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妃像蛇一樣纏住慶豐帝肥胖的身軀,嬌滴滴地說道:“臣妾哪里都是說蕭姐姐的不是了,皇上冤枉臣妾了,嗚嗚嗚嗚嗚,臣妾是真的覺得十一皇子是此次賑災的最佳人選,比周瑾軒要好的多……”
一提到周瑾軒,慶豐帝就皺了皺眉頭,“朕也不希望周瑾軒去賑災,林寞確定愿意去?這次水災可是死了不少人,如果過去了,傳染上瘟疫也是可能的。也正因為如此,滿朝大臣才都不愿意去……”
孫貴妃才不管林寞會不會得病呢。她只要堵住蕭貴妃的嘴,就可以了。
“十一皇子當然愿意去了,沒問題的皇上。”孫貴妃很肯定,慶豐帝不由想到,孫貴妃是不是被蕭貴妃抓住了什么把柄。
慶豐帝說:“那朕就讓林寞頂替周瑾軒去吧!”
周瑾軒沒得去了,換成了林寞去,蕭貴妃很高興,這可是千載難逢的獲取民心的機會啊。
周箏箏在次日出席了早朝。跟滿朝大臣,這一堆男人一起討論國事。
周箏箏言辭溫婉,擅于引用古籍,出色的辯才引多少人稱贊不已。
周瑾軒也面上有光。
而在邊關,落日西沉,塞外的風如脫韁的野馬呼嘯而至。卷起漫天沙礫,讓人睜不開眼睛。
不僅星月難見,就連燈籠火把都顫顫巍巍,人畜也都早早進去休息了。
屋內,迎風的窗戶被一塊大木板給封住了,另外還罩上了軍鎧甲。
房間正中,一張簡易的方桌上,擺著一張地形圖,一盞油燈擺在一邊,漏進來的賊風不時的吹弄兩下。
林仲超披著一件狐貍毛袍子,專注的在羊皮地圖上圈圈劃劃。
方圓十里地,都在林仲超的謀劃內,他不僅要保衛邊關安全,也想要提升將士們的生活。
深夜,外面的風不知何時已經止息了,一輪圓月高掛空中,將整個邊關,都涂上了一層銀裝。
此時,負責守夜的將士們見天色好轉,便紛紛將鐵籠子放置在暗處拐角處,不為別的,就是希望能抓幾只老鼠,好改善下伙食
有時候運氣好的時候。還有蛇肉可以吃,而這些鐵籠子,都是在林仲超的設計下打造的。
太平時候,將士們的日常操練,是林仲超頗為看重的,每日天剛剛亮,校場上就黑壓壓的站滿了人。
林仲超定下軍紀,日常操練以十人為一個單位,由一人任小組長。相互比試,有徒手比試,還有持械比試,勝者可多獲得一份食物。
這種激勵模式,讓全軍上下熱氣騰騰,雖沒有出戰,單卻能讓戰斗力一直保持著。
除了日常操練外,軍營的建設,更是太平時候的重點。
而其中,邊關苦寒之地,最重要的便是水源。
林仲超甚至發榜,發現水源地者,重獎粟米五十擔,足可以一家人吃一年的了。
因為物資缺乏,開墾荒地便成了一項重要內容。
而這些,林仲超都已經早就計劃好了。
林仲超將將士編成三類,一類負責開墾,一類負責守衛,一類,負責后勤和尋找水源。
一切,都在林仲超的謀劃下有條不紊的展開,但意外,總還是會突然出現。
一日,正當林仲超和將士們一起開墾荒地的時候,一個士兵不小心,將自己的腳拇指給鏟傷了,頓時鮮血直流,染紅了黃沙。
“快送到屋內去。”林仲超神色緊張,立即跟了進來。
“快,把我的酒拿過來。”林仲超不容置疑道。
“殿下,這酒……”
“快拿過來,救人要緊。”
林仲超將酒倒在士兵的傷口上,這是給傷口消毒的好辦法,否則,這士兵可能因為感染而暴斃。
雖然朝廷給林仲超賜了很多美酒,但林仲超基本不喝,全留著以備不時之需。
在眾多谷物選擇中,林仲超選擇粟米作為開墾后的第一選擇,只因為粟米能長時間保存十年之久。
另外,林仲超還種上了大豆,辣椒等耐干旱的糧食。
還在糧田四周,種上紅柳和胡楊,以御風沙。
除此以外,林仲超還給將士們帶去了一些新的食用方法,可以以最少的分量,給將士們填飽肚子。
其中,牛肉粉末,是最有代表性的。
邊關風大氣候干燥,林仲超讓人將成熟的牛肉切碎后磨成粉末,然后一包包裝好。
等到了飯點,只需要將牛肉粉末用開水沖泡開來,便是一份營養豐富的食物了。
此時,如果再加入粟米粉,那就是一碗很濃稠的米粥了。
而為了讓將士們保持住最佳狀態,林仲超還帶來了豆瓣醬技術。
邊關之地,缺鹽會讓人提不起勁來。
林仲超便將鹽和大豆辣醬一起腌制,這樣,只要每日一小口,便足以讓將士們生龍活虎。
風沙甚大,常常給將士們帶來危險,林仲超便又分派出一支軍隊,專門負責防衛城墻的建造,一來可以防衛風沙,二來,也是可以防衛敵人的襲擊。
邊關沒有磚泥,林仲超便就地取材,用堅韌的紅柳和胡楊枝為主,一層沙礫一層紫草夯實而起。
吳國公府。
大廳內,一張美人榻擺在東側,通體涂上石漆,顯得光澤亮人。
周箏箏半躺在美人靠上翻書,水仙過來說,阿明帶來一個女子,交代好就走了,“還留下一封書信。”
周箏箏打開書信,阿明說,林仲超要阿明把這個女子交給周箏箏,這女子是真正的王佐蕓。
“超哥哥要我為自己報仇呢。周云蘿,你的死期到了。”周箏箏坐了起來,“把那個女子安排到客房里,不要讓她出去,給她吃好喝好。”
水仙應是,下去了。
次日早朝,周箏箏上朝,當百官之面出列。
“皇上,臣女指證齊王欺君之罪。齊王側妃王佐蕓并非真的王佐蕓,乃是我堂妹周云蘿。”周箏箏跪稟。
慶豐帝一怔。
這周云蘿也太大膽了吧!
雖然慶豐帝偏心于林楓,可被人欺騙的滋味卻不好受。
“竟有此事?”
滿朝大臣議論紛紛。
今日正好皇子都沒有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