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餃子包完了,老丁老伴兒也尋孫女兒來了,因為他們家也該包餃子了。
可鈴兒這時候正眷戀著洪家的糖果和雜拌兒,怎么也不愿回家。
不過不要緊,王蘊琳讓洪衍武趕緊給包了半斤雜拌和半斤高級糖果,讓鈴兒帶家去吃,立馬就讓小丫頭乖乖聽話了。
老丁媳婦倒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年年丁家的年禮最少。
好在洪衍武卻能言善道,直說整個院兒里就丁家和洪家有小孩兒,這倆孩子就是全院兒人的孩子,根本無需客氣。
幾句話化解了丁嬸兒的尷尬,樂得老太太沒口子地謝,美滋兒美滋兒拿上東西,拉著鈴兒家去了。
到這時天色已暗,王蘊琳又一聲令下,洪家人便把各屋的電燈全打開了。這也是規矩,這一夜燈火通宵,不許間斷。
再隨著洪家廚房正式操練起來,家里的炒菜燉肉香氣滿院彌漫,同時聽著鄰居各家“篤篤篤”地跺著餃子餡兒,和外面傳來稀稀落落的鞭炮聲響,過年的氣氛立馬就在空氣中漫延開來。
又過了一個小時,讓眾人期盼已久的大飯終于依次端上了桌兒。
區別于當時大多數家庭大同小異的內容,洪家人這一頓團圓飯的規格可絕對稱得上是頂尖兒的了。
因為這一次的年菜無論在量上,還是在質上,全都齊頭并進。
以壓桌小菜來說,普通家庭頂多倆仨的。可洪家卻是“肉皮凍兒”、“小酥魚”、“炒咸什”、“芥末墩兒”、“豆豉豆腐”、“山楂拌菜心”足足六道,比別家增多了一倍。可以說,獨具京城特色的“看案果盤”,在口味上基本都湊齊了。
要說唯一還讓人有點略感遺憾的,就是山楂果還差點意思,要換成質量更好的榅桲(古老珍奇的果樹,果實是能制成蜜餞的小紅果。今已絕跡,過去因形態與山楂相近被人常常誤認,但價格和質量都不是山楂可比)那才叫好。
主菜上的差異那就更明顯了,旁人家做了米粉肉,就做不了紅燒肉,此外頂多再弄個炸豆腐丸子,紅燒帶魚,燉雞塊。就了不得了。
可洪家呢,今年因為沒跺肉餡兒,豬肉就富裕了。另外還有活雞,海味和邊家送的羊腿、“小百子”送的白鰱和野雞。
材料這一豐富,那可就真熱鬧了。王蘊琳費勁了心機,使出了渾身的手段。
最后上的是“米粉肉”、“醋燜肉”、“溜丸子”、“素木樨”、“清蒸魚”、“清燉雞”、“清燴海參”、“蔥爆羊肉”、“紅燒排骨”、“家常帶魚”、“山雞子炒醬瓜丁”、“大蝦干貝燒白菜”。足足十二道大菜,外加一道代替年糕的甜口兒“八寶飯”。
八仙桌都擺不下了,不得不又臨時搬來了洪衍爭屋里的折疊桌,拼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