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了十月中旬。
遼東半島的海,到了最讓人眷戀的時候。
單說外表,透明得簡直象塊大玻璃,讓人能看得既深又遠。且風平浪靜,浪花也變得親切了許多。
至于天氣,雖然還不算涼,但濕潤的海風已經漸漸變得干爽起來。
這使人的皮膚滑溜起來,不再那么潮乎乎的。海邊的蚊子完全失去了兇猛勁頭,連叫喚的勁頭都沒有了。
沙灘的溫度也很適度,怎么躺怎么讓人舒服。如果吸上就一口氣,就連肚臍眼里頭都是清爽的。
最讓人可喜的是海下的變化。
盡管海水還保存著夏日的熱度,但海里的生物對細微的溫度改變卻異常敏感。于是數不清的海參便從沙底下,礁縫里爬出來。排著隊從大海深處往各個海灣的淺灘進發。且溫度變化越大,越來勁兒,那真可以稱得上是前仆后繼。
這樣一來,就連水平不怎么地的人,只要能“扎”個三五米下去,也能抓到海參了。
要說這些海參也真是挺可憐的。
因為它們永遠不會總結經驗,不會換一個時候爬出來,不懂得耍一個花招,來狡猾地躲過“海碰子”們的撈捕。而是永遠是一成不變地按著季節,守著規矩,無知無畏地來送死。
不過,作為海參的命運掌控者,也無需為此過于得意。
因為大多數人在面對生活的考驗時,通常呈現出的是只目光短淺,隨波逐流。他們并沒有比海參聰明多少,那么命運也必然是相仿的,還真不見得誰比誰更可憐呢。
這話一點不過分,比如說吧,就像現在。
盡管今年的海參遠比往年更多,是個老天爺賞飯吃的“肥年”。但由于是在低價時期,增產在很多人看來也不全然是件好事。
現在的狀況是,“國家隊”干得熱火朝天,周副總前期預計的產量翻倍不但完全有可能會實現,甚至還有超額完成任務的苗頭。
隨著大批淡干海參補入水產公司的倉庫,又有大批量的鮮海參進入晾曬程序。水產商店里的海參未見一絲斷檔,仍舊充足異常。
周副總的降價措施也就顯得更加不可撼動。甚至還有不少人因此揣測,水產商店會不會再有進一輪的降價出現。
于是,這就像葉圣陶筆下的短篇《多收了三五斗》那樣,直接引發了后續的諸多不良結果。
第一,作為本可以挽救市場價格的生力軍,每年固定時期來海邊收貨的人采取了觀望態度。
連前期已經出手的人也停了手。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人還愿意現在收海參,但數量少,價格也瞄準了國慶前的最低價。
第二,海碰子們都對海參的前景持悲觀情緒,他們下海的激情遭受了重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