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一脈屬于陰陽家,而陰陽家源于道家。
有很多道士都懂得風水,風水師自然也知曉些道術,兩者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陸謙中江南脈風水也有自己的煉氣傳承,但他自己修煉幾十年也才勉強到了煉精化氣中期而已。
他上次在響水溝遇見孟鴻儒的時候,只是覺得孟鴻儒身上氣息如潮,如大海般洶涌澎湃,修為肯定在他之上!
可再次見到孟鴻儒的時候,他發現孟鴻儒身上的氣息就像平靜得沒有任何波瀾的水面,但越是平靜得水面就越發的兇險,孟鴻儒的修為必定大進,甚至已經到了他難以想象的境界。
陸謙想到以他自己的修為在溫安市都能受到眾人敬仰,而孟鴻儒的修為遠勝于他,不說在中江省,就算在全華夏也都能有一席之地,可就這么一位厲害至極的人物甘愿為了李大師而守在山坳里當一名普普通通的廟祝,真是難以想象大師究竟有何種魔力!
李家坳三清廟落成典禮既開光儀式結束,香客們都陸續離山,一路看到滿山翠綠的茶葉,倒也挺賞心悅目。
一場繁華,一曲流觴。
鐘南山上空掛著暖色的月亮,溫柔的月輝灑落在竹林間,流淌在蘭花里,李長青坐在竹林與蘭花間,用焦尾琴談著《陽春白雪》,旋律清晰流暢節奏輕松明快,明明是秋風蕭瑟落葉凋零的秋天,卻在琴音中仿佛看到了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
琴音的穿透力極強,在林間傳播開,有如花香招攬蜜蜂蝴蝶。
后山與鐘南山間的湖面魚兒成群結隊的跳出水面,又竄進水中,就像在給李長青伴舞。
小樹林外的山崗上來了一群野狼,昂著脖子對天長嘯,恰似在給李長青伴唱。
夜空中明月下,蒼鷹發出清脆的鳴叫聲,宛如在為李長青喝彩。
秦大爺躺在椅子上,美美地聽著李長青的琴聲,又聽到野狼的嚎叫、蒼鷹的清鳴,心里很納悶地想著:“這畜生,也懂音樂?不過這李家小子,琴音真地好聽!讓老夫有種春天要來了的感覺,是不是該來一場夕陽紅……”
焦尾琴旁杯子中的茗茶,散發著陣陣清幽的香味。
一曲盡,李長青雅興也盡了,端著茶杯抿一口,準備看書。
“啾……”
一道巨大的黑色身影從天而降,嚇得林中的鳥月瑟瑟發抖,煞是威風凜凜,落在李長青身旁時卻如個乖巧的孩子一般。
自從李長青按照從圣人院御園中學來的法子來馴養蒼鷹,蒼鷹已經長大數倍不止,立著到李長青的胸口了。
李長青給蒼鷹取名為“扶搖”,出自于“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中扶搖二字。
扶搖親昵地用如彎刀般的喙在李長青身上拱著,力道極大,若是普通人說不定就直接摔到了。
李長青撫摸著扶搖背后的羽毛,想著當初扶搖作為空中霸主,卻被他養的大公雞打敗,就覺得有些好笑。
扶搖低著頭把鷹喙伸到李長青的茶杯里,一口就把李長青剩下的茶都偷喝光了!
”以后,這個茶杯就給你專用了!“,李長青無奈地笑著,又給扶搖續上一杯。
”啾!!“
扶搖似乎聽懂了李長青的話,非常輕快的叫兩聲,翅膀撲騰著,卷起了一陣風。
李長青逗了一陣扶搖,就讓扶搖離去,他自己在繼續讀著書。
墨家的三本書《耕柱》、《修身》、《所染》,李長青都已經理解透徹融入到自己思想體系當中,心中念頭一動就進入到諸子百家天工閣中。
“小兄弟,咱們又見面了,已經讀完上次給的三本書了嗎?”
禽滑厘露出一副比哭還難看的笑容跟李長青打招呼,直接詢問道。
“測試下就知道了!“,李長青微笑著道。
“好!”,禽滑厘話不多,直接轉動手上的配腕,射出一道藍光。
李長青進入一副模擬投影的場景中,與一位老者一問一答,最后影響消失。
“你完成任務了,而且對有自己的深刻見解,除獎勵《天工開物》一本外,另獎勵天工爐一座!”
禽滑厘說話似乎永遠都很直接了當,關閉手腕上的裝置后,李長青的儲物格里就多了一本書,一座造型獨特的天工爐。
“謝謝!請問剛才投影中的那位老者,莫非就是老師?”
李長青在剛才跟投影問答的過程中,產生了些新的理解,對投影中老者的身份感到很好奇。
“嗯!老師很關注你,命我送你兩本書,望你好生學習!”
禽滑厘點點頭,又拿出兩本書給李長青。
“一定不負所望的!”
李長青對墨家了解得愈多,對墨翟就更加敬仰,雖然此時在諸子百家游戲里,也難免激動一回。
退出諸子百家后,李長青翻看禽滑厘給他的《親士》、《辭過》兩本書,《親士》篇所探討的就是如何親近、重用賢士的問題,《辭過》則是在分析批評失度與過錯。
儲物格里的《天工物開》,居然講得是如何煉器,囊括兵器、機械等,而天工爐取源于巧奪天工之意,用來煉制鍛造可以增加出現精品甚至極品的概率。
若其他人可能會急不可耐地想進一步了解《天工開物》以及天工爐,李長青卻在讀著《親士》。
“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
主要是在說治國而不優待賢士,國家就會滅亡。見到賢士而不急于任用,他們就會怠慢君主。沒有比用賢更急迫的了,若沒有賢士,就沒有人和自己謀劃國事。怠慢遺棄賢士而能使國家長治久安的,還不曾有過。從前,晉文公被迫逃亡在外,后為天下盟主,齊桓公被迫離開國家,后來稱霸諸侯……
《親士》是墨家重要的政治學范疇,體現出“兼王之道。”
“兼王之道”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