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城,天牢。
昏暗潮濕的大牢中,一名須發皆白的老道,正在盤膝打坐,閉目養神。
這惡劣的環境,似乎對他沒有半點影響,那蒼老的臉上,依舊云淡風輕,世外高人隱士的氣度。
牢門吱呀一聲打開,魯肅步入了大牢中。
他向牢卒示意一眼,牢卒匆忙將鐵鎖打開,推開了牢門。
“你們都出去吧。”魯肅低聲喝道。
牢卒忙是退了下去,將外層的大鐵門反手虛掩下。
“于道長,讓你受委屈了。”魯肅一拱手,言語神情中極力表現也歉意的表情。
他眼前盤膝打坐之人,正是于吉。
曾幾何時,于吉云游江東,以符水治病救人,又為江東百姓祈福降雨,造福一方,深得江東百姓的愛戴。
孫策在得知了于吉的事跡后,忌憚于吉跟他爭奪民心,威脅到了他的統治,便粗暴的下令,把于吉以妖言惑眾的罪名關押了起來。
孫策本來是打算直接殺了于吉,但因連年的北上用兵,便只好暫且把于吉之事擱置在了腦后。
今日,魯肅正是奉了孫策之命,前來請于吉出山。
“魯子敬,你是來接貧道出牢的嗎?”閉目養神的于吉,淡淡的問道。
魯肅吃了一驚。
要知道,他此前從未跟于吉見過面,兩人素未謀面,于吉不可能認出他的長相。
而他進大牢前,也并沒有讓牢卒提前通知于吉,先行報上他的名號。
這種情況下,于吉竟然能脫口說出他的名字,實在是不可思議。
除非,眼前這個道士,當真是能呼風喚雨,能掐會算,算出了他是誰。
“于道長竟然能算出下官是誰,當真是令人佩服,不錯,下官正是魯肅。”他壓下了驚奇,不動聲色的承認了自己是誰。
于吉不說話,繼續閉目狀神。
魯肅便干咳一聲,又問道“于道長既然算出了下官是誰,那也應該能算出來,下官此來的目的吧。”
“難道孫將軍敗給了那位九奇之首,忌憚于他能呼風喚雨,所以想請貧道去對付那魏王不成。”
于吉又是一番輕描淡寫的回答,準確無誤的道出了魯肅的目的。
魯肅聽罷不由臉色又是一變,眼中涌起深深的驚喜。
“看來這個道士,當真有非同尋常的本事,有他出馬,必能對付得了蘇哲……”
魯肅眼眸轉了幾轉,便拱手道“于道長道術如此神奇,怪不得江東百姓都尊稱道長為神仙,果然是名不虛傳,下官這下算是開了眼了。”
恭維過一番后,魯肅正色道“道長推算不錯,那蘇賊以妖術冰封漢水,奪我夏口城,孫將軍所以想請道長出山,以仙術制衡那蘇賊的妖術,助孫將軍拿下荊州。”
于吉睜開眼來,諷刺的瞟了魯肅一眼,“孫將軍先前還把貧道關在牢中,現在卻又要請貧道出山相助他,這不太像是孫將軍的風格啊。”
魯肅眼角閃過一絲尷尬。
接著他卻又嘆道“于道長誤會我們孫將軍了,其實無論是當初孫將軍關押道長,還是現在孫將軍出山請道長相助,都是為了江東百姓啊。”
“哦?那貧道倒是想聽聽,孫將軍怎么個為了江東百姓法?”于吉蒼老的臉上浮現出好奇的神色。
魯肅便正色道“當初孫將軍好容易才平定了江東諸郡,給了我們江東百姓太平,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江東戰亂再起,百姓遭受戰火荼毒。”
“于道長你以符水治病救人,造福江東百姓,孫將軍本來是很欣賞的,甚至還很感激。”
“只是你救的人越多,身邊的信徒就越多,他日這成千上萬的信眾形成了勢力,若是生了異心,作起亂來,整個江東豈不都要陷入水火之中。”
于吉卻冷笑道“魯大人想多了,貧道一介出家人,只想著造福百姓而已,難道你還以為貧道想跟孫將軍爭奪江東不成?”
“于道長乃世外高人,當然是不會了,但道長能保證,你那些信眾之中,沒有野心勃勃之徒,借著道長你的名頭行事嗎?”
魯肅沉聲反問,語氣變的凝重起來。
于吉眉色微微一動,面對魯肅給出的這個理由,一時竟是無法反駁。
半晌后,于吉苦笑道“魯大人果然好口才,你方才的理由,竟是天衣無縫,讓老夫找不出漏洞來。那你再說說后一個理由吧。”
魯肅表情變的緩和起來,接著道“后一個理由就更不用下官多解釋了,一旦孫將軍擋不住蘇賊,令蘇賊的鐵蹄踏上我江東土地,不知有多少江東兒郎要死在蘇賊的鐵蹄之下,于道長幫著主公對付那蘇賊,不就是在救江東百姓么?”
于吉沉默不語,臉上的不屑和諷刺在漸漸消息,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凝重。
對是對江東百姓,生死存亡的深深憂慮。
魯肅看出于吉已動搖,便向他深深一拜,懇切道“魯肅請于道長為江東百姓生死存亡計,務必不計前嫌,出山相助我家主公,抵抗那殘暴蘇賊的入侵。”
于吉沉默,長久的沉默。
許久后,他長吐了一口氣,緩緩的站了起來,多余的煽情話也不說,只淡淡的道了一句“什么時候出發。”
魯肅大喜,忙道“于道長果然有一顆澤被蒼生的仁心,眼下蘇賊正在犯我柴桑,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今日就出發。”
“事不宜遲,走吧。”
于吉說著,甩了甩道袍衣袖,從容的踏出了大牢。
“我看那蘇賊這一次還怎么呼風喚雨,哼……”魯肅長吐一口氣,嘴角揚起一抹冷笑后,匆忙跟著于吉屁股后邊出了大牢。
很快,一艘大船便離開建業,溯江西上,直奔柴桑城。
千里之外,柴桑。
長江北岸,柴桑以西二十里,六萬蘇軍步騎水軍屯軍于此,數百艘戰船停泊于新扎的水營之中。
這里已是長江北岸最后的一片開闊地,從這里再往東,地勢便將越來越收窄,平坦的路面將漸漸被聳立而起的大別山脈取代。
北岸是如此,南岸的地形也差不多,長江的水勢也這一段變的更加湍急。
而下游二三十里外的柴桑城,則是這一段狹窄湍急地域的出口,過柴桑再往東,兩岸地勢才會越來越平坦,長江水面也將不再湍急。
蘇哲想要滅江東,就必須要先過柴桑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