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港島電影人  第一百一十九章 捧高踩低,片約不斷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我本港島電影人 | 再來一盤菇涼   作者:再來一盤菇涼  書名:我本港島電影人  更新時間:2018-11-17
 
“幾家電影公司都有意投你,今天安泰都收到幾部片約……”

蔣志強把雪茄扔給吳孝祖,又隨手把一沓資料放在吳孝祖面前,調侃道,“如今你備受矚目,點搞,你自己拿主意咯。反正你鐘意搞事情。”

吳孝祖沒去理會這些片約。

幾個月前,他的第一部電影《雨夜屠夫》票房大賣之后,就有不少片商和電影公司送上片約。這一次如何能逃掉?

人遭罪,人帥jj累。

吳孝祖這種人又帥、還能賺錢的導演,自然就更會被人惦記。

吳孝祖連續兩部電影大賣,上一部1012萬,就已經足夠進入1986年票房榜前三十位了。

如果這只是幸運的話,那《一個字頭的誕生》的大賣無疑足夠證明了吳孝祖的實力。

見高就拜,見低就踩。

這就是娛樂圈!

吳雨森如此,吳孝祖也逃不掉。

有人會疑惑,已經兩部電影都大賣了,何必尋求投資呢?自己獨立制片不好嗎?

當然不好!

首先,電影是生意。做生意就有風險,投入和回報比是很需要考慮的問題。融資拍攝這是娛樂圈最普遍的現象。

吳孝祖也不會蠢到獨資拍攝。借雞下蛋一直是他的原則性堅持。

第二點,娛樂圈沒有吃獨食的地方。《一個字頭的誕生》電影大賣,吃到肉的不止安泰與1024兩家。真正的大頭是德寶和金公主。

如果這一次《一個字頭的誕生》不是分肉給德寶、金公主的話,真以為這部電影會輕易的打敗《義蓋云天》嗎?

那是周閏發啊!那是嘉禾院線!

如今發哥一個人的片酬都超過300萬!足以就證明他的票房號召力了。

吳孝祖這些小招數是底下的后手,但德寶與金公主的護航才是真正的大勢。

在這個圈子,很多時候不是你不招惹別人就一定沒事。有些時候,你賺錢都算是招惹他們了。因為你讓他們紅眼了。

看一看娛樂圈的電影人一個個怎么熬出來?

徐尅、吳雨森、曾智偉、包括后來的陳可欣、杜大炮、劉瑋鏹……每個人的事跡都有一種傳奇感。

但吳雨森如今依舊老老實實的和徐尅一邊撕逼,一邊無奈的改劇本。

徐尅呢?

他也一樣要求爺爺告奶奶的尋求投資。

重生的人在這一點上并不比他們強。電影人天生屬于天“乙方”!

在自己沒資格頂破繁盛樹葉的遮擋,能夠獨立迎接陽光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凌霄花。

三大巨頭在此時不但掌握著院線資源,看一看《一個字頭的誕生》票房走向就明白了。

相比真正的三大院線,安泰東拼西湊的小戲院真的是寒酸得很。

沒有德寶,《一個字頭的誕生》不會在初期就貢獻出如此驚人的票房。

沒有金公主,這部電影的票房也不會瘋狂上漲。除此之外,演職人員的資源也掌握在他們手中。

哪怕吳孝祖把電影拍成花,或許都不如黃白鳴湊幾個大明星拍一個合家歡的《家有喜事》。

如今港島大明星的片約,很多都簽在了電影公司。

周閏發的片約就簽在了新藝城。張國栄也簽了戲約給電影工作室。甚至就連劉德樺,戲約都潛在了經理人張國中的藝能電影公司。

明星資源是電影拍攝最重要的資源。

后世很多人看到一些他們很崇拜的大導演選演員的時候眼盲的忽視一群非常非常符合角色的演員,反而是選擇一群明星。

同樣是拍攝一部大片,吳孝祖也會選擇那些自帶票房的明星。王千緣、秦日天、張譯他們的票房號召力如何能和黃173比?如何能同流量明星比?

娛樂圈,名氣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

對于吳孝祖這種心思單純的人,當然是又便宜要占,沒便宜創造便宜也要占了。

占便宜這種事足以鐫刻在1024火車頭公司的血液中。

新藝城。

“吳孝祖?”

因為天黑,一顆鹵蛋站在窗邊自喃自語。

“你想搵他來拍片?”

曾智偉坐在沙發上,整個人都陷入其中,兩條小腿點著腳尖沾著地,“這個家伙連續兩部電影大賣,好犀利。搵他開戲,有得賺哦!”

“冇錯,就連最近音樂圈新冒頭的一個叫做beyond的搖滾樂隊都因為他這部電影受益了。幾首插曲在音樂圈傳唱度很高。”

另一個沙發上,泰迪羅濱兩腳懸空,晃蕩其中,斜著嘴坦然笑,“如今他接連兩部戲賣座,沒道理不捧高踩低。”

這一矮一個更矮的兩個人,很有一種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感覺。

如今的新藝城基本就剩下麥加、黃白鳴與石田這三位股東了。曾智偉早已投奔了三毛,泰迪羅濱也只是不理“朝政”。任憑三人去折騰。

新藝城如同很多創業成功的企業一樣,同甘苦共患難并不難,因為大家什么都沒有,只有一腔熱血。

但隨著利益分配的不均,這腔熱血會被利益慢慢冰涼。

很多人講到新藝城都說是利益分配不均。這一點確實很正確。

但如果三人分配真正的均勻就一定會走下去嗎?

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麥加、黃白鳴和石田這三位股東真的平均利益,恐怕比此時還不如。

利益自古就沒有均不均的問題。

麥加有意開一部大制作電影。他一直堅信大制作、大卡司、大陣容才是新藝城走下去的出路。

石田最近同徐尅搞出了《英雄本色2》,黃白鳴則繼續他的中小制作喜劇路線。三個人的創作理念和經營理念就有根本上的差別。

麥加對吳孝祖很欣賞。

他認為吳孝祖的群p……戲能力很強。甚至說全港電影圈之中,《一個字頭的誕生》中展露出的群戲之精彩很多人都難以望其項背,撿肥皂都難。

這種群戲也很適用于商業性的大制作。

不過有一點讓麥加很是遲疑,那就是吳孝祖的電影風格太明顯。從《雨夜屠夫》到《一個字頭的誕生》全都有明顯的個人印記。

個人風格太明顯的導演對于商業大制作電影來說并不是一個褒義詞。

想一想吳孝祖新浪潮的名字,麥加心里那叫一個膩歪。

挺好的一個商業導演,非要混進新浪潮的隊伍里,可惜了——

不提麥加舉棋不定。

很多人實際上都把吳孝祖當做了一塊香餑餑,恨不得咬上一口。

之前的項十三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甚至就連鄧廣榮都對有這種想法。

《一個字頭的誕生》還未下檔,吳孝祖就如雪片一般收到不少的投資和戲約。看請瀏覽m.shu花ngge.org/wapbook/30770.html,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