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崇禎  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史上最強崇禎 | 崛起的石頭   作者:崛起的石頭  書名:史上最強崇禎  更新時間:2018-12-25
 
崇禎心里明白,眼下大明各地都是一處亂攤子,來了三年,仍是需要發動上下去打碎重建,這是慢火溫燉。

不過好在自己是穿到了皇帝身上,若成了一介小民,在十七年想阻擋歷史的洪流,基本是不可能。

關于眼下大明的人口問題,崇禎皇帝也特意找倪元璐來問過,畢竟人要是多了,土地有限,也可能是歷史上導致大明上下破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然而崇禎皇帝又一次對大明這爛到骨子里的官僚系統徹底失望,事實上,朝廷上下早就對實際人口沒了個細致的譜。

就算是倪元璐這種真正為國為民的飽學之士,掌管京師戶部,卻也并不知道下面的具體情況到了什么地步。

原因無它,上下瞞報而已,這種事就算是廠衛之中也存在,以現在來看,根本不可能杜絕,就只能盡量靠自己的辦法摸清。

后世的崇禎皇帝讀過類似的科普書籍,某些磚家說是一六四四年亡國大明的人口保守在兩億左右,甚至已經超過了兩億。

崇禎皇帝之前覺得不可能,一六四四年那么多人,韃子入關就剩下這么點兒了,難道是全被屠了不成。

實際上,崇禎皇帝翻閱密辛,發現早在天啟七年的時候,大明朝的在冊人口就已經達到了兩億。

不過很有意思,當時朝廷發布出去的結果,說是全國人口只有五千到六千萬左右,但是皇家密辛所記,卻完全不同。

這還是倭寇,海禁,俺答入寇,中原饑荒,萬歷三大征等等原因,人口銳減之后的結果。

如此多的人口,土地卻只有那么多,再加上皇親國戚和豪紳們的搶占,這個消息一旦公布出去會造成什么結果。

當時其實國內已經有了農民起義的苗頭,土地兼并嚴重,皇帝不想招惹財閥,官員更是他們的代言人。

魏忠賢明白這個道理,讓戶部和內閣這樣做,卻反而加收商稅、礦稅,實際上也是有所考量。

但是更有意思的事情來了,歷史上偽清入主中原之后的全國人口,根據當時偽清發布出來的結果,是一億四千萬。

相對自己大明把人數往少了公布的事,韃子到底是會把人往高了說還是往低了說?

結果很顯然,韃子入關之后的人口,絕對不到一億四、五千萬這么多,不過偽清初年全國實際人口到底是多少呢?

后世有說四、五千萬的,有說不足兩千萬的,還有拼命跪舔,說我大清愛民如子,就是一億四千萬的。

眾說紛紜,不過現在崇禎已經毫不在乎,因為自己來了,都到了崇禎二十年,但是大明猶在,而且越打越強,歷史的車輪變了!

偽清入不了關,吳三桂也獻不了關,山海關一定還會是朕的,那些歷史上死去的百姓,要盡力讓他們活下來!

現在可以說是百廢待興,對匠戶和有技巧之士的需求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投奔的人,無論應征壯丁還是匠戶,只要有一技之長的崇禎都是下令收下,讓永平府各地衙門將他們一一登記入冊,安排食宿。

實際上,這些應征者第一批要動工修建的,就是朝廷剛剛在永平府試驗開展的難民營制度。

這個事是崇禎皇帝從后世非洲難民營得到的啟發,直接金口裁定,容不得更改,內閣只負責簽發就完事兒了。

現今的首輔蔣德璟和他的前任魏藻德都明白,這個皇帝定下來的旨意,無論你覺得可行還是不可行,那都要簽發蓋印。

不然,就換人,換人再不行就殺人,繞過內閣直接發中旨也是未嘗不可,最壞的結果,就算殺的滿朝人頭滾滾,這個旨意也還是要發。

說白了一句話,敢阻者死。

各處許多官員都明白,如果這個難民營真的能有效解決流離失所的百姓吃住問題,皇帝定會龍顏大悅,各府很快都會陸續實施下去。

尤其是那些鬧災嚴重的地區,朝廷會增派錢糧和廠衛,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全國性整改。

永平府的知府唐世熊是個明白人,其在歷史上也是拼命守城戰死,這項政令在永平府境得到迅速推廣、實施。

幾天之內,不僅傳遍了永平,就連京畿一帶都已經傳遍了,朝廷在永平府增設難民營,供給食宿,用來安置無家可歸的流民。

這個消息一出,聽到的百姓無不沸騰雀躍,但是作為這個行動的主旨者,崇禎皇帝卻整日愁眉苦臉。

原因,自然是因為一成不變的錢糧。

地方很容易找,現在到處都是衰敗的城鎮和村莊,只要給百姓吃的和工錢,他們會攜家帶口的拼命把難民營建起來。

就像后世非洲的那種板房,現在是初建,不用多豪華,只要能提供最基本的遮風擋雨和保暖,這就夠了。

待日后開始復建城鎮,這些百姓肯定是要陸續歸回原籍的,崇禎皇帝就不信了,往后大災什么的也少了,流民還能越來越多不成。

作為過來人,崇禎皇帝清楚地明白,這些百姓為何要鋌而走險跟著流賊造反,因為他們餓肚子吃不飽,因為他們沒有住的地方。

身為皇帝的崇禎手里也沒有,朝廷到處都要扔錢仍糧,也不可能一下子撥出那么多,那這些錢糧從哪里來?

很簡單,從那些頂級豪紳和財閥手里強搶!

明末歷史上,這些頂級豪紳和財閥,多半是和韃清互通有無的賣國賊,要么就是大發國家災難橫財,更應該搞掉。

在崇禎皇帝看來,國朝三百年,養出了這么多豬,這正是需要他們為國家奉獻的時候,就先把這永平府的豪紳們一批一批的宰殺干凈。

要是敢反抗,甚至不用崇禎多說,永平各處的官兵就會將他們消滅得一干二凈。

現在朝廷的官兵可不是吃素的,個個都紅著眼睛,等著立功封爵呢!

當然了,這些難民中有不少人還是別的各個衛和千戶所的逃戶籍,一多半還在猶豫著要不要來,他們的處置,對于官府也是難事。

收下他們,難免將來會引起一系列的糾紛,甚至對自己日后仕途會有影響,畢竟天威難測。

考慮到這點,各處官府都對這種難民極力排斥和抵觸,為的就是消災免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是永平知府唐世熊知道此事之后,卻并沒有此等顧慮,在他看來,國朝正在中興時期,還在乎什么日后仕途。

若是大明亡了,國破家亡,山河好地物是人非,韃清的仕途,要來又有什么用?

知府衙門率先開始接受逃戶難民,這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說白了,就是各處的縣鎮有了唐世熊去背鍋。

這個最大的顧慮沒了,各地很快也都是輕松加愉快的放松限制,相繼對這類應召百姓打開大門,接納了他們。

崇禎皇帝聽到這種消息的時候,還是在發出旨意的三日之后,但據說有個叫唐世熊的永平知府,已經很麻利的這個事給解決了。

張世澤說,這個叫唐世熊的永平知府還很受當地百姓和愛戴,幾次韃子打到城下,都跟著登城助戰過。

崇禎皇帝來了興致,細問幾句這知府的具體做法。

張世澤開始慢慢的解釋,說是唐世熊最開始懲辦了幾個拒捕接納難民的幾個縣丞和縣令,并且在府城向全境發出公文。

吩咐下屬州縣,難民一概不分原籍,但凡滿足應征條件的,直接就地征召,對于那些打算渾水摸魚來的青皮們,也一定要不擇手段的狠打。

崇禎皇帝對這個唐世熊很是滿意,隨口夸了他幾句,并且免除了永平知府存在爭議的僭越罪過。

除此之外,崇禎皇帝另下一道圣旨,免除全天下因各種原因做了逃戶的軍戶,家有口在三人及以上的,同樣照免之前從賊等一切迫不得已因為生計所犯下的罪過。

所謂天威難測,但皇帝是天,百姓卻是地。看請瀏覽m.shu花ngge.org/wapbook/29100.html,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