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第一百九十章 上任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返1977 | 鑲黃旗   作者:鑲黃旗  書名:重返1977  更新時間:2019-02-19
 
1984年4月6日,國家發布了《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

除戶口本和介紹信之外,老百姓們終于有了一種更便捷、更正規的個人身份憑證。

也是在這一天,洪衍武走馬上任,成了行政科的副科長。

盡管他對這事還有點鬧情緒,可考慮到正在京城軍事博物館舉辦的“打擊‘風暴’展覽”,他也就知足了。

也是,和那些人一比,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再怎么說,他畢竟沒蹲在苦窯里啃“黃金塔”,而是在外面吃香喝辣呢。

這也叫“鍍金”,不說全家老少是真心替他高興,父母欣慰有加。

他的檔案由人事科調入組織科之后,今后也再不會出現廠里一有情況,保衛科就先把他當懷疑對象的事兒了。

就更別說混入體制內還是有點實質福利的。

他至少有了自己辦公桌,有了一定的報銷權。

許多人見他,也都變得客氣了不少。

總之,以他見過的世面,斷不至于飄飄然、翹尾巴,但心里確實很舒坦。

至于工作方面,他還真有點想多了。

因為作為一個野路子“招安”的干部。

就是他想給公家多拉快跑,楊廠長還怕他出事故呢。

哪兒敢一下子全撒開韁繩啊?

所以盡管行政科十幾個人見他都得尊稱一聲科長,可還真沒幾個人是歸他調遣的。

他的工作范圍,也僅僅是被圈定在了食堂、服務公司、方便面車間這三方面了。

而且如果仔細計較,還都是只有參贊權沒有管理權。

比如說食堂這塊,李科長是明確地對他表示甩手不管了。

說他了解情況,管這塊兒最合適。

可他對龐師傅、茍師傅能耍什么威風啊?

當然還是讓人家當大拿,一切照舊的好。

反過來倒是有點副作用。

這兩位師傅老拿他打镲,叫他“領導”不說,“張大勺”也使喚他更歡了。

這真得算他倒霉,這老頭子也不待見當官兒的,誰讓他成了“權力的象征”呢。

而服務公司這塊,水清是一把手啊,人家現在又是正科級。

家里家外,無論打哪兒論,他也是“聽喝兒”的命,挨媳婦管都是名正言順。

至于方便面車間呢,那更沒戲。

那是楊廠長親力親為的重點項目,花了二十三萬美金呢,誰都甭想插手。

對此,他唯一的存在意義,就是大廠長有事不明白了,遇事難決斷的時候,會叫他過去問問話。

除此之外,他還沒接到過什么廠長派下來的實質性任務。

總之,說他是科長,可有職無權,形同虛設,暫時不過是個擺設罷了。

不過他自己倒巴不得永遠這樣下去才好。

一琢磨,這不跟過去沒變化嗎?

得啦,挺好。珍惜當下吧。

所以接下來,除了忙和自己那點事兒,洪衍武多數精力,還是放在怎么幫水清打理服務公司上了。

說到具體經營,眼下服務公司有兩個問題急著解決。

一個是天氣轉暖,不能賣糖葫蘆了,所有零售點兒都已經改販售汽水。

可由于未到冷飲旺季,冰棍、冰淇淋還有點早,暫時上不了,汽水的價格又是國家定死的。

這就出現了一個產品太過單一,導致日銷額急劇下降的問題。

服務公司的收入一下低了不少。

每天算下來大概也就六百來塊銷售額,百八十塊的利潤進賬,還不到原先的兩成利。

另一個就是人員閑置問題。

既然不賣糖葫蘆了,原先制作糖葫蘆的十個人怎么辦呢?

這些人女孩居多,都不好意思拋頭露面去賣貨。

并且人一閑下來,也就徹底沒獎金了。

而對于這兩個問題,洪衍武是先從調整產品結構下手的。

雖然零售點兒目前主打產品是“北極熊”的汽水,可也不能只賣普通汽水。

說起來“北極熊”當時還生產透明顏色的“鹽汽水”和粉紅色的“楊梅汽水”,只是產量不高。

而考慮到產品多元化問題,洪衍武就近水樓臺先得月,走內部渠道給弄來了。

這樣每輛車的汽水種類就變成了三種,在口味和價格上,顧客都有了選擇的余地。

同時還能再賣一些“北極熊”特產的肉罐頭和水果罐頭,這也是游客們有一定需求的商品。

但這樣還遠遠不夠,洪衍武覺著這種特殊的經營場所,“休閑食品”絕不能沒有。

而且味道還得比爆米花、康樂果好,價格便宜,容易保存才行。

為此,他就跟“張大勺”合計。

老爺子呢,給出了個做“果脯”的主意。

說外面賣的“京味兒果脯”狗屁不是,全做成糖塊兒了。

別看紅綠黃白看著好看,可那是劣質糖煮出來的。

成品硬邦邦、齁甜齁甜,全一個味兒,壓根沒法吃。

而真正的“京味果脯”,當初是為了皇上一年四季都能品到鮮果味兒才創制的。

其實是果香濃郁、色澤鮮亮、柔軟爽口的好東西。

應該說,本來在原料上“北極熊”是確有優勢的,還能給那些閑下來的人找到事兒做。

一舉兩得啊。

可惜做這玩意真得精工細作啊,技巧性要求挺高。

選料、處理、熏流、糖煮、干燥一點不能湊合,不能馬虎。

否則出來的成品就有返砂、流湯、煮爛、干縮的現象。

而且即便成功,生產成本也很高,水果脫水后,出不了多少東西。

所以說,味兒好是好,可也真不是窮人享受得起的,與市場消費能力脫節了。

要是外國人不認,可就全糟踐了。

最終還是只能放棄。

不過沒想到的是,他因為拿這份“孝敬”去討母親的歡心。

王蘊琳問了究竟,隨口提醒他一句。

倒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真的幫他解決問題了。

敢情母親建議他去問李福和鄰居老丁。

別忘了,李福懂茶房啊,好的茶房都得會做獨到的茶食。

老丁呢,他“蹦豆兒丁”的炒貨,當年在京城南邊也是家喻戶曉啊。

這倆人都是正行啊,自然不是難事。

果不其然,像李福特痛快就傳了他一道“花生蘸”。

這是炒花生加熬糖做的甜食,最得女人兒童喜愛。

做這個,朱震凡他們練就的熬糖手藝正好沒糟踐。

“老丁”呢,雖然有敝帚自珍的毛病。

可得了五十塊錢,也扭扭捏捏教了個“椒鹽雜抓兒”。

京城南邊的窮人多,這是過去以最賤的癟瓜子、半空花生、嘣酥豆、炒蠶豆什么的,弄出來的混合零食,比“粗雜拌兒”還粗。

不過老丁的椒鹽獨到,味道挺香,而且勝在制作方便、價錢便宜。

這玩意依然是很符合實際,完全達到了洪衍武要求的產品。

于是這一下,好,連產品帶人,什么問題都解決了。

還甭說,這一甜一咸兩樣零食,不但滋味足。

做好后,按二兩一袋,分裝牛皮紙袋的小包裝,也方便游客攜帶和食用。

特別受歡迎。

再加上其他品種,擺在旅游景點的門口就很像個樣兒了。

五顏六色,琳瑯滿目,招得人一多,日銷金額很快直接攀升。

原“糖葫蘆”組的青工們,從此個個都又有了干勁。

要不出意料,下個月初,應該就能恢復到冬天七八成的利潤額。

這樣的結果,不能不說又是一次喜人的成功。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就在洪衍武解決了零售商品問題的時候,服務公司要辦商店的房子也率先蓋好了。

于是一邊是水清指派“搬磚組”的人改成了“裝修組”。

按照早就商量好的規劃,開始刷墻、涂漆、架燈、進貨架。

另一方面洪衍武也開始著手,制定具體的管理制度。

甚至為此,他還特意請來了李福給青工們授課。

主要內容是講講當年學徒的不容易,和怎么讓客人滿意的技巧。

中心思想就一個,通過今天和過去的比較,用傳統的商業道德,端正服務態度。

還誰也甭說什么,“新社會就應該人人平等,誰也不比誰低一級”之類的廢話。

洪衍武的回答,一句簡直能頂一萬句。

“別光知道看別人掙錢眼饞,服務行業受氣是本分。你們只有讓顧客滿意,公司的獎金才能讓你們滿意。”

得,這話一出口,就再沒人臭嘚嘚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