.34;2018年14月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為799.32萬輛,同比增長8.62。
從銷量情況來看,2013年國內電動自行車銷量約350萬臺,2014年約400萬臺,2015年約550萬臺,2016年約600萬臺,2017年銷量達到700萬輛,可見電動自行車的市場十分可觀。在2017年米國的電動自行車漲幅高達440,其中我國的電動自行車產品占據了最高的份額。
由此看來,我國電動車產業規模維穩,其市場銷量呈上升趨勢!
這么大的市場,就是一塊大肥肉,不吃一口他都對不起自己。
而且電動自行車在新國標之后也不是沒有機會,比如說智能化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智能化就是大勢所趨,可以預見到,未來電動自行車產量進行合理控制將是行業發展的新常態,量的增長將逐步讓位于質的提高。
隨著互聯網的來襲,電動車也步入智能化時代,智能化已經成為電動車行業重要的產品升級方向及技術突破口。智能鋰電電動自行車時代已經來臨,面對新的電池及電機控制技術的出現,常規電動自行車已經滿足不了市場對新產品的要求。
舉個簡單的例子,電動自行車企業完全能夠推出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人機交互的產品,比如說指紋0.5秒解鎖,完全能給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戶體驗。
這一點,在06年做不到,那么在18年19年還做不到嗎?
從市場需求看來,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自行車消費國。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并在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政策的推動下,市場需求肯定還會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隨著電動自行車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者品牌認知能力的增強,一線品牌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的市場容量將繼續擴大,市場占有率將穩步提升,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
所以說,機遇永遠是和危機并存的,看到危機能讓企業避免損失,看到機遇能讓企業迅速發展。
當然了,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國家還是有相關法律出臺,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不管不顧一刀切,那樣是省事兒了,問題也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