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后的幾天里,洪衍武他們繼續分頭收海參。
因為有鈔票的激勵作用,“三戧子”和“蝦爬子”這哥兒倆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頭,甩開了膀子大干,幾乎快把他們認識的“海碰子”家都跑遍了。
“大將”見他們這么拼命,自然能體會倆兄弟想多賺些外快的心情,于是才干了一天便主動相讓,歇手不收了。
可即使這樣,“三戧子”和“蝦爬子”因為交際圈子相同,還是發生了好幾次前后腳重復登門的情況,為此他們倆索性私下里商議了一番,劃分開區域,才避免了這種毫無意義的“內部競爭”。
最后“三戧子”和“蝦爬子”總共收上來一百八十余斤的海參,要是包括大將頭收上來五十余斤,那就是二百四十斤了。
至于洪衍武,他只跑了“老刀魚”帶他去過多那幾家,根本沒跟人家劃價,直接收上來四十來斤也就收手了。他的聰明才智,更多的是體現在了三天后的海參銷售上,和琢磨怎么按“巴蛸”的要求,再去弄來幾個潛水鏡的事兒上。
第一件售賣海參的事,辦起來絕對稱得上是順順當當。
到了說好的日子,那些攀過交情的住店客人們主動上門兒詢問結果。于是洪衍武輕而易舉就打破了自己的銷售記錄。
他把新收上來的一百五十斤低檔海參全給賣了,還依然按高價搭配著出手了三十五斤的高檔海參。
最后一盤帳,扣除所有成本,不但把公帳的凈利潤增加到了兩千六百三十九塊七毛一,還外帶白落了總計一百二十斤高檔淡干參。
可即便如此,由于對這一點,“大將”他們早已有所預計,高興是高興,興奮是興奮,卻并未再表現出像上一次那種全然不敢置信的驚訝來。他們的回應,便是拉著洪衍武出去喝了頓大酒,打著慰問的旗號把他給灌趴下了,借此來慶祝了一番。
而第二件有關潛水鏡的事,想要辦到,可就實在頗有些棘手了。因為那是所有海碰子們公認的天大難題。
前面說過,水鏡都靠自制,這年頭體育商店沒有賣的。而自制水鏡最大的難處,就是在于到哪兒去弄做水鏡用的膠皮和合適的玻璃。
膠皮修鞋攤上倒是有,買一塊膠皮才兩毛錢,可問題不是厚硬就是薄軟,多數情形下只能勉強湊合著用,一旦深潛就容易漏水。做出的水鏡只能算次品。
合適的玻璃就更稀缺了,薄了易碎,厚了發花,最適用的只有四厘米厚的玻璃最適用。但是這種規格的玻璃極其稀少。濱城能見到的,幾乎都是日本人統治時期的“東亞玻璃窯”生產的玻璃,解放后已經不出了。
再加上幾十年的風雨過后,老百姓窗戶上這種玻璃已是極其難覓了,即使有那么一塊兩塊的,也早被“海碰子”們卸該站采集不完全,請'讀!!零!!零!',如您已在讀!!零!!零!,請關閉瀏覽器廣告攔截插件,即可顯示全部章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