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45,第四屆全球人工智能大會正式召開。
偌大的開幕式會場上,現場參會人數大約11萬人,涉及到全球五大洲的72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盛會。
值得一提的是,云西大會的到場人數甚至一度達到了12萬人。
卻說此時的會場上,科技界、商界等各大領域的大佬們都坐在了前方的席位上,人手一個寬大的單人沙發,這一排不是各國的高級政要,就是科技界或商界中諸如比爾·蓋茨、杰夫·貝佐斯這些超級大佬,當然葉華赫然在列,也是唯一一個25歲以下的人。
公司銷售額不破千億,身價不破百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業內大佬級人物啊,全場聚集的11萬人不是職場精英就是大小老板。
用國內一家媒體的報道來說,這次大會堪稱是全球科技界和商界的武林大會,江湖上的各路英雄豪杰云集商都徐匯西岸,盛況無出其右。
現場,發言人宣布大會開始,領導進行致辭,等流程一一的走完。
十來分鐘后,主持大會的發言人再次回歸臺上,然后說道:“接下來,掌聲有請海岸線公司創始人兼CEO葉華先生上臺為此次大會展開揭幕演講,掌聲有請。”
驟然間,全場的鏡頭都匯聚在了葉華身上,立即成為了全場焦點,11萬人的大會場,即使是應付式的鼓掌陣勢也尤為浩大。
前排偏左側的一張坐席上,一個年輕人起身面向后方十數萬觀眾微微躬身致意。
赫然便是葉華。
在場成千上萬的人士,99的人都比他年歲大,資歷老,望著那個年輕人走向臺上,也是感慨萬千在心間,最多感嘆就是后生可畏啊!
海岸線公司做到這個地步,在場十數萬人中有很多都覺得是運氣,但坐在最前排的大佬們,卻沒有一個人覺得這是偶然,也絕對不會因為他的年輕而輕視。
不過此刻,隨著掌聲的落幕,在場的與會人士,以及大佬們都表現出了興致濃厚,顯然對于葉華這位年輕大咖會在今天的開幕演講中有什么高論,這點都很感興趣。
畢竟,這是他首次出席這種大型高端論壇峰會,像葉華這種成就斐然商界巨擘,通常都出現在各種論壇,而他卻幾乎不出席什么活動,也算是一個奇特的另類。
此時,在全場的記者鏡頭和成千上萬道目光的注視下,葉華走到了臺上,雖然是第一次出席而且是如此盛況的高端論壇交流大會,并作為揭幕演講嘉賓。
葉華卻也異常篤定,天賦這個東西不好說。
掌聲已經落幕,臺上的葉華面向全場,道:“上午好各位,很榮幸能夠參加此次大會與業內的前輩們有這么一個難得而寶貴的交流機會,主辦方要我來做揭幕演講特別感到意外,本來我是抱著前來近距離瞻仰前輩企業家們風采的心態。”
在這樣的大會現場,葉華的語氣還是顯得謙遜的,作為一個后輩對前輩企業家們表示了足夠的尊重,挑不出什么毛病,不過如果羅伯特·艾格他們在現場,打死他們都不會這么認為,只會說:這個雞賊雞賊的年輕人正是壞的很,也夠狠!
這時,葉華看了眼手中的稿子,眾人也都坐等他高論,在臺上沉默了一會兒,葉華把手稿直接卷了起來握著,在臺上踱步而走,片刻之后把玩著稿子脫稿講道:“談到人工智能,世界尤為關心未來由人工智能驅動制造業與制造業再就業的問題。”
會場上,嘉賓席位上的喬薇美眸瞪了瞪,稿子講的可是技術探討,而不是制造業。
現場的大佬們也來興致了,海岸線公司是科技公司,大家都以為他想要講未來高科技展望之類的,沒想到居然要圍繞制造業來講。
眾人不禁想:
馬總的故事講的新制造、新智造,他又會在制造業將出個什么新花樣的故事?
這個就有點意思了。
因為研究海岸線公司的人會發現,這家高科技公司有技術,根本就沒有工業制造可言,因為它的制造都是外包的,沒想到創始人居然不講技術,去講制造業。
現在的年輕人都是越來越飄了啊。
在大佬們看來,這比他講技術更有意思。
與此同時,臺上的葉華在心中完成了語言組織并做最后的梳理,說道:“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憑借勞動力密集的優勢,在工業制造領域大放異彩,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工業制造的優勢不在。”
“縱觀全球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在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影響下,似乎智能化已經成為當下制造業轉型的主要驅動方向,那么智能工業制造又是否會對傳統工業制造形成沖擊?制造業全球化發展是否會回流本土?未來的制造業發展方向又在哪里?”
“這些問題其實都是我想借這個機會在這個平臺和大家共同交流的。”葉華環顧全場,而他手里的稿子已經被卷成了一根長長的紙棍了。
又接道:“其實關于制造業的這個話題,當下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是一個頗為熱門的話題,德國最先提出工業4.0概念,美國提出先進制造業概念,以及我國的2025工業制造的概念,還有曰本制造業等等。”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各個國家都在重新審視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現在大家普遍認識到了,先進的金融業不足以支撐和保證一個大國、強國的地位,如果一個大國、強國缺少制造業,國家基礎將會非常的不牢靠,所以大家認為要重振制造業來實現強國富民的目標。”
“但問題的關鍵是,到底什么樣的制造業,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我個人看法認為還是要從回顧歷史來看待這個問題,縱觀歷史,制造業的一個總的規律,它的產品,制造業最終產品的中間,其所富含的知識含量,是呈現指數級別上升的,量越來越大,從陶的制造到絲綢的制造再到工業時代的到來,以及當下,這個規律會呈現的更加明目。”
“舉個例子智能手機吧,它的原材料其實不過就一堆金屬,加上一些塑料還有硅土,而已。如果按斤來算,成本也就幾塊錢,因為這些材料不值錢啊。”
“但是為什么市場上能賣幾千塊一臺呢?這中間千倍的價值從哪兒來的呢?”
“答案當然是從智能手機這款產品中所富含的全部制造的知識中得來的,大家現在覺得制造一臺智能手機不也沒那么難的嘛。”
“好,如果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把你打回一千年前,或者你穿越回一千年前,讓你去重頭制造手機。”
“這個時候你就知道中間需要多么龐大的知識量了。”
“首先,你需要搞冶金業把鐵給冶煉出來,把金屬給搞出來;你需要發展化工業把塑料搞出來;你需要發展半導體工業,把半導體芯片做出來;你還需要發展電信業,發展互聯網、發展電商、發展社交、還需要做大量的科學研究,數理化學等知識,當然你還需要發展電力、能源產業等等……”
“這個時候就會發現,如此龐大的知識量濃縮到一部手機里,如果想靠一個人一個小團體去消化吸收,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個時候你就會清楚的看到手機中所包含的知識量要遠遠超過在此之前古代歷史上的任何產品,陶瓷、絲綢都和他不再一個數量級。”
“所以這是進化的一種總的規律。”
“其實不管是華夏制造2025,還是德國工業4.0,亦或是美國的先進制造業,他們全部的思路歸根結底就在做一件事:用更少的能量、更少的物質去生產出信息含量或者知識含量更多的產品出來,這就是總的一個進化的基本規律。”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探討在我們當下現代社會中,工業制造它所處的地位究竟是在一種什么樣的位置。”
“那么在我個人看來,制造業它未來的發展趨勢,總的趨勢應該是制造業越來越強大,但同時又越來越渺小。”
“這話是什么意思?”
“說它強大在于它可以使用更多種原材料和有更大的生產力,同時有更多元化的選擇,甚至可以量身定制,私人訂制,所以制造業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大。”
“以前的制造業是考驗生產一樣東西的能力,未來的制造業是考驗生產不一樣東西的能力,以前流水線工廠可以五分鐘生產上千件同樣的產品,這很強大,而未來的制造業工廠要五分鐘生產上千件不同的產品則是更強大。”
“而說未來的制造業越來越渺小,是它在國民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低,制造業領域所雇傭的人員會持續不斷的下降,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是越來越渺小了。”
“為什么?”
“似乎,在我們提及制造業興國的時候,往往想到的是制造業的規模要越來越大,生產值要越來越大,同時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要越來越大,雇傭的工人應該也越來越多,所以有人大喊用制造業來回歸再就業,這才叫興旺發達。”
“我覺得這走偏了!”
“我的個人看法是完全相反的,理由是,在制造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制造業是知識的凈損失方,或者說凈流出方,知識是在不斷的從制造業里被轉移出去了。”
“也舉個例子,現在納米技術出現了,制造業有了一種新的原材料可以用,它可以制造出品質更好、性能更好的產品,那么這種新的材料,在被制造業所引進之后,我們會發現,制造業的知識量損失了。”
“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