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海皇宮”這個統帥技能,俞大猷之所以能夠領悟,還多愧了周瑜。
《海皇宮軍陣演練寶典》(特殊):統率加成效果10,裝備者將獲得特殊軍陣“海皇宮”的列陣之法。裝備要求:統率95。
這部操練寶典還是周瑜“送”給葫蘆城的,只是葫蘆城一直沒有超一流的海軍統帥,所以就一直留在了俞大猷手中,現在俞大猷終于邁入超一流之列,自然就完成了學習。這算是一部集“技能”和“裝備”為一體的寶物,在俞大猷領悟“海皇宮”后,它則退化成了單純的裝備,不再有幫將領領悟技能的作用,屬性也發生了改變。
《海皇宮軍陣演練寶典》(特殊):統率加成效果10,麾下艦隊對風浪的抵抗力10,航行速度10。
比起兵書來,這屬性是弱了點,不過卻十分適合海戰,海戰單純的強化“統率的加成效果”說不上多好,如果艦隊全部傾覆,那完全就發揮不出“統率”的優勢來。除非是海洋生物,否則其它種族的大軍在海上,還在主要以穩固為主,只有先穩住了,才有資格談戰斗力!
俞大猷在這個時候晉升,無疑是無限提升了這一戰的勝機,至少在面對呂蒙的時候不會再畏首畏尾。“海皇宮”的效果不同于軍力戰神,它更多的是防御、傷減、穩固,幾乎沒有進攻性,但有強力的戰艦在,還需要其它額外的攻擊嗎?
只要能給艦隊一個安穩的輸出環境,那一切都將變得簡單!
所有將領在晉升超一流的時候,都會迎來一次蛻變,俞大猷也不例外,天賦和稱號的成長,讓他終于有了在大海上跟海妖正面交鋒的資本。
海戰統帥——在水域環(包括大海、江河、湖泊、沼澤、巖漿等)下,麾下士卒戰斗力45,大幅強化士卒在水下的游動速度、靈活度、水元素抗性、命中率、一擊必殺機率以及閉氣時間,在水域環境下戰死的士卒有一定機率進入“假死”狀態,大幅度提升艦隊在風浪中的抵抗力以及航行速度,對大軍之力的抵抗力10。登陸戰中獲得相同加成。(假死:生命值維持在一點,處于深度昏迷狀態,失去呼吸,極大機率免疫范圍傷害、法術傷害,直至受到救治,解除“假死”,三十分鐘內戰斗力削弱85,處于“極度虛弱”狀態。)
海軍上將——在水域環境下,大軍士氣75,艦隊的航行速度25,大幅提升士卒在水下的生存能力,削弱敵軍10的戰斗力,提升對水賊、海盜、江匪及海洋生物的收服機率,“統率”屬性的加成效果10。
這樣一來,葫蘆城終于有一個能抗大梁的海軍統帥了!
而就在之前周泰所在黃金戰艦發起攻擊之后,也就是俞大猷晉升的前一刻,守護北城的大軍之力發生了變化,既然城墻已毀,那就沒有再保護下去的意義了,一直被動的抵抗攻城器械的攻擊,那是取死之道!大軍之力由防御形態轉軍力戰神太慢,只是進行簡單的攻擊,一柄巨大的開山斧直接向著周泰所在的戰艦劈下,俞大猷的“海皇宮”慢了一步,戰艦的結界直接被斬破,消耗了大量大軍之力的開山斧已經變得虛化,虛化的開山斧劈在戰艦中央,那根標志性的魔光柱直接被劈斷,戰艦沒有被劈斷,但也因此在江面上壓出了一個巨大的凹陷,跟著又高高的彈了起來。
戰艦上留下了一道醒目的斬痕,同時,巨大的震動也讓戰艦上的士卒損失慘重,好在幸運的是,這一刻俞大猷已經完成了晉升,在他天賦的加成下,部分原本應該死于那一擊之下的士卒成功進入了“假死”狀態,雖然失去了戰斗力,但算是暫時保住了小命。
不得不說,“假死”這個屬性,是最大限度降低大戰傷亡的神技!當然,前提是能在戰局中占據優勢,如果最終戰敗,乃至全軍覆滅,那“假死”就會變成真死!在大戰結束前,最好都不要救治這些“假死”中的人,在“假死”狀態下,至少能有大機率的傷害免疫效果,救治之后,半個小時內戰斗力只有15,還是極度虛弱狀態,一點戰斗余波都能掃死一片!
所以說,“假死”的士卒也只能暫時退出戰斗序列,也相當于是損失吧,只是這種損失在勝利后能夠找補回來。特別是在海戰中,戰艦傾覆或者沉默,這些“假死”的人也能飄在水面上等待救援,反正“假死”狀態下不需要呼吸,不會被淹死,但如果時間久了沒人救,那肯定會被海獸吃掉。
在亂世之中,每一個士卒都是很珍貴,每少死一個都是優勢,積少成多,更能體現價值!
攻城!
有“海皇宮”撐著,俞大猷已經不懼呂蒙的那些攻擊手段,主力大軍將從北城強行登陸。而東路和西路提前登陸的兩路偏軍,也已經開始了攻打龍神城,三面齊攻,讓封鎖空間的工作變得容易了許多。
就在這時,江面上炸起了一道水柱,水柱中泛著赤紅色,還有大量的水蒸氣騰起,跟著一團火球從水柱中沖了出來。
祝融終于從水下殺了上來,此時她的樣子顯得極其狼狽,就算是有火焰的包裹,也能隱隱看到她面色有些發黑,是亡靈的詛咒效果,不斷疊加之下會越發的犀利。之前她受江水的影響,戰力大打折扣,被對方反過來壓制了,好不容易才找到機會,從水下沖了出來。
水下的環境對她的影響太大了,祝融至少有八成的實力都在火焰中,一旦火焰被壓制,戰斗就會顯得十分疲軟。說起來,當下最適合祝融作戰的區域應該是西北邊陲的迷途山脈吧,因為那里眼下已經被魔域完全改造成了火山環境,時不時便會噴發出大片的熔巖。
可惜,現在贏政屬于叛軍,葫蘆城不可能去幫叛軍作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