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第2166章 千頭萬緒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策行三國 | 莊不周   作者:莊不周  書名:策行三國  更新時間:2019-08-03
 
袁耀不是呂小環,袁權一開口,他就明白了袁權的意思。

娶呂小環為妻是不可能的,但納妾可以,而且姊姊很可能已經取得了謝憲英的同意。對他來說,只要呂小環能成為他的女人,娶妻還是納妾都不重要,只是因為呂小環對他一直拒之千里之外,他才想著要用名份來博取呂小環的歡心。

此刻見呂小環低頭,向他求救,他心里樂開了花,揚起手,大聲叫道:“姊姊,我知道錯了,你饒了我,也饒了小環吧。”

“這個不爭氣的東西,現在還給那賤人求情。”袁權拍案大怒,厲聲喝道:“給我打,打死為止!”

“姊姊,不能再打了。”謝憲英連忙求情。別說打死袁耀,打壞了都不好收拾。她苦苦哀求,又沖到車外,護在袁耀身上,苦苦哀求。袁權無奈,不能再打,卻余怒未消,命人將袁耀關到羽林衛的大營里,嚴加看管,讓他好好反省。

袁耀心中明鏡也似,眼淚汪汪地向謝憲英道歉,請她一定向袁權求情,放呂小環一條生路,千萬不能送她進輜重營。謝憲英心中也清楚,袁耀是真的鬼迷心竅,喜歡上了呂小環。以袁耀的身份,不可能只有她一個夫人,將來遲早要納妾。既然如此,不如順水推舟。她又向袁權求情。袁權發了一通火,最后給謝憲英一個面子,將呂小環也關在羽林衛大營里,讓她冷靜幾天。

袁耀、呂小環被韓少英帶走了,袁權又半真半假的責備了謝憲英幾句,便帶著謝憲英去找麋蘭和甄宓,商量安排謝家的事。謝憲英歡喜不禁,對袁權心悅誠服,敬若神明。

沒過多久,張遼匆匆趕來,跪倒在地,向孫策苦苦哀求。他不敢干涉袁耀的家事,只請孫策放呂小環一條生路,千萬不能送進俘虜營。進了俘虜營,呂小環這輩子就完了。就算不死,以后也不可能再嫁個正經人。呂布泉下有知,一定不會放過他。

孫策一口應承。呂小環如果嫁給袁耀為妾,對他收服并州軍余部有好處,他當然不能真將呂小環送進俘虜營,只是找機會賣張遼一個面子,也讓呂小環知道張遼對她的重要性,知道感恩罷了。袁權一舉數得,軟硬兼施,真真假假,幾乎將所有人都擺平了,還消除了呂小環這個隱患,手段之高明讓人汗顏。

三天之后,孫策到達睢陽。

在這三天時間里,袁耀與呂小環關在一起,相依為命,呂小環認清了眼前的形勢,也知道了袁耀對自己的真心,半推半就的應了。謝憲英每天都去看他們,給他們帶好吃的,寬慰他們。不僅不知內情的呂小環對她轉變了態度,就連深諳其中奧妙的袁耀都有些感激她,為自己的孟浪慚愧不已。

呂小環俯首認命,再加上謝憲英求情,袁權總算消了氣,放出袁耀、呂小環,為他們舉辦了一個簡單的酒宴,讓袁耀納呂小環為妾。她告訴呂小環,之所以放了她,除了給謝憲英面子,還因為張遼為她求情。呂小環驚魂未定,得知此事,頓時覺得有了依靠,將張遼也請了過去,當作娘家人,算是初步解開了心理上的疙瘩。

在張遼的建議下,呂小環不僅去呂布和劉協的墳前告知,還寫了一封親筆信,派人送回長安,告訴母親魏氏她的現狀,請魏氏放心,并避免與孫策的部下發生新的沖突。戰場上的事戰場上了,殺父仇人是秦牧,不要牽涉無辜。

正月十五,孫策收到了謝煚的報告。

楊修去戚里逾時未歸,謝煚知道事情不妙,按照預先約定,搶在法正的部下到達之前離開了大將軍府,隨后又發動細作打探消息,搞清楚了楊修被法正軟禁的經過,隨即又調查了法正在長安的部署,這才知道情況遠比他們想象的更嚴峻。

法正是去年臘月初進入關中的,當時帶的人不多,也沒有進駐戚里,先藏在郿縣老家,招募了數百鄉黨少年,這才進入長安。開始的時候,他一直分散在長安城內外,掩匿行蹤,到了臘月底才進入戚里,以卞夫人的宅第為掩護,布下了誘捕楊修的陷阱。

謝煚不知道黃猗的身份。在報告里大罵黃猗,說他小人得志,得知楊修被捕后,還到楊修面前示威,卻不知道黃猗正是憑借這個機會,確認了楊修的安全,并提前幾天將消息傳了回來。

眼下關中形勢復雜,楊修被軟禁,陳王劉寵、輔國將軍伏完、唐夫人等人各自為戰,卻無法聯合,趙云又一直留在潼關,天子是生是死,詔書究竟是什么內容,眾說紛紜,雖然還沒有人跳出來,暗地里串聯的人卻不少。

了解了關中的詳細情況,孫策沒有再猶豫,他與郭嘉反復商量后,決定給賈詡一個表演的機會,爭取能拖延一段時間,以便集中兵力包圍冀州,迫使袁譚投降,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謝煚送來的不僅是情報,還有一封家書,里面提到了楊修想納其次女為妾的消息。家書到了謝憲英的手中,又經由袁權之口轉告孫策。在鄙視楊修利用門戶占人便宜的同時,孫策再一次體會到了謝家的不安和急迫,為了能翻身,他們已經顧不上什么體面了。

安撫會稽人迫在眉睫。

孫策找來張纮、虞翻,讓他們商量一個方案。虞翻就是會稽人,他早有想法,卻不能表現得太積極,假模假式的表示自己不宜參與此事,應該避嫌,被郭嘉毫不客氣地調侃了幾句。

張纮知道虞翻的為難之處,主動提出一個方案:以永寧、太末兩縣為界,分會稽南部為郡,以東治為郡治,設三縣,可以安置一些官員。會稽南部多丘陵,農耕不發達,但是適合種茶及一些經濟作物,很有發展潛力。東治附近的山地有大量的優質木材,造船業一向發達,只是缺少投入和有效的管理。經過幾年發展,已經具備了經濟基礎,民間資本更是有相當實力,是時候對會稽南部加大投入,進行有效開發了。

孫策覺得這個方案不錯,一郡三縣,也能安排一些人,對會稽人應該有一定的吸引力,還能利用民間資本來發展造船業,這是一個兩全齊美的方案。

虞翻也提出一個建議。《論衡》已經校訂完畢,剩下的就是印行天下,盛憲等人閑了下來。他們打算編一部《會稽典錄》,但這部書用不了太多人,而且局限于一郡,規格不高,他建議將盛憲等人調去輔助孫靜,正式對余杭一帶的古玉進行系統性的研究,爭取寫一部有一定水準的專著出來。

早有初平四年,孫策初入會稽,就曾囑咐孫靜在余杭、錢唐一帶收集古玉,孫靜也做了,但他一來生性淡泊,二來學問底子也不夠,這件事不溫不火,成績有限,只能證明余杭、錢唐一帶有過古國,但這個古國究竟是什么樣,有多大規模,又有什么歷史,現在一概不清楚。既然盛憲他們閑下來了,就讓他們去協助孫靜,按照楊修在豫章時的方法,做一個正式的調查,從古玉收集到故老傳說,一一整理出來,寫成專著。

玉是禮器,有玉器就足以說明這個古國有相當的文明程度。如果能搞清楚這件事,就可以洗脫吳會是蠻荒之地的偏見,證明江東也是文明發源之地,不能對孫氏建國有好處,還能打破既有的學術見成,真正撼動經學的根基,打開新局面。

孫策贊同這個看法。華夏文明從來不是一枝獨大,而是漫天星辰,在不斷的交流、沖突中融匯在一起。明白這一點,對以后開拓四海、變夷為夏有幫助。不過他也清楚,這項工程需要不少人力、物力,更需要財政投入,恐怕也不是盛憲幾個人能承擔的。更重要的是,錢唐、余杭現在是吳郡屬縣,吳郡人不可能讓會稽人來主持此事。

這和挖墻角有什么區別?以老陸康為首的吳郡讀書人知道這個消息,很可能會拼命。

孫策讓張纮與虞翻做一個詳細的方案,最好能成立一個部門統籌此事。經過幾年發展,文教事業蒸蒸日上,各郡郡學、木學堂、本草堂陸續建了起來,卻還是各自為政,缺少統一部署,現在該將這件事提上日程了。

孫策話音剛落,張纮、虞翻和郭嘉就不約而同的互相看了看,露出會心一笑。張纮拱拱手。“大王,臣等也有此意,如今吳國半有天下,是該考慮建太學的事宜了,只是這太常和祭酒二職關系重大,當仔細挑選,既要能服眾,還要能體現大王兼收并蓄、開拓包容的精神才行,不能局限于五經。到目前為止,臣等還沒有合適的人選。”

孫策想了想,也覺得有些撓頭。既要通儒經,又不能局限于儒經,這兩個人選可不好找。且太常是九卿之首,地位尊崇,又是清流,是很多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官職。吳國到目前為止,九卿還沒有配全,一旦宣布要任命太常,不知道多少人要爭。

“此事當慎重。”孫策撫著胡須說道。既是提醒張纮、虞翻,也是提醒自己。

張纮說道:“大王,臣等有一個建議:與其相馬,不如賽馬。趁著戰事稍息,集中治下各州的大儒名士,齊聚建業,來一次論講。最終取勝者,便是太常、祭酒的最佳人選。”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