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長啊,您說的沒錯,咱們‘北極熊’的名氣大,產品確實在京城家喻戶曉。可問題是,咱們這點名氣,也僅限于汽水、冰淇淋這樣的拳頭產品啊。這不代表咱們的每樣產品都能像冷飲一樣獲得顧客的認可啊。否則咱們就不會有庫存積壓了,對不對?”
“是,目前來看,咱們的方便面算是初步獲得成功了,一經推出就供不應求。可那是因為眼下除了‘京城方便食品廠’和‘面粉二廠’,咱們是京城第三家有能力生產方便面的企業。市場的需要還大于供應,咱們正好填補了市場的空白。只要在市場沒飽和前,這個項目一直會是“北極熊”的創收大頭。”
“可我也要提醒您,現在的成功并不代表永遠能成功,現在好不代表未來就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廠子面臨的形勢其實很嚴峻。因為未來殘酷的市場競爭很快就會飛速而至。我們只有竭盡全力,不惜一切辦法,才有可能保住咱們廠的行業地位。所以,打廣告就是必不可免的。”
“我絕不是危言聳聽,為自己開脫。‘改革開放’這四個字許多人都會說,但真沒幾個人能客觀認識到這件事是具有雙面性的。老話說得好,甘蔗是沒有兩頭甜的,有一利就會有一弊。改革開放代表什么?不光能刺激經濟發展,還能加劇市場的競爭和淘汰。不光是引進外國的資金和技術。還代表著咱們的市場也允許人家來撈錢了。”
“您別不信,我用事實說話。就拿咱們廠主營業務來說。咱們廠就正在逐漸失去行業里的優勢地位。據局里公布的數據,1980年京城生產冷飲廠家有125個,1982年就有了241家,今年就到了494家了。這是什么速度?雖然這些廠家都趕不上咱們的規模,可蟻多咬死象啊。”
“而且他們都很聰明,并不做汽水和冰棍,因為那是指標性產品,利潤低不賺錢。他們就盯著賺錢的雪糕和冰淇淋。結果怎么樣?很大的一部分市場,還真的被這些人分走了。您不覺得,咱們廠的雪糕和冰淇淋,銷量的增長速度遠遠比不上汽水和冰棍了,難以和市場增長做到同步嗎?甚至一向受歡迎的“雙棒”都沒有前幾年好賣了嗎?”
“同樣的道理,我敢肯定,方便面這東西不出兩年,最多三年,也會冒出一堆牌子來。這是由人的劣根性決定的。大多數人不愿意當開拓者,沒人愿意冒險,可很愿意照搬別人的成功經驗。只要發現了方便面賺錢容易,那就會有許多人跟蒼蠅似的一擁而上啊。”
“說白了。不就是弄點外匯的事兒嗎?都是國有企業,誰都有權貸款。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唄。只要抽出買流水線的錢,誰都能做出方便面來。”
“糧油?同樣不是問題。別看眼下糧食供應仍然實行計劃任務,方便面咱們賣出去還得收糧票。但糧油這東西今后肯定越來越好弄。甚至糧票早晚也得取消。”
“不知道廠長您注意沒有,別的不說,就說現在咱們去糧店買糧食,已經不像過去似的,非得拿著糧本兒跑到固定糧店去買了。如今隨便找一家就能買,而且糧店的服務態度也好了,都像拉住主顧。您知道這為什么嗎?我告訴您,就是因為糧食逐年豐收增產,我們已經不缺糧了。”
“那您再想想,長此以往,做方便面的門檻還存在嗎?那一旦產品越來越多超過市場需求,那總會有人的產品賣不出去。可問題是,還別看您一開始走在了前面。但咱們的方便面和別人的方便面。能有多大區別?產品上并沒有優勢啊,怎么保證別人就買您的東西,不買別人的?那到時候,您就不舒服了。”
“更何況還不僅是咱們國內的同行呢,外面的威脅更多。我剛才說過的,改革開放代表什么?也代表著把咱們的市場對外國人開放了。您想想看,如果能掙錢的買賣,外國人干嘛不自己干?特別是日本鬼子,在這方面抖機靈,那是有前科的,也是最孫子的。”
“就像民國的時候,日本人把紡織和印染的機器賣給咱們,先大大賺上一筆。然后等到國內的紡織廠開起來了,咱們的資本家買得起他們機器的人都買完了。他們機器賣不動了,就開始低價銷售成布了。人家起步早,用賣你機器賺的錢增厚了資本,國家又補貼搞傾銷,結果廉價質優的東洋布一下就把咱們剛起步的民族工業沖得七零八落。”
“說白了,這幫兔崽子現在賣咱們流水線,不賣方便面,不是好心。為的是多賣機器賺大頭,他們暫時還看不上每包面三分錢的蠅頭小利。可真等到日后市場潛能真正開發出來了,國內糧油供應也徹底不成問題的時候,您覺得鬼子還能克制的住貪心嗎?”
“要知道,從技術上和資本上人家可全有優勢啊。機器是人家產的,咱們八小時能出十萬包,人家就能用八小時出二十萬包的機器跟咱們干。或者多加幾條生產線。湯料配方人家也早都成熟了。咱們的雞汁湯料,海鮮湯料,配方不都是人家給的。人家要是干這個,再推出幾種新鮮的口味,一下就比咱們比下去了。”
“最關鍵的是商業意識形態上的區別。您看當下市面上的日本貨。同樣的電器,日本的再貴,也賣得比國產的好。同樣的手表,咱們的‘滬海’、‘雙菱’都賣不動了,人家的‘西鐵城’卻人人搶著要。這為什么啊?”
“您還別跟我說什么日本貨質量好。‘牡丹’彩電生產線就是日本進口的,質量日本人檢驗過都說合格,和日本貨差哪兒了?可價格比日本水貨都不如。咱們的全鋼手表走時也準著呢,和日本貨又差哪兒了?降價到五十多塊沒人買,鬼子的可賣一百多呢。”
“我告訴您吧,所謂的質量好,不過是一種老百姓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罷了。而這種感覺,日本人就是通過您死活看不上的廣告,像催眠一樣,植入進老百姓的腦海里的。偏偏這些他們花出去的廣告費,又可以加在產品售價里,從咱們老百姓身上賺回來。”
“最后我就要問問您了,像這樣精明的商業對手,您怕不怕?假如有一天您必須得和他們近身交鋒了,您就靠眼下的這種保守的經營方式,能贏嗎?”
好嘛,不能不說洪衍武這番話夠刺心啊。
簡直跟一根根針一樣扎在楊廠長的心窩子里。
弄得他又癢又痛又愧得慌。
可偏偏還有根有據,發人深省,實在是不能不讓楊廠長加以思考和重視。
說白了,這楊廠長倒霉就倒霉在他是個真想干實事的領導上了。
哪怕他再要體面,也不敢拿公家的利益全自己的顏面。
所以……所以他這個廠長也就只能委曲求全,忍辱負重了。
楊廠長還真行,硬是忍著“打臉的痛”,立馬換了副和顏悅色的表情。
客客氣氣、好言好語地來跟洪衍武討教起對策來。
洪衍武倒也不以為甚,畢竟水清在邊上嘛,也由不得他對廠長不敬。
他便很痛快的點撥了楊廠長四步走方案。
一,他的意思是,為了和別家的面區別開,方便面首先得營造出與眾不同的品牌形象來。
名字要有特點,朗朗上口。
外包裝也要有特點,要讓人一看見他們的方便面,就知道是“北極熊”的東西。
二,趁著市場空白,競爭少,全力擴大產能,搶占市場份額。
要點就是必須得快,靠爭分奪秒,時不我待啊。
千萬別學的廠家那樣怕損傷機器,不著急不著慌,按部就班的搞生產。
一定要多招人,不惜三班倒,用最短的時間生產出最多的產品來,把買機器的本錢賺回來。
然后用賺到利潤再增加流水線,從產能上先超過別人。
生產出來的方便面不但要在京城賣,還要在津門別人更早圈定那塊真正的空白市場。
三,隨著產能的釋放,同時加強市場宣傳,就要打廣告搞促銷了。
目的是為了擴大產品知名度,加速讓人們知道他們的方便面,進而給顧客催眠。
一旦讓顧客形成他們的方便面才是正宗的認識,那他們的產品也就在顧客的心理層面有了競爭優勢。
四,在進行這一系列的瘋狂擴充行動同時,還得不斷研發新的湯料包,增加豐富湯料里的內容。
最好是效仿日本,先把他們那些帶藏著的花樣給學會。
那樣的話,等到兩年之后,哪怕競爭者都一股腦冒出來
可“北極熊”已經家大業大,又有品牌優勢,又有產量優勢,又有推陳出新的能力。
還會怕誰啊?
動個手指頭,就能讓那些新廠家吃不了兜著走……
洪衍武的條例分明的建議聽得楊廠長是熱血沸騰,頻頻點頭啊。
就這樣,贊助《西游記》劇組的事兒居然又被洪衍武巧舌如簧給盤活了。
因為說到做廣告的效果,哪兒還能比華視電視臺好啊?
而且算算時間,這戲能播出的時候,還真就是楊廠長差不多能把流水線回本的時候。
合適。
于是最終,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洪衍武給《西游記》劇組討要到了六萬的經費,外加兩百箱方便面。
而楊廠長在善財難舍的肉疼之余,對洪衍武這個人,感受也是很復雜,很難以道明的。
怎么說呢?想想吧,他給自己的定位,本來是把夏伯陽引上正路的政委克雷奇科夫。
可現實里呢,他這個克雷奇科夫,因為才能不濟,見識不足。
不但沒能讓夏伯陽心服口服,反而被夏伯陽抓住機會給教育了一頓,還得倒拍下屬馬屁。這是一種什么滋味?
憋屈不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