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渭水北岸,渭水濤濤。
羅嗣業的帥旗抵達,高高豎起。
連破四郡之后,東征軍直抵長安北,此時距離長安城不過三十余里了,遠遠的,都已經能隔著渭河看到平原上那座巨大的城池。
這是一座周長七十二里的國際巨都。
但在嗣業的眼里,那只是他復仇的目標,這一段日子以來,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攻到這座城下,如何攻入這座城池,如今手刃仇人,解救妻兒。
“節下,長安已經無堅可守,只要我們進攻,隨時可以拿下。”
長安城太大了,這座到現在不過建了三十年的京城,外郭城足有七十多里,但直到大業崩潰前,長安城的外郭城墻才勉強完成,以前的那二十多年里,一直都只是有門而無墻。
可哪怕此時長安城有了外郭城墻,但這么巨大的一座城池,可城中卻僅兩萬人防守,卻是根本不夠。
城池越大,需要防守的兵力越多,這是基本的常識。
而長安城又是建立在平原之上,無險可守,當關中外圍門戶被突破,內線的防御層又被撕開后,長安城便只是一座巨大又無險可守的大城而已。
在隋朝最強盛時,僅城內就有超過五十萬的人口,包括宿衛的府兵、禁軍,宮廷里的皇帝嬪妃以及宮人內侍,還有城中的百官以及家眷,還有大量的百姓、工匠、僧侶等等。
不過經歷隋亂以來,此時的長安城中人口大減,但城中依然有超過二十萬的口,長安城外周邊二十余縣,加起來依然有數十萬人口。
“再等等。”
嗣業望著長安城道。
他還在等,等李淵的答復。
他早就派了使者去長安城見李淵,給李淵一個機會,讓他送還被扣押的妻兒,然后等李淵投降,這樣能免去一場戰爭。
哪怕羅嗣業有充足的信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奪下長安城。
只是李淵一直沒有回復。
嗣業的耐心正在一點一點的消散。
長安城中。
李淵長吁短嘆。
面對著羅嗣業的最后通牒,他很猶豫。
他不甘心,千辛萬苦才走到了這一步。
“大郎,你說我們現在怎么辦?”
“父皇,兒臣已經派人去調潼關的孝恭率軍回援,還有藍田的兵馬。”
李淵搖頭,苦笑。
就算調他們回來,又能如何呢。
羅嗣業一路攻到長安城下,長安已經無險可依了,羅嗣業卻兵強馬壯。
“父皇,當年王世充被李密圍攻幾年,不也守住了洛陽,我覺得我們不必怕羅嗣業。”齊王李元吉道。
李淵心想,當年王世充守洛陽,怎么能跟現在比呢。一來當初王世充能守住洛陽,關鍵還是王世充早先一直掌握了洛陽和周邊防御,哪怕后期李密兵臨城下,但也有周邊的其它勢力一直在牽制著李密。
更何況李密的兵馬并不強,根本不能跟羅嗣業的東征大軍相比。
“父皇,我們殺了羅嗣業的兒子,就算投降他也不會放過我們的,不如拼了。”建成道。
李淵無奈苦笑,“好,長安防御,就交由太子負責,齊王協佐。”
十一月初三。
李淵下令斬殺羅嗣業使者,將使者頭顱當著秦軍的面,扔進了渭水之中,以此堅定抗秦之心。
羅嗣業大怒。
下令兵馬渡過渭水。
十一月初五,秦東征軍分多路在多處搭浮橋渡過渭河,包圍長安城。
圍城之后,羅嗣業頒布軍令,嚴禁各軍將士不得擅自離營,不得入附近村落擄掠搶劫。
此時長安城下,東征軍三大集群,已有二十萬軍至城下,還有約一半多人馬,則還在攻下的四郡。
羅嗣業用了十天時間打造攻城器械,并向長安城中軍民勸降。
十一月十五,全軍開始展開攻城,采取的是四面同時圍攻的方法,二十萬大軍一起攻城,李淵的兩萬禁軍四面防守,捉襟見肘,雖強征百姓青壯上城,可依然難以抵擋秦軍之攻勢。
進攻第三天,河西軍群大將侯君集親冒矢石,第一個登上了長安城頭并站住了腳。
不斷的秦軍躍上城頭。
戰至午后,奪下一段城墻的侯君信集率軍殺入城中,攻奪一座外城門,打開引秦軍入城。唐軍退守宮城,但也只多堅守了半天而已。
天將黑時,李淵在宮中點燃了宮室,把自己和太極宮一把火燒了。
秦軍撲救大火,太極宮燒毀了小半,李淵卻燒成了灰燼,他死前,還把嗣業妻子、女兒也都拉著陪葬。
看著化為灰燼的妻兒,嗣業怒火燃燒。
他下令搜尋李唐余孽建成、元吉等人,盡殺之。
李淵還在襁褓中的兒子,也沒有被放過。
一夜的捕殺。
天明,太陽升起,嗣業的親兵上待傳令,士兵們終于收起刀兵收營。
長安城被攻下的第三天,黃君漢、獨孤懷恩、李仲文率領三萬軍自岐州趕到。
而此時奉命勤王的潼關李孝恭和藍田關李神符的兵馬,卻始終被隔離在京外,無法靠近長安城。
長安城破,嗣業派使者來到灞橋大營。
“皇帝陛下呢?”
“自己把自己一把火點了,燒成了灰。”使者道。
“那太子殿下呢?”
“城破后藏在一家青樓里,被搜捕發現時反抗,被就地斬殺。”
“齊王殿下呢?”
“逃出城,被追捕,拒不投降,被亂箭射殺。”
李孝恭面色灰敗,“你們現在想要我們怎么辦?”
“就地投降,放棄抵抗。”
“羅嗣業打算如何處置我們,還有我們的將士?”
“你們會和李神通、李道宗一起,先關押起來,然后聽侯皇帝旨意發落。至于你們的兵馬,只要他們肯投降歸附,那么便可既不追究,遣散還鄉。”
李神符問,“我兄長可還好?長安城可還好?”
“李神通只是受了點小傷,李道宗傷的較重,但也死不了,至于長安城,你們放心,既沒有屠城也沒有濫殺無辜,如今已經安定下來了。”
李孝恭長嘆一聲,“我愿降。”
“愿降!”李神符也無奈道。
兩人麾下數萬兵馬,就此棄械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