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一聽顧林的話,瞳孔頓時一縮,復又色厲內荏般地喊道:“你胡說什么,我有什么可心虛的!你這小二,休要胡言,當心我告你污蔑一品侯夫人,這可是要蹲大牢的!”
顧林聞言,卻輕輕嘆了一聲,爾后冷笑道:“夫人不必嚇唬我,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親眼看見父母被殺,卻不敢叫出來的孩子了,這些年,我每每閉上眼睛,都能看見我父母當日慘死之狀,我只想問問夫人,午夜夢回間,可曾有冤魂入夢來找你索命?那些因你一己之私被害死的人,夫人可曾覺得對不起他們過?”
“你放屁,我才沒有做夢,我為何要做夢!”方氏當即喊道。
這噩夢一說,可是觸動了她的隱秘心事,最近這段時日,她常常做噩夢,好巧不巧的,真就夢到了秦氏等人,如今被顧林這么一說,哪能一點兒都不害怕呢?
她這般情狀,落日大家眼中,不少人心里已經是有了計較。
若非不是心虛,又何必害怕呢?
常言道,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方氏一聽顧林說冤魂索命,神色立即不自然,連辯駁的聲音都顯得有幾分心虛,如此看來,當年之事,只怕真的是另有隱情。
雖說誰都不喜歡丈夫納妾,可是,就算不喜歡,表面上也要裝裝樣子,即便想要做什么,也多是在背地里暗暗下手,事后也會將事情處理干凈,哪會像方氏這樣,時隔多年,卻被人當眾揭穿出來。
這件事,要是真的當眾被審問分明了,方氏這侯夫人,怕是就要做到頭了啊
顧麟雖未聽到眾賓客的議論聲,但卻已經猜到了大部分人心里的想法,不由覺得臉上一陣發燒。
人都道家丑不可外揚,可今日侯府的這個家丑,是必定要外揚了,他的臉面,也是丟盡了,本還想著開年上朝能往上升一升,如今看來,不被貶就不錯了,哪里還有機會上升!
一想到這里,他便不由口中發苦,看著方氏的眼神也添了氣惱與怨恨。
方氏哪里能不知道顧麟心中所想,被顧麟一瞪,幾乎都不敢與顧麟再對視了。
這時候,顧林卻又開口了,“侯爺,可否聽我說說當年事了。”
顧麟嘆了口氣,渾身無力地跌坐回椅子里,擺手道:“你說吧。”
事到如今,說與不說,區別也不大了。
方氏的反應,落在有心人眼中已經是失德,再辯解,也沒多少人會信,再看張媽媽和顧林,分明是有備而來,又如何肯叫事情就此了結。
顧麟心中發苦,暗嘆侯府氣數將盡,已經是無力掙扎了。
顧林這才又道:“當年,夫人誣陷我爹與秦姨娘有染,又說捉奸在床,所以,說服侯爺以作風不檢為由,將秦姨娘沉塘,這些事情,我年紀小,也未曾親眼看到,并不知真假,我只知道,我爹說自己的冤枉的,說他從未做過此事,但當時情狀,沒有人信我爹的話,我爹雖自問自己行的端做得正,可奈何夫人拿著證據,咄咄逼人,我爹自知自己命不長久,便想安排我娘帶著我離開,卻不想,就在這個時候,夫人派了顧新海顧大管家前來,我爹自覺事情不好,將我藏于柜中,囑咐我無論看見什么,聽見什么都不許出聲,我”
說到此處,顧林哽了一瞬,眼眶發紅,深吸了口氣,復又繼續,“我聽我爹的話,躲在柜中不敢出聲,然后,親眼目睹了顧新海將我爹娘殺害的一幕,那顧新海受命與侯夫人方氏,心狠手辣,為了大管事之位,不惜殺害我爹娘,我爹死前追問顧新海,說夫人為何要陷害他與秦姨娘,顧新海見我爹將死,便吐露實情,原來,一切皆因夫人嫉妒秦姨娘受寵,再加上顧新海貪圖大管事職位,我爹忠于侯爺,夫人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便與顧新海商量,一箭雙雕,同時取了秦姨娘與我爹的性命,自此,夫人沒了心頭之患,顧新海也如愿坐上了大管事的職位,只可憐秦姨娘與我爹娘,就因為這些人的一己之私,便慘死殞命,死后多年還要背負罵名!”
“當年我年紀小,見到我爹娘被殺,嚇得半死,只記得我爹臨終囑咐,未曾出的只言片語,這才躲過一劫,僥幸活命,后來,顧新海將我爹娘的尸體擺出自盡模樣,加上侯府以為我爹娘死的不光彩,未曾報官,草草命人葬了,也就沒人追問我爹是否真的是自盡而死,可我親眼所見顧新海殺人,所以這些年,我臥薪藏膽,隱而不發,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揭穿這些人的惡性,還我爹娘,還秦姨娘一個清白!”
說罷,顧林撩起袍子跪下,朝顧麟拜道:“侯爺,我爹與您一同長大,對您向來忠心不二,我爹是什么性子,您應該知道啊,他如何會做對不起您的事情呢!侯爺,請您明鑒,還我爹娘,還秦姨娘一個清白啊!”
顧林泣血聲聲,一番話說得入情入理,引得聽者無不跟著悲痛。
看顧林如今年紀也不算大,想來當年事出之時,也不過一個孩子,一個孩子,親眼目睹父母被殺,說是人間慘劇,也不為過了
“侯爺,侯爺他胡說八道,當日秦氏與奸夫可是被人捉奸在床,那等不堪入目的情狀,侯爺您也是親眼目睹的,可萬別信了這些小人之言啊,他們分明就是受了別人的指使,來誣陷妾身啊!”說著,方氏滿漢恨意的雙眼,便瞪向安笙。
眾人一見她這樣,哪里會不知道她所說的指使之人,指的是安笙呢。
可這可能嗎?
安笙不過一個十來歲的小泵娘,要真有這等能耐,豈不是早就回到鄴京來替母報仇了,何必等到今日呢?
安笙被方氏一瞪,人更是搖搖欲墜,若非青葙扶著她,她只怕就要暈倒了了。
“父親”安笙淚眼朦朧地看向顧麟,欲說還休,看得顧麟心底頓時一痛,恍惚間,似乎看到了當年的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