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第一百六十五章 妙棋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返1977 | 鑲黃旗   作者:鑲黃旗  書名:重返1977  更新時間:2019-02-03
 
1月30日,在抄沒服裝市場的第三天下午,處理意見就出來了。

“西長安街工商所”邀請公安、稅務,一起給聽候處理的無照攤販們開了個傳達會。

會議開始,先由工商所長一臉嚴肅地強調了一番打擊投機倒把活動的必要性。

說這些無照攤販利用經濟自由,謀取高額利潤,坑害群眾,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和公共秩序,必須予以強制取締。

隨后就宣布了具體處罰辦法。

不但沒收所有經營用品和貨物,還要進行罰款。

具體范圍在十元至五十元之間,視每人態度而定。

接著,就發給每人一張紙寫檢查。

等于事實上從重了。

非但沒有什么念及初犯,從輕處罰的說法。

之后,反倒是請相關部門,又給這幫無證戶上了堂思想教育課,對下次再犯予以了更嚴厲提前警告。

當場告訴他們,他們所有人已經被記錄在案,如果有誰再被抓住,就屬于屢教不改了。

到時候不是僅僅沒收、罰款的事兒了。有單位的通報給單位,沒單位的通報戶口所在地,有嚴重情節的,甚至還要法辦。

所以這趟會議開完,所有無照攤販都恨不得抽自己一大嘴巴,深悔來這一趟。

本來就是嘛。想想看,誰來不是還想能要回點東西,多少挽回點損失啊?

要知道來這兒純屬自投羅網,還得加罰一筆,那傻子才來呢。

不過有意思的是,當這些人垂頭喪氣走出工商所大門的時候,他們很快又不是這么想了。

因為就在他們散去的時候,門口等著可等著五六個人呢。

這些人一見著這些攤販出來了,就分頭湊過來低聲招呼。

“要服裝夜市的攤位不要?誰要誰跟我們走啊……”

那不用說,此舉立刻就引發了騷動,那些攤販能不興奮嘛?

他們立刻就想起了幾天前在抄沒現場,那工商所的人和蓄發小青年的對話來。

誰都沒想到天底下居然真有這種不可思議的事兒。

于是烏泱烏泱好幾十口子,當場就把這幾個小子給圍住了,追問怎么回事。

當然不能在這兒說啊,肯定得先找個僻靜的地兒去。

就這樣,這堆兒人一起來到了大馬路上,拐進了沒什么人的北新華街,最終在“京城音樂廳”空曠的門口停下了腳步,這謎底才揭開。

怎么回事啊?

其實很簡單。這五六個人就是洪衍武安排到這兒來的。想找些合適的人選,把服裝夜市的攤位轉租的。

敢情在洪衍武的計劃里,什么幫宋國甫規劃市場啊,讓底下人服裝零售啊,花城批發啊,

全都是過度性質的營生。

對他而言,做這些并不是為了從中取利,只是為了盡快培育市場,為一個終極目標服務的——就是商鋪租賃。

千萬別忘了,商業地產它也是地產哪!洪衍武是干什么的出身?黑心地產商啊!

更何況西單這地界,到底值多少錢,其中有多大油水,只要經過這個年代的人都知道。

其實國營商店是排在受益者首位的。

像改革開放之后的西單商場,那就是京城首開先河,把商鋪對外出租的祖宗。

由它首創的“引廠進店”模式成為了后來幾乎所有商場效仿通用的經營方式。

也正是因為這個,西單商場才會成為京城第一家年銷售額過十億的單體店。

至于其他形形色色的“小地主”就更多了。

實事求是的說,當年像什么百花、勸業場、民族大世界、華威大廈這些地方,真正有錢的,幸福的,可不是天天辛苦出攤兒練攤兒的商戶。

而是第一批先到先得,有幸在這里落戶的個體戶。

這些人干的挺早,應該說充分享受了時代的紅利。

一開始賺錢比較容易的時候,他們就自己干。后來慢慢到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時候,他們就把攤位轉租給更能干的人了。

不但照樣能吃香喝辣,還免得自己干活呢。于是攤位轉租的市場就這么形成了。

但要說比他們還精明的,其實倒是那些后來后到,卻敢于從他們手里簽長期合同,把一大批攤位攥在手里的人。

正是這些人發明了“轉租費”和“頂費”,也是這些隨行就市當二房東的人,導致攤位費步步高升,反倒成了一種投資品。

不夸張的說,在華威大廈“韓國城”最火的時候,一個2x3面積的小攤位,承租的個體戶與真正的執照主人之間已經隔了四個人了。

想想看吧,這么個屁大點的地方居然養著六個人。那里面的利潤有多厚,還用說嗎!

也正是因此,在京經商多年的人才會有一個共識——別看每天錢沒少掙,可累死累活掙得錢,都他媽交房租了!

那么從這個角度來說,洪衍武做出這樣的選擇也就很正常了。

對洪衍武來說忒不合算,格局也太小了。

而且他這個人還是很有點自尊心和榮譽感的。

他就覺著,要重活一輩子還跟牛馬似的低頭苦干。開個什么買賣鋪戶的,靠精打細算、撒汗掙錢,那丟不丟人啊!

他哪兒能照本宣科,完全走別人的老路呀?那比豬也強不了多少。

拿海參來說,別人只是私下撈捕販賣,他卻能囤貨居奇,炒作市場價格。

拿倒賣電影票來說,他能匯聚起游兵散勇,把“黃牛”這行做成霸盤買賣,實現集團化的精密分工運作。

拿收藏來說,他真下狠手抄著大底的是性價比最高,升值潛力最高,而且買賣完全合法的字畫、印石。

再拿倒騰外匯券的事兒來說,別人頂多從中弄個百分之二十的利,可他就能玩出花兒來,從中獲取好幾倍的暴利。

同時還能順便囤積起上千箱的茅臺美酒,坐等日后升值。

這才叫重生人士的境界,不糟蹋曾經活過的幾十年。對不對?

所以說,服裝上的事兒也一樣,他想的是怎么操最少的心,掙最多的錢。

有首歌是怎么唱的來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只花……

對他來說,這五十六個攤位,可是五十六朵24K的純金花啊,會在日后給他結出累累的黃金果來。

讓他能踏踏實實躺在床上,就能舒舒服服當他的西單一霸。

說到這兒,有人或許會心存質疑。

覺得那這些攤位都是用別人的名兒租的,洪衍武就能老霸著嗎?人家要不干,為了錢豁出去了,你再橫能怎么著?

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可能的。別忘了,這不是法制完善的年代,攤位是你的名兒,有合同嗎?這事兒聽誰的啊?聽國家的。

宋國甫就是洪衍武的所屬權,想不讓誰干,那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兒。找你點錯兒,吊銷執照不容易?

或許還有人會擔心,說那些在市場里練攤兒的人就樂意嗎?干得好好的,非租給別人不就等于收入降低了嗎?

嗨,這更不用擔心。京城多大呢?市場也是要發展的。洪衍武其實對這些人早有安排,還惦記讓他們去別的風水寶地“卡位”去呢。

放心,他的人收入只會越來越高。

當然,這事兒也絕不會就一馬平川了。現在洪衍武感到真正麻煩的,還是市場剛剛起步,不成熟。

想想看,這不是日后全民皆商的年代。

對眼下來說,不但沒幾個人能看出服裝夜市攤位的真正價值來,也沒幾個人出得起洪衍武想要的數目。

所以說,怎么盡快找著肯租攤位的人就成了當務之急。

相比起來,那些自己偷著做買賣的人,既有膽,又有見識,手里還有點錢。他們也就成了洪衍武最先盯上的目標。

那么用官面的關系清除趕走他們,跟著又在私下里把攤位出租給他們,這自然算是步一舉兩得的妙棋了。

只是從實際上來看,效果還是糟糕得遠超預計。

因為當洪衍武的人把每月六百租金一報,就立刻引起了群體轟然。

不但好多人說什么“窮瘋了”,“搞沒搞錯”之類的憤慨之語,還有好多人頭也不回的扭身就走,聚集的人群眼瞅著就要散攤子。

還得虧洪衍武早有安排,那五六個人趕緊又高喊。說可以變通一下,先試驗幾天。

在試驗期間,由他們提供貨,讓這些人來賣貨。

租金按日租計算,如果利潤超過每天二十,他們只收租金,如果沒賺到二十塊,利潤全歸這些人所有。

這樣兒,才算又挽留下了十幾個感興趣的人。

總算是初步達成洪衍武給他們布置下的任務了。

開二群了,群號:608640021

想看糖心兒的別惦記了,劇情安排她離開是有原因的,現在要回來,那這劇情不就沒道理了嗎?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