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第二十三章 討主意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返1977 | 鑲黃旗   作者:鑲黃旗  書名:重返1977  更新時間:2019-02-03
 
既然提到“專業戶”這個詞兒,那又得好好說一說了。

因為這也是我國改革歷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名詞,本質上是與農村緊密相連的。

像養雞專業戶、養牛專業戶、蔬菜專業戶,等等。

而且這個詞兒的背后還蘊含著一個意思,那就是我國的第一批萬元戶。

是的,由于發展經濟起始,改革政策首先惠及的就是農村,民生領域最迫切需要改善的也是農產品的供給,所以萬元戶必然會在農村最先出現!

只可惜農村的萬元戶實在不好當,真沒過上幾天的好日子,反倒凈遇見了麻煩!

這話是怎么說的呢?

首先與“眼睛”有關,一個是“紅眼病”,一個是“左視眼”。

“紅眼病”比較好理解,那就是嫉妒你。

像當年誰要先一步成為了萬元戶,通常都要遇到別人找上門來借錢的難題。

有的干脆就是直接索要。

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家里結婚、看病、購買生產資料,無不來跟你伸手。

他們的道理是,“你既然是個萬元戶,拿出點錢來好比是牛腿上拔下一根毫毛,算什么呢?你就應該發揚‘革命風格’,否則就是對不起父老鄉親,為富不仁。”

你要不給那可不行。那便會有人到鄉里、縣里告狀。

這些人會理直氣壯用“運動”式語言大發感慨。

說萬元戶的出現不是社會主義。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認為這是鼓勵出現新的資產階級。

要知道,這可是距離“運動”結束才剛過去四年啊。

曾經經歷的那些往事還歷歷在目,疼痛還尤在身上,哪個萬元戶能不怕?

另一方面,也仍然有一些干部的思想意識沒及時跟上形勢。

這些人對農民發展商品生產深有顧慮,“想起來不順心,看起來不順眼,做起來不順手。”人稱“三不順”,或者叫“左視眼”。

說白了,也就是用極左的眼光看問題,就怕有人搞商品經濟。

他們會說,過去為什么革命啊?不就是少數人富裕,多數人窮嗎?

于是就要警惕,就要制造阻力。那萬元戶還好受的了嗎?

而除此之外呢,即使有的萬元戶能應付好人際關系,或者是遇到堅決執行一號文件的開明領導,可仍舊不會就此一帆風順,毫無后顧之憂地從事生產。

因為還有一個經濟領域的大問題來跟農民們為難呢。

那就是通過政策大力發展、鼓勵多元化生產,農產品確實是增多了,可銷售渠道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

具體的例子,就說雞蛋吧。

到了這個年頭,對京郊的農民而言,這個“雞屁股銀行”就有點靠不住了。

5日京城市委、市政府批轉《關于京城發展養雞事業的調查報告》。

報告中就指出,近4年來,本市養雞事業得到較快的發展,已有國營大型雞場

24座,飼養蛋雞

萬只;集體半機械化養雞場

125座,飼養蛋雞

77萬只;散養雞場

1000多座,飼養蛋雞

萬只;社員戶養蛋雞發展到550萬只。

同時狠抓了育種、飼料加工、防疫等環節,養雞事業成龍配套。城市居民食用鮮蛋已由外省調入為主變為本市生產為主。

毫無疑問,這份報告絕對是政府的工作成績,對廣大京城市民也是好事。

但反過來看,對京城周邊農村眾多的“養雞專業戶”卻不那么美妙了。

因為實事求是的講,除了雞蛋,農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如此方便和迅速地把產品變現的項目。

可就因為機械化的國營雞場出現,雞蛋卻面臨著產量大增,市場接近飽和的局面。

農民的雞蛋不好賣了,賣不上價兒去,這讓人為難不為難?

而在這方面,農民們無論在成本還是規模上,偏偏永遠無法與薄利多銷的國營雞場競爭。

因為要用土法養雞,光靠“雞生蛋,糧食換”不行。

再怎樣,自然養殖法,一年頂多一百個蛋。

可國營雞場機械化生產,選種、孵化、飼料都要經過人工調配,卻能讓一只雞產蛋三百個。

雖然口感和營養有所犧牲,可成本和價格都下來了不是?

那么如果放大來看,這幾乎就是我們農村今后要一直面對的整體困境了。

只要我們農村小農經濟結構不改變,農村的商品經濟就絕不可能有太大發展。

而與此同時,恰恰我們又是靠擠壓農民剩余來為工業提供積累的。

那么城鄉貧富差距注定會越來越大。農民日子過得苦也就成了必然。

于是嚴重缺乏經濟意識和經濟知識的農民萬元戶,也僅僅在改革初期冒了一下小亮光,就黯淡下去了。

洪家也有農村的親戚,要說龍口村倒是不存在“紅眼病”和“左視眼”的。

因為安書記在村里威信很高,算是一言九鼎。

自從兆慶成了他的女婿,就沒人再敢對完顏家指手畫腳、無事生非了。

反倒因為完顏父子有洪家這門神通廣大的京城親戚,能幫忙買到城里限量供應的商品,價格還便宜,人人笑臉相迎,態度親善。

而且許多人在兆慶的示范效應下,也先后成了“養雞專業戶”,或是加入了“倒蛋部隊”,賺到了錢。

甚至就連完顏父子代洪衍武收購村里的舊物件那也是好事啊。

誰不想把那些破盤子爛碗賣出去,換點酒錢、肉錢,或是一套新家什啊?

所以這幾年完顏家已經完全融入了龍口村,再沒有半點被當成外人的感覺。

允泰日益受到村民尊重,兆慶如今也成了由生產大隊改成的村委會委員,負責統計和宣傳工作,算是村干部之一了。

龍口村呢,也幾乎把持了周邊地區的雞蛋買賣,占據了房山縣城的一半市場。

總之,家家戶戶的日子都挺好過。

只是可惜,最后的一個市場問題卻依然解決不了。

雞蛋產量一大,銷售難的情況,今年已經逐漸由京城波及到了房山地區。

雖然雞蛋算國家二類物資,為了保護生產積極性,政府還繼續實行補貼和保護收購價。

可在民間還想賣個好價錢卻沒戲了,倒買倒賣的空間迅速減少,農民幾乎只能靠生產雞蛋賣給國家換點小錢了。

這種情況對其他的村兒而言或許影響還不大,但對龍口村來說,卻是急劇的,致命的。

龍口村的村民們可從沒想過會有這一天,他們茫然了,恐懼了,不知所措了。

相反的,兆慶倒是因為及時轉向,和安太陽、安月亮哥兒倆還過著無憂無慮,一枝獨秀的舒服日子。

俗話說,不患多寡患不均啊,這種反差哪怕是合理的,誰又能舒服?

于是閑話增多,許多人不滿起來。背后都要么埋怨兆慶不夠意思,要么以外安書記偏心,只顧女婿侄子,不顧大家。

這樣很快,就有人上門找安書記要辦法了,也有要兆慶傳授鵪鶉養殖辦法的。

可這哪兒行啊?

安書記在這方面腦瓜同樣死性,他又能拿出什么好辦法?

當初,就連搞大包干他還是拖到最后一批才同意的呢。

至于扶持雞蛋產業那是因為女婿、侄子都在干,所以才默許,是在背后支持,也不算主動出擊啊。

而兆慶弄鵪鶉,根本就是看準了沒人養,他才養的。

這種東西市場本來就小,他又有洪衍武幫忙聯系“北極熊”直接收購。

可要是村民都來養,他們又賣給誰呢?

回頭他自己也掙不到錢倒好說,別反倒讓大伙兒再因此賠了錢。

結果這翁婿倆就都為難了。

倆人幾次三番商量,都覺得要解決一兩戶還好說,可整個村的經濟問題實在讓人為難。

好在最后允泰給出了個好主意,說你們甭費勁了,要是錢的事兒啊,我的意見,干脆就問洪家去。

著啊!這么一說,安書記和允泰齊齊稱好。

就這么著,八月中旬的時候,允泰父子就陪著安書記叔侄一起來到洪家討主意來了。

只不過有意思的是一件事是,這幾個人雖對洪家的信任達成一致,可想問的人卻不盡相同。

允泰的意思是問洪祿承。

而兆慶就信洪衍武的。

安書記呢,是想著洪家有個當官的大學生兒子洪衍文。

沒辦法,各人有各人的緣法,不能勉強。

我心中的馬三立,也許就是你心中的馬友友呢。

請:m.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