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電影宮放映廳外,許多人頂著太陽,汗流浹背地排著隊,這里邊亞裔居多,不乏一些東瀛、高麗和港島、灣灣的媒體,同時也有一些其他國家的影評人、記者和各地電影片商。
戛納在外人眼中是頒獎典禮,在行內則是世界上最大的片商交易展會。
5月,全世界的片商都匯聚在此,淘那些讓人眼前一亮的電影。
吳孝祖不是無名之輩,甚至在法國,他小有名氣。
張國栄、梅艷邡在國外雖然名氣有限,但依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是這部電影在亞洲的成功,也讓許多其他地區的片商看到了利潤。
“Johnoo是東方值得關注的一個新興電影人,他去年在戛納上映的那部《Dyingisasnaturalasliving》讓人眼前一亮!”一位拿著粉色媒體證的影評人對著旁邊的同伴說,“我對他這部《TheSuspect》非常有興趣!”
“沒錯伙計,這位導演的風格有著黑暗的一面,他習慣探討宿命和選擇的關系。這幾場電影看下來,很少能夠看到這樣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希望這位Johnoo不要讓我失望!”同伴也朝著工作人員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小粉紅。
兩人在無數排隊,等候觀影的人羨慕和嫉妒的眼神中,輕松的走進了放映廳。
“法克!”
一個美國記者擦了擦汗,嫌棄的看了看自己的藍證,忍不住啐了一口,“這該死的媒體證件分級制度!我真想踢爆這些法國佬的屁股!沒有我們報道,誰能知道戛納?”
“嘿,伙計,你說得對,我你!”
旁邊有腐國的同行笑著趁機插隊,“不過,沒有我們在外邊排隊,顯示出人氣爆棚,如何能維持戛納世界電影最高殿堂的金字招牌?鬼知道這些放映廳是不是空余!”
戛納這種‘饑餓營銷’絕對讓大多數的媒體、影迷深惡痛絕。有的時候,明明里邊已經滿了,但是依舊不予說明,讓外邊幾百人依舊傻傻苦等。
不然怎么才能照出那種就算電影再爛、電影宮門口也擠滿了焦躁人群的、顯得戛納人氣爆棚的頭版頭條照片呢?
“謝特!排好隊!”
美國記者一把攔住自己的英國表兄,惡狠狠道,“這里要講規矩!”
“好吧!”
英國記者看了看這個壯碩的美國紅脖子,聳聳肩,老老實實的排隊。
之所以出現排隊現象,主要是‘臭名昭著’的媒體證件分級制。
證件從高到低,分為白粉藍黃。
白和粉輕松的可以進入影廳,藍黃則要與游客一樣苦苦排隊。
一副巨大海報掛在場館上。
灰色的色調,哥哥佝僂行走的側部剪影,路燈上海鷗站立。
《TheSuspect》的名字碩大,與此同時就是Johnoo的名字。
作為戛納嫡系的優勢就在于此。
二十幾部入圍電影,《嫌疑人》擁有很好的資源展示給評委、影評人、媒體和影迷。
后世,雖然奧斯卡‘游說’制度很容易被一些人給攻略,比如哈維韋恩斯坦這個胖子。但,相對而言,擁有數千評委的奧斯卡比戛納要更‘保守’。
這也導致戛納很容易因為評委的喜好,出現‘一錘定音’的事情。如果評委中有欣賞你的人,他幫你拉票,很容易讓你拿下更多的分數。
比如,如果不是當年鞏皇幫墨鏡王游說評委,硬抗阿佳妮和一群老外,可能《春光乍泄》并不會有那樣的榮耀。還有李胺的《喜宴》、《色·戒》,也都是老謀子力爭的結果。
所以,后世55屆金馬獎,當臺上有腦殘發表腦殘言論的時候,李胺有一種吃了翔的尷尬!他被一群腦殘給請回來重塑金馬,卻發現自己被這幫腦殘利用成了渣!!
他真的是憑著自己這張老臉請來了鞏皇、老謀子這些大腕來撐場子,卻被腦殘給當成撒幣耍,估計李胺當時真的有一種想罵街的感覺了……
所以,說起戛納權威性吧……也就那么回事。
當然,影響力確實是世界級!
所幸,吳導演是戛納親兒子!
電影開始時,戛納主席雅各布都親自來捧場,就可見一斑了!
評委倒是沒有現身,他們在這期間都是相對封閉,直到選出結果才行。唯有評委會主席會時不時接受媒體采訪。
“我在美國看了哥哥的演唱會,聽說他的電影入選了戛納,正好這次來法國旅游,就過來看看!”
“是啊!哥哥和梅姑合作的電影,聽說非常感人!”
“有看過的嚒?”
“超級催淚!”
放映廳,不少影迷嘰嘰喳喳的閑聊。
電影開始。
這部電影,吳孝祖并沒有如同前一部《一個字頭的誕生》那樣炫技。
反而從‘人性’上出發。
這一點上算是擊中了許多影評人的G點,后世戛納的四次獲獎的英國導演肯·洛奇就說過:“玩人性比什么都靠譜,不管那是一部商業化的電影,還是政治意味濃厚的影片,重點你得始終圍繞人性拍。”
張國栄一出場,就吸引了許多影評人和媒體的眼球。
他們有些人并不認識張國栄,但不妨礙他們看出來張國栄的演技。
眼神似污濁又帶著殉道者的堅定,佝僂的身子卻又有理想主義的直率。
石神這個人物,是一種人性的一種放大。
詩意現實主義題材起源于法蘭西,此時從一部東方電影身上看到這一點,讓許多電影人都越發感興趣。
花盆、流浪貓、海鷗、自行車、秋千、鏡子,每一個景物都隱藏著電影的細節。
節奏很慢,但是卻讓人忍不住被吸引進去。
藍色的運用透過鏡面折射的鏡頭出現的時候,現場許多影評人驚艷出一層雞皮疙瘩。
這種色彩的運用,超脫了他們對于電影的認知。
“藍色是一種現代人對人性與自由的拷問和質詢,鏡像內的光線折射表達了被分割的破碎的人生選擇。光影對空間做了重新的定義:籠子意向!灰暗的絕望之中,花盆就像是一束光,打開了男人的心扉!
這里的光線真的太美妙了,既代表了現實,又是石神靈魂深處對情感的渴望!男主角演的太棒了!”
臺下,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睜大雙眼,不斷的呢喃,身子顫栗,讓旁邊的好友兼同鄉安德列·祖拉維斯基十分詫異。
他可知道自己這位好友對于光線的理解和把控有多么的天才,第一次看到對方如此激動。
“濾鏡的運用真的是天才般的設想,你知道嘛安德列,我感覺這個Johnoo就是一個天才。他把這個城寨拍攝的凋敝破敗中帶著對生命的思考與跳躍。你看——這些人就像是一具具工業廢墟下麻木的行尸走肉,但是他們又是如此的鮮活。
這部電影,沒有暴力,卻處處顯示出人物內心深處的暴力!這部電影的每一處的構造都讓人無可挑剔。男主角的房間在拍攝的時候,一定是不規則的!你注意到了嗎?這個男主角在鏡面的反射下實際上展現的才是他真正的人性……”
安德列·祖拉維斯基聽著好友的絮叨,點了點頭,“克日什托夫,你說得對。這部電影在色彩與細節處真的是做得非常到位。從結構式上分析,這看似是一部警察與殺人犯的設計,但內含著的卻一定是人性最極端下的爆發……噢!!!”
此刻,電影上石神用一系列的操作把‘自己’做成了殺人犯的時候,整個戲廳全都震驚了!
這種‘付出’在西方文藝作品中大量被運用,從這里很多人看到了莎士比亞戲劇的震撼感。
很小的一個故事,折射出的確實讓許多人震撼和共鳴的情感設計。
整部電影并沒有太多的波瀾,但是卻依舊扣人心弦。
“這部戲是我今年在戛納看過的最好的作品!沒有之一!”法國《電影手冊》的影評人讓米歇爾·傅東忍不住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話:
“悲寂中蘊含著人性的偉大和極致?
古典油畫的處理方式上結合了后現代色調的展現,繪畫出一副讓人感到震撼卻又理所當然的畫面影響。
愚蠢?還是殉道者?
現實中包裹的詩性理想的無奈!愛情與理想之間平衡最好的關系就是去毀滅自己。
我讓你忘記我,你終將永遠記住我!
茫茫眾生之中,我行使著我的使命,但卻忘記,這也同樣給你的人生拷上了枷鎖!”
電影播放到尾聲,現場哭聲一片,張國栄用瘋癲的表演讓許多影迷、影評人和媒體記住了這個東方的演員LeslieCheung。
凱哥坐在觀眾席,死死的盯著熒幕上的張國栄,久久不挪開。
他此時內心充滿了激動,這個演員真好!!!
與此同時,他也被吳孝祖的導演才華給震驚了。他第一次看到一個港島電影人能夠拍攝出脫離了情情愛愛的愛情片。
不同于西方電影人對于這部電影色調與人性的震撼!
他更能讀懂這部東方式的愛情!
“這部戲有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影子,卻也有著莎士比亞的戲劇脈絡。這就是我們老祖宗說的‘悅己者容’!石神這個人物真的絕了!”
“我聽李導演說這部電影是根據吳導演自己寫的改編的。”顧常未輕聲道。
“(ΩДΩ)!”幾個內地電影人都驚呆了。
還是作家??
這年頭,作家地位可比導演高!
“這部戲我感覺能獲獎!”顧常未癡迷的看著《嫌疑人》的鏡頭處理。
其他幾人心理震撼,大家都沒問什么獎,但是心知肚明。
“他獲獎,我們的電影……”有助理小聲嘀咕。
“小張!”
吳天明義正言辭的斥責,“吳導演是我們的貴人!如果不是人家幫助,我們現在都流落街頭了!再說了,吳導演這部電影確實是非常的優秀!而且正如吳導演說的,我們大家都是中國人!”
凱哥在旁邊點頭,環視現場,低聲激動說:“吳先生我們是自己人!看到這些老外目瞪口呆的樣子,我都感到驕傲和自豪!”
吳孝祖可不知道,他已經套上了‘自己人’的外套。
電影結束散場后,戛納電影節的許多人都通過口口相傳,知道了《嫌疑人》!
與此同時,戛納電影節場刊也分別給兩部電影打了分,《嫌疑人》3.5分,僅次于《征服者佩爾》的3.6分,與《隔離的世界》并列第二。
滿分4分!總共22部電影。
瞬時間,《嫌疑人》與丹麥電影《征服者佩爾》、英國電影《隔離的世界》、阿根廷電影《南方》幾部電影成為了本屆戛納大熱門。
打分大多數是由場刊內部的小團隊負責,人選大多從《時代周刊》、《每日郵報》、《洛杉磯時報》、《視與聽》、《正片》這種專業媒體中選擇。
影評人和媒體的給分,只能代表影評人的個人口味,并不能代表影片好壞,更無法成為預測影片是否能獲獎的元素。
所以,這個評分,實際上真的是意義不大
后世,高麗的電影《燃燒》刷新了戛納場刊評分記錄,拿下歷史性的3.8分,但最后依舊是顆粒無收!!!戛納金棕櫚爆冷門不是一次兩次了!這就和金球獎與奧斯卡沒多大關系一個樣!
場刊這個東西,本身由一家名為《每日銀幕》的雜志承辦,在電影節舉辦前一天開始,出版一期,放在電影節的現場免費贈送!
除了有電影節流程、上映影片的相關消息,以及影評之外,最多的還是各種和推廣文章。
這些明碼標價,給錢就上,幾乎可以說是沒有門檻可言。
后世,華語電影上場刊的次數都快承包版面了,甚至還有跨版。
畢竟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的商業行為,所以,那種“XXX國產電影登上戛納場刊“、“XXX戛納場刊完爆競爭者”的宣傳豪語,也不必當成一回事。
在這里,華語電影上場刊,所代表的并不是華語電影的水準的高低,而是宣發費用的多寡。
戛納電影節除了是電影的競賽,也是一個巨大的電影市場,而場刊則作為電影市場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個宣傳平臺而已!
《嫌疑人》上場刊封面自然也是花了錢的。
價錢不算便宜——5萬美元!
獎項是一回事,但這部電影的宣發也是重中之重。
不管怎么說,《嫌疑人》一時間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成為戛納最閃耀的電影之一。
與之相反的是同屬華語電影的《孩子王》……其境遇簡直慘不忍睹!!
媒體記者聚集在咖啡館里,也會內部給參賽電影打分,為了譏諷其中最令人厭倦、讓人昏昏欲睡的電影,他們會授予三個獎,分別是“金鬧鐘獎”,其次為“銀鬧鐘獎”、“銅鬧鐘獎”。
凱哥的《孩子王》喜提“金鬧鐘獎”!
這次的打擊是巨大的!
直接把凱哥兄給打蔫了!他本就是個自尊心無比大的人,這種諷刺,簡直就是捅刀子!!
當天,凱哥躲在酒店房間,沒臉出來。氣急敗壞的在屋里大罵!
好比后來大罵《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創作者胡戈一樣的心情!
等吳孝祖在看到凱哥的時候,對方好似行尸走肉一樣。
看到這里,吳導演點點頭,機會來了!
不枉費自己花幾千美元提前把金鬧鐘獎頒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