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小說家  第兩百九十七章 萬川歸海

類別: 歷史 | 上古先秦 | 秦時小說家 | 偶米粉   作者:偶米粉  書名:秦時小說家  更新時間:2019-02-03
 
人才!

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的戰略性資源,無論是春秋戰國之亂世,而是歲月長河貫千年,秦國已經鑄就法制根基,再加上人才之力,何愁不強?

六世以來,秦國國勢陡升,兵出函谷,鎮壓關東諸國,雄霸天下,這便是最好的例證,大災當前,秦國雖有危難,但終究只是表面的關東列國之人作亂,涉及朝野根基的官吏未損,秦國根基猶在。

娓娓之音而落,回旋在偏殿之內,盤桓于秦王政的耳邊,單手緊緊攥著青銅盞,雙眼深深的瞇起,將目光凝視在青銅盞之上,有些淡淡的出神。

方才,因逐客令可能引發的官署癱瘓,以及有可能再度生出無限牽連的各種跡象,使自己直覺到了這頭怪物的陰森可怖。

接下來又聞周清之語,更是令自己明白看待如若真的下達逐客令,只怕自己在關東之人和許多朝野之人的眼中蓋世多么的荒誕和可笑。

然而,為何剛才自己還會有可能同意這些贏秦族老的意見呢?

遙想自己的人生路途,八歲歸秦,十二歲立太子,十三歲即位秦王,可謂步步艱難而又坦途蕩蕩。期間諸多磨難,只有自己最清楚。

自從知曉自己有可能登臨大位之時,自己一直在做準備,因為自己不想要成為卑賤之人,不想要成為弱小之人,而是要成為令他人,令天下之人為之懼怕的存在。

所以,自幼刻苦讀書習武,母親帶著自己回歸秦國!

所以,為了能夠讓父王滿意,自己勤苦錘煉,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后來,自己擊敗當是備受器重的成,以當時老秦人所言之“趙國孽種”成為太子。

所以,自己一直謹慎無比的登臨了大位,之后的九年虛王之路,文信候呂不韋一直壓制著自己,雖未有權力加身,但也給了自己磨礪的機會,給了自己以觀國政的機會。

雍城親政冠禮,自己以雷霆霹靂的手段處理了長信侯,自己是高興的。

隨后,大朝會之事,自己又將文信候呂不韋罷黜,獨攬大權,自己也是興奮的。

而今,自己為何會突然間有可能同意這群贏秦族老的建議呢?是自己真的討厭關東列國之人,還是多年來關東列國之人見惡于自己?

“百年來,秦國成獨強之勢,拓土無雙,從關東列國取走和氏之玉、隨侯之珠、無雙利劍、纖離之馬,縱然百家輕秦,但秦國卻擁有這些。”

“道家祖師曾有意蘊,地廣者粟多,國大者才眾。是以泰山不讓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今大王欲要逐客棄才,以資敵國,《求賢令》不在,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敢入秦,何異于借兵于寇,資糧于敵也?”

“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秦欲逐客以資敵國,內空虛而外積怨,損民而益仇,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感秦王政有些沉默,神色有些難看,周清面上笑意閃爍,而后從座位上起身,自己剛才所言均是未雨綢繆而已,況且只要逐客令不存,這些均不存。

眼角的余光掃視著偏殿一側的贏秦族老,他們此刻也是陷入絕對的沉默之中,百年變法以來,秦國越來越強,對于老秦人來講,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切都是如大師所言之后果,老秦人復歸弱國,到時候老秦人的榮光何在?

“哈哈,大王焉得如此神情?這不過是玄清一人之語也,逐客令未下,所言均只是推演,所言均只是有可能之后果。”

“況且,若逐客令真的下達,大王為之信任的少府令趙高也得驅逐,他為趙國之人,大王為之信任的咸陽令蒙恬也得驅逐,他祖上為齊國之人。”

“大王為之倚重的昌平君熊啟也得驅逐,他為楚國之人,如此,秦國可就危矣!”

朗朗一笑,靈覺微動,卻是出去甚久的少府令趙高帶著小扶蘇為之歸來,緩步進入偏殿之中,上前為之行禮,隨后,對著自己亦是一禮。

“今日若無大師局外點撥,若逐客令真下,嬴政堪為千古笑柄也。”

“你等還待在這里做什么,大師之語難道你們沒有聽見!”

終于,聽著小扶蘇那脆音稚嫩之言,秦王政喟然長嘆,將手中的青銅盞重重放在條案之上,整個人同樣悠然起身,對著周清深深一禮。

玄清大師之語不僅僅是為了阻攔自己下達逐客令,更是有著深層次的理念內蘊其中,于自己實在是裨益良多,今日之后,再有提逐客者,必唾其顏面。

禮畢,看著偏殿內仍舊穩穩站立的一眾贏秦族老,頓時氣不打一處來,若非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動,自己也不會生出如此之心。

“這……,大王,我等先行退下!”

一時間,這群贏秦族老也不好在多說什么,彼此訕訕一笑,連忙躬身而退,魚貫而出,路過周清身側,均不由自主的有些嘆息。

“想不到大師身為世外高人,竟然于治國理政之事也是精通,既然逐客令不下,那么,大師以為寡人接下來當如何對待這群關東人士?”

那群贏秦族老的先后離去,整個偏殿之內為之一空,為之開闊起來了,與此同時,尚食坊的人也迅速到來,一份份青銅器盛裝的美味佳肴陳列,歸于條案之上。

秦王政單手伸出,一禮引著周清歸位,這一次,周清倒是沒有拒絕,看著一側規矩無比的小扶蘇,揮手間,扁絲一股柔和的勁力將其置于條案一處舒適之地。

觀此,秦王政又是微微一笑,各歸各位,禮儀而下,一份份青銅器的蓋子掀開,頓時熱氣升騰,諸般美味陳列,涌入鼻息之間。

“昔年,道家祖師老子在周任守藏室之官數十年,耄耋之年不通修行,一朝而悟,身融萬物,在函谷關前留下《道德》二經。”

“儒家孔丘治學而參悟大道,一躍登臨武道極限,跨入合道歸元的層次,僅次于我道家祖師。此可為大道通途,武道、文道、治國之道本為相同。”

“祖師有言: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大王欲要一天下大勢,當胸懷諸夏,以秦王之心轉變天子之心,以憐憫秦人之心,憐憫諸夏諸人之心!”

舉杯相互暢飲,再次相互一禮,迎著秦王政看過來的平靜目光,周清一語一頓的回應者,至于一旁的小扶蘇,倒是晨練許久,有些饑餓,直接開動了起來。

“聞大師之語,才知天地之廣闊,大道之無窮也。”

聞此,秦王政默然良久,長吁一聲,一飲而盡。今日之事,實在是出乎自己的預料,想不到年歲如此的大師也有如此之眼界,有如此之見識,超越兩年前所見的甘氏甘羅多矣。

而且大師還是……,看著正在品味佳肴的玄清大師,又看了看小口吞咽肥羊燉的小扶蘇,如此場景,已經許久未有也。

“今日議事,要與諸位議出妥善之策:如何防止六國之民入秦侵利,如何防止六國之兵趁機禍亂秦國?”

旱災嚴重,早朝的時序也有些混亂,原本辰時在章臺宮的朝會,也被秦王政挪移至上午興樂宮,與周清共同用完膳食之后,未等周清離去,便是召其一同入興樂宮正廳。

那里,文武要臣已經匯聚,觀大王之神情氣色,明顯恢復先前的模樣,群臣歡喜。又觀大師位列廳前最右側,還隱隱在昌平君之前,倒是有些詫異。

不過也僅僅是有些詫異罷了,畢竟,從身份上來說,昌平君雖為相邦,但清貴上并未超過護國法師玄清子,秦廷之上,禮儀為先,或許,大師在此,是為了一觀大王身體后續之情況。

秦王政端坐于上首,俯覽群臣,輕語之,便是等待下首諸人的回應。

“臣以為,秦國之地和三晉之地一齊大旱,實在是罕見無比,當此之時,荒年大饑饉必將蔓延開來。目下第一要務,立即改變秦國傳統國策,不能再獎勵流民入秦。”

“要關閉所有進入秦國的關隘、渡口及山林密道,不使中原饑民流入關中爭食。否則,關中庶民存糧有限,又沒有可采山林度荒,老秦人與之沖突陡升!”

聞此語,一旁的昌平君熊啟尚未出言,不過國尉蒙武卻是一步踏出,身披蒼云甲,拱手一禮,清脆而響,說道自己的言論。

況且,近些時日,諸多贏秦族老常叨擾大王,這也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己身為國尉,轄制關隘要塞,盤查流入流出人口是其天然的連帶職責。

果然,蒙武之音剛落,身后的諸多將領,乃至于文官群體都有許多附議者,只是,端坐在上首的秦王政聞之,雙眸再次瞇起,回想著剛才周清之言,一時間,倒是沒有拍案。

“昌平君以為何?”

思忖數息,秦王政將目光落在文官群體的昌平君身上。

“我王,國尉所言,不無道理,然,當世人口稀缺,吸納流民入秦,畢竟大秦百年國策。驟然卡死,天下民心作何想法?”

“大旱之年不許流民入秦,或可保關中秦人度災自救。然則,豐年招募流民,災年拒絕流民,秦國便將失去對天下庶民的感召力,似非大道之謀。”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