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后,陳敏昊跟著胡瑩到了她的辦公室。
胡瑩從課本中,拿出剛才的A4,讓陳敏昊再表演一次。
陳敏昊點了點頭,把這張200字的個人獨白再表演了一次。
當看完陳敏昊的再次表演,胡瑩用銳利地目光盯著陳敏昊,隔著那厚重的老花鏡,那渾濁的瞳孔中閃爍著難掩的詫異以及一絲激動。
當了將近三十多年老師,胡瑩感覺教學這件事有點像讓學生一個木桶,從大海往水庫運水。
老師是大海,學生是水庫。
學生從大海打到水之后,提著水桶一路上,顛顛簸簸,兢兢業業.....翻過崇山峻嶺,淌過風吹日曬,努力走回自己知識的水庫。
有的學生,別說走回自己知識的水庫了,在半路上,水桶里的水就撒沒了。
但有的學生,從大海打了九升水,走回自己知識的水庫時,水桶里還有九升水。
很明顯,陳敏昊就是后者。
剛才上課講的臺詞語調相關內容,陳敏昊很好的進行了融會貫通,反應在他第二次的表演上。
胡瑩說道:“其實這次叫你過來,是有一個電影試鏡的機會,我想推薦你去試試。”
陳敏昊笑了笑,說道:“多謝胡教授的栽培,打算什么時候試鏡?”
胡瑩摘下老花鏡放在桌子上,看著陳敏昊說道:“下周,不過你都不問什么劇本嗎?你就不怕我把你推到一個垃圾劇組嗎?”
陳敏昊靦腆地笑了笑,說道:“我相信您的眼光。”
呃,這又什么怕的?如果真的是垃圾劇組,那試鏡結束后,就讓康姐以經紀人身份拒絕。
胡瑩從抽屜中掏出一疊A4紙,遞給陳敏昊。
陳敏昊接過后,愣了一下,情不自禁脫口而出:“英文劇本?”
胡瑩搖了搖頭,說道:“準確地來說,是英文試戲劇本。”
陳敏昊發現手中的劇本確實不多,與電影劇本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
“你英文應該不錯吧?”胡瑩問道。
陳敏昊沉默了片刻,謹慎地說道:“在娛樂圈的水平應該算不錯,日常普通交流沒有問題。”
胡瑩點點頭:“劇本的導演和編劇都是英國新銳女導演杰西卡李,她去年被圣丹斯電影節提名了最佳導演。”
杰西卡李這個人陳敏昊完全沒有聽過,但圣丹斯電影節他還是聽過的。
圣丹斯電影節專門為獨立電影人而設,這幾年影響力越來越大了,它旨在鼓勵低成本,獨立制作的影片。
這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制片電影節。
雖然完全沒有聽過杰西卡李,但既然她被提名了最佳導演,那她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
胡瑩看到陳敏昊激動的表情,呵呵笑了笑:“你要試鏡的角色是男主,機會難得,好好把握。”
“男主?”陳敏昊愣了一下。
胡瑩補充道:“杰西卡李的丈夫是華夏人,這個電影叫《BeforeSunrise》,翻譯成中文的話,叫《愛在黎明破曉前》。
故事的原型來源于她和她丈夫相愛的故事。所以男主的角色一定要找華人或者在美國的華裔。”
“其實,我是不贊同在校學生基礎沒有打牢就去進組演戲的。”胡瑩看著陳敏昊,語重心長地說道:
“但咱們華夏人在海外電影中出演主角的機會少,所以這次試鏡非常難得,你長的不錯,英語過關,演技可塑性強。我不想讓你錯過這個機會。這周你就安心琢磨劇本,下周會有人聯系你試鏡。”
陳敏昊認真地點了點頭。
從胡瑩的辦公室出來,陳敏昊沒有閑逛,他立馬回家,馬不停蹄地開始閱讀英文試鏡劇本。
最前面是劇情梗概,然后是人物簡介,然后是三場戲的分場劇本。
《愛在黎明破曉前》的劇本并不復雜,甚至有點簡單。
華夏青年李長庚在火車上偶遇了法國女學生塞琳娜,兩人在火車上交談甚歡。當火車到達維也納時,李長庚盛情邀請塞琳娜一起在維也納游覽一番,即使李長庚翌日便要坐飛機離開。
與李長庚一見鐘情的塞琳娜接受了長庚的邀請。
他們一邊游覽城市,一邊談論著彼此的過去,彼此對生活的感想,兩人了解越加深刻。他們非常珍惜這美妙的晚上,這對戀人一起經歷了很多浪漫的經歷因為他們約定在半年后再見,而此次約會將會在日出之間結束。
其實這個故事,說白了,很簡單:一對男女在火車上相遇,有了好感,一起在維也納共度一夜,僅此而已。
沒有什么起伏曲折,沒有發生什么讓人刻骨銘心的事件將兩人簡單的感情升華;就只是正常的約會、吃飯、聊天、喝酒。
但這簡單的情節,卻講述了一個極其動人的愛情。
因為它探索了愛情兩個最重要的主題:愛情的獲得,以及愛情的失去。
光看劇情梗概,陳敏昊就有點喜歡這個故事。當他看完三場戲的分場劇本后,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一定要拿李長庚這個角色!”
從感性的角度,來看:
三場戲中,一對男女在風華正茂青春的日子中,在異國他鄉只談自己的思想,那種狂妄的高談壯闊,那種靈魂碰撞,讓兩人墜入愛河。
兩人自然地交談、自然地產生好感、自然地牽手、自然地接吻。這是陳敏昊想象中最美好的愛情模樣。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
第一,這是一個和歐美電影圈搭上線的機會。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成為全球巨星,自然不能只在墻內開花。
第二,杰西卡李去年圣丹斯電影節提名了最佳導演,側面證實她是一個有實力的導演。
第三,這不是商業大片,是一部低成本的愛情片。低成本有低成本的優勢不用燒錢。只要質量和宣傳跟得上,很容易成為銀錠換黃金的代表作。
轉眼一周過去,到了約定試鏡的時間。陳敏昊和康回兩人低調地到達維也納。
兩人不想把試鏡搞得太高調,怕打草驚蛇被其他公司知道消息,徒增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