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黨背棄裕王,轉投景王,這原本就傷了一群徐黨人的心。而且偏偏最終裕王獲得了勝利,最起碼,現在看,裕王是獲得了勝利,景王都被驅逐出京了。
這讓徐階的威望也大大降低,徐黨中,已經有人在罵他的老糊涂了。
在這種情況下,心學決定讓張居正提前上位,代替徐階。
這便讓徐階心中非常的不舒服。
我是想要培養你成為我的接班人,但那是等到我當內閣首輔當的膩煩的時候,或者是當我老了的時候,而不是現在,我才五十幾歲,正是為官的好時候,好不好?
所以,徐階雖然當著王畿的面,答應了此事,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張居正運作進入內閣,而他則是隱退。
迫于心學的壓力而同意,心中卻不甘心的徐階,轉首就把張居正推進了火坑,讓張居正參與到裁軍之中。迫使心學不得不放棄張居正,繼續支持徐階。
可以說徐階成功了,把自己的弟子推進了火坑,換來了心學再次對他的支持。至于接班人嘛,到時候再尋找一個就是。
事情原本到此就應該結束了,張居正作為一個悲劇人物,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沒有人想到,在這種情況下,羅信還能夠翻身。
竟然在和嘉靖帝的合謀下,將裁軍之事做成了。這做成了,代表著什么?
代表著為大明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切除了一個大腫瘤,讓大明進一步健康了起來。
對于張居正來說,自然也就獲得了榮譽,哪怕羅信占據了大半的榮譽,張居正也能夠分潤一些。而且張居正的能力自然也被心學再次認知。甚至,張居正也會吸引嘉靖帝的目光。
如此,徐階傻了!
徐階前半生伴隨著坑老師的名聲,被很多人唾棄,他的恩師夏言之死,便有著徐階很大的責任。甚至可以說,就是徐階給害死的。
如今徐階都豁上后半生帶著坑弟子的名聲,來將張居正推進了火坑。實際上,如今在士林中,已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徐階,前半生坑老師,后半生坑弟子。
但是,徐階無所謂。
前半生,他用坑老師的方法,進入內閣。
后半生,用坑弟子的方法來保住自己的地位,這有什么不可以?
他沒有想到,在這種情況下,在他看來,即便是羅信,也會在裁軍之事上栽跟頭,卻讓羅信生生的給做成了。
這不僅令他的大敵羅信威望大增,也讓他那位弟子張居正威望大增。如今在徐黨內,用張居正代替徐階的呼聲已經很高了。
所以,徐階急眼了。
瘋狂地讓徐黨彈劾羅信,將白蓮教和張道源造反的事情,扣在了羅信的頭上。只要讓羅信獲罪,裁軍就是一種失敗,張居正自然也就失去和他競爭的底氣。
徐階的一招接著一招,不可謂不狠。
但是,羅信的一封信,然后嘉靖帝一裝逼,這白蓮教和張道源的造反,就成為了嘉靖帝故意引蛇出洞的英明神武。
特么的,這還讓徐階怎么彈劾?
如此,張居正在心學中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徐階有意將張居正打發出京,哪怕是給張居正一個總督之位,心學也不會答應。
“唉”羅信嘆息了一聲,隨后眼中又現出了高昂的戰意:“泰岳兄,看來等我京,你我在未來,會有一番龍爭虎斗。”
羅信這蘇州這邊看嘉靖帝的信,嘉靖帝在京城也收到了馬芳的信。
看著馬芳的信,嘉靖帝不由嘆息了一聲。
“黃伴伴,馬芳也老了啊!”
“好像”黃錦思索了一下道:“快七十了吧?”
“是啊!”嘉靖帝有些傷感地將馬芳的信放在了桌子上道:“他來信說,他的身體已經不行了,想要解甲歸田,告老還鄉。”
“也是,馬大人征戰了一輩子,恐怕身上有很多傷,到了這個歲數,身體確實是不行了。”
“是啊,我總不能攔著馬芳啊!對了,你們東廠對戚繼光有多少了解?”
黃錦思索了片刻道:“是一個將才,但是,是不是向馬大人和胡大人那種帥才就不知道了。”
“馬芳想要將戚繼光調到北方,然后他培養兩年,讓戚繼光接任北方經略的位子。”
黃錦又思索了片刻道:“奴婢不懂軍事。”
嘉靖帝的目光又落在了馬芳的信上,隨后又嘆息了一聲道:
“如果胡宗憲像馬芳這樣聽話多好?京城,修身養性一段時間,只要忠心,朕還會虧待他?馬芳退隱,朕完全可以讓胡宗憲接任。
現在,朕如何敢用他胡宗憲?”
“不是還有羅大人嗎?萬歲不必憂慮。”
“羅信啊!”嘉靖帝搖頭道:“黃伴伴,你不懂。當一個臣子立的功勞,已經讓皇帝賞無可賞的時候,對那個皇帝和那個臣子都是一種傷害。”
嘉靖帝愣怔了一會兒,又嘆息了一聲道:“觀察一下戚繼光吧,如果可以的話,在剿滅白蓮教和張道源之后,便將戚繼光調往北方。呵呵
這胡宗憲也不是沒有用處,最起碼給朕培養了兩個人才。南方水師俞大猷,北方邊關戚繼光。呵呵”
嘉靖帝的臉上浮現出笑容,心中從未有過的歡愉。
馬芳解甲歸田,胡宗憲會被剝奪軍權,然后使其告老還鄉。羅信將被調京城,不會讓他染指軍權,如此不用嘉靖帝出手,羅信只要應付來自徐階和高拱的打壓,就足夠他捉襟見肘的。
再加上,南有俞大猷,北有戚繼光,未來的軍事已經不需羅信插手。羅信將被困在京城之內。
嘉靖帝放心了,心情是真的愉悅了。
“羅信,如此朕也算是給你一場富貴了。”
但是,這種好心情,只是過了兩天,就變得惡劣了起來。因為他收到了羅信的信件。
有兩封信。
第一封信是羅信認為適合南方總督的名單,嘉靖帝先看的就是這封信。雖然對于諸大綬這個資歷還有點兒淺的人不太滿意,但想了想,也許自己對諸大綬不夠了解,而羅信通過這次裁軍之事,對諸大綬有所了解之后,才做出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