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二連三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返1977 | 鑲黃旗   作者:鑲黃旗  書名:重返1977  更新時間:2019-04-28
 
有句話說的好,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凡事多留三分余地才好。

為人確乎應該如此。

因為盛極而衰,物極必反,是這個物理世界誰都難以避免的客觀規律。

張嘎子也有句名言——“別看你今天鬧得歡,小心明日給你拉清單。”

或許就是什么都太順了,或許是老天爺真的看不得有人笑口常開似的,洪衍武的身上也開始有不痛快了。

首先是11月初的時候,“義利”作為兄弟單位對“北極熊日夜食品商店”的特別援助沒有了。

“巧克力威化”、“酥糖渣滓”這些高利潤的殘品率先停止供貨。

人家理由是本廠職工有意見,反對“義利”廠領導這么送人情,弄得原本的職工福利都沒有了。

這不馬上就年底了嘛,為了平復職工不滿,只能“不得已”先停停了。

而緊接著沒幾天,“北極熊”賣散裝飲料所需要的一次性杯子也斷貨了。

這次“義利”是聲稱深圳那邊供貨不足,他們的快餐廳也缺貨,同樣是“不得已”,正在努力協調。

可再過幾天呢,就連正常進貨的“維生素面包”和“散裝巧克力”也拿不到了。

再問“義利”,說是俏貨一直是供不應求。

就因為他們總是厚此薄彼,這回又是商業系統的同志有意見了。

所以還得“不得已”一下,得把特殊照顧先停停了,進貨的事兒暫時只能公事公辦。

對此,水清當然急壞了,她就希望楊廠長能再次出面,想借助廠子的面子解決問題。

但有那三個“不得已”,洪衍武可覺出不對勁了。

天下哪兒會有這么巧的事兒啊。

于是他攔了水清,找專人去旁敲側擊打探了一番。

后來在酒桌上,從“義利”一個庫管干事的身上,總算把真話套出來了。

敢情真正的原因是“義利”廠長心里犯酸水了。

因為自打正式實行廠長負責制以來,“北極熊”是全面開花。

特別是最近幾個月,前期努力的成績全顯現出來了。

除了方便面項目獲得成功,產品銷路良好。

下屬的服務公司也成了一把摟錢的耙子。

而且因為便民服務搞得好,還見諸報端成了明星企業。

于是“北極熊”靠這扎扎實實的雙料功勞,也就成了改革的示范典型,輕工局實實在在的掌上明珠。

可這么一來,“義利”就灰頭土臉,相形見絀了。

楊廠長領導下的“北極熊”,不但在主營業務效益增長方面力壓“義利”一頭。

就連水清的“服務公司”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大大超過了“義利快餐”。

那“義利”廠長心里能好受嗎?

要知道,原先他的援手純粹是一種顯示自己高姿態的得意。

可真的幫出了一個超越過自己的對手,那就成了作繭自縛了。

說真的,要是換位思考一下,人家“義利”廠長每次去局里開會。

都得聽著局領導夸“北極熊”,看著其他廠長凝視自己的玩味眼神。

還能維持住儀態,也真夠為難的。

能拖到現在才停止供貨,已經算是有涵養了。

難道還能指望憑楊廠長一個電話讓人家回心轉意?

那也太異想天開了,還真把人家當傻子了。

所以實話實說,這事恐怕很難有什么回旋余地了。

盡管不無遺憾,可也不得不正視現實,接受這樣無奈的結果。

常言道,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誰能料到,偏偏就在水清和洪衍武正考慮如何開拓新業務,該怎么來挽救商店業績下滑的時候,廠里內部又出問題了。

以郭書記為首的“一小撮兒人”,居然摩拳擦掌的要從“服務公司”身上撕下一塊兒肥肉來。

原來伴隨著上個月十二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整個社會就刮起一股“公司熱”。

幾乎所有單位都把成立公司當做了治療經濟疾病的良藥。

似乎只要組織起公司,經濟上的任何難題就能得到解決。

于是公司林立,不計其數掛靠在機關單位下的公司迅速誕生。

許多處長、科長也一夜之間改稱呼為總經理、副總經理。

可實際上呢,大部分人仍舊是把公司作為行政管理機構的一個層次來對待的。

“局——公司——廠”就是他們設計的管理體系。

如此反倒進一步把政企不分強化了,削弱了國家管理的職能作用。

也為“官倒”橫行的現象,提供了滋生土壤。

同樣的,這還為“北極熊”的某些有心之人提供了篡權奪位的借口。

別忘了,當初郭書記想安排“以工代干”那批回廠的心腹進駐服務公司的事兒。

雖然后來沒成,被洪衍武和水清用“利益均沾”的辦法化解了。

可郭書記丟了面子能高興嗎?

沒摘著桃子,那些“偽干”又何嘗甘心啊?

這下好,既然上面有了精神,郭書記可就找著借口了。

為了給自己再弄點實權,為了回報“偽干”們一直沒間斷的孝敬。

他就跟楊廠獅子大開口了。

非要廠里出資給“偽干”們成立個“第二服務公司”不可。

而且還想要服務公司把現有的基業分出一半來。

說什么術業有專攻,貪多嚼不爛。

讓水清的“第一服務公司”今后專心發展餐飲業務,可以把“日夜商店”和外賣零售業務劃給他們。

這楊廠長哪兒肯干啊?魏大姐也不肯答應啊。

可郭書記畢竟是曾經的一把手,在搞政治上能個兒著呢,拉一幫打一伙兒的經驗特別豐富。

別看私下里沒談攏,可他又把這事兒拿到廠會上公然討論。

而且當著大家的面,幾乎給所有人都畫了一張足以遮住理智的大餅。

當時他是這么說的。

“上級既然鼓勵開公司,那么咱們有成功經驗,就更得起帶頭示范作用啊。我們不但要推廣,而且要堅持改革,大力推廣。”

“毫無疑問,事實已經充分證明了,我們廠在三產這一塊是有很大潛力可以深度挖掘的。今天成立了‘第二服務公司’,那日后還會有第三,有第四。”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貫徹上級指示,便于發現和培養,能做中流砥柱的年輕干部來嘛。重視人才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總要給人才試煉的機會嘛。”

聽聽,這明顯話里有話啊。誰能不動心啊?

道理是擺著的,別看在座的,每人每月從水清那兒拿錢。

可真要是人人能都得到一只金雞,又有誰還再乎分一個金蛋呢?

尤其是看著水清他們連汽車都買了,如今出來進去,派頭能比上廠長,就更刺激得大家眼紅。

再說了,有水清做榜樣,“第二服務公司”也不好虧了大伙兒吧。

怎么算都合適啊……

得,好多人被這么一蠱惑,都做上了有朝一日也能列土封疆的美夢。

這下好,郭書記便徹底得了人望。

楊廠長和魏大姐如若再不答應,倒有搞“一言堂”,獨斷專行偏心眼的嫌疑了。

面對這種局面能怎么辦呢?

連洪衍武都沒轍。

他看得明白,這事要再硬壓肯定不行。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啊,他們周圍的人都已經眼紅了,多半會有人給捅到上頭去。

真要那樣對楊廠長太不利了。

且不說為這點事兒顯得小氣,先被打個負分。

關鍵是缺乏團結干部能力是一把手的大忌,弄不好就會降低局領導對楊廠長的信任。

何況郭書記局里也不是沒人,借機發難怎么辦?

興許得吃更大的虧,怎么都不劃算啊。

還是得是通過協商解決才是上策。

沒辦法,楊廠長和魏大姐只能盡力唇槍舌劍,跟郭書記一伙辦交涉,爭取最小的損失了。

他們的辦法只有一個。

就是咬死了一條,想辦公司可以。

可誰牽頭就得和水清簽訂一樣的承包合同,一旦虧損就要由個人包賠。

而且還堅持自力更生的原則,誰都不能吃現成的。

人家水清是自己干出來的?當初可沒有廠里的額外照顧啊!

又憑什么把人家的蛋糕,白白劃給你們啊?

由此,總算讓郭書記一派產生了顧慮,也實在有些理屈詞窮的不好意思。

反正最后爭來爭去吧,算是替水清和洪衍武把“日夜食品商店”保住了。

但馬上就要迎來旺季的“糖葫蘆”業務,卻不能不拿出來喂了狗,劃給了“第二服務公司”。

而且更氣人的是,郭書記為“第二服務公司”指定的一個正經理,兩個副經理實在昏聵得可以。

還沒上臺呢,就得意忘形的把要降低一半提成的計劃泄露了。

那職工們還能樂意啊,“零售組”和“制作組”職工集體不滿了,都找洪衍武和水清來了。

說誰堅決不去“第二服務公司”,都愿意轉成商店或者是餐廳。

水清和洪衍武還得為這根本不應該發生的群情激動,又忙了一個焦頭爛額。

一再表示沒打算拋棄大伙兒,人員問題還得繼續再談,才算安撫大家的情緒。

好在郭書記他們,本就有用人唯親的打算。

對留著原本人馬興趣不大,其實只想要做糖葫蘆的技術和設備、車輛。

這樣兩天后,雙方還算比較順利達成了共識。

洪衍武的人會用一周時間來交接工作,把郭書記他們的職工培訓好撤出。

但即使如此,全軍士氣大降也是在所難免的。

因為一個是自己的金飯碗被搶走不甘心,心里有怨氣。

另一個就是大家的收入都跟業績掛鉤,蛋糕小了,大家分得就少了。

這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兒。

但最關鍵的是,廠里過去那些嫉妒服務公司待遇的人,這下全蹦出來了。

有嘲笑的,有擠兌的,看著服務公司的笑話,那怪話多了,痛打落水狗一樣、

同時還有許多人給郭書記和那幾個經理送禮的,想調到“第二服務公司”接手糖葫蘆的差事。

想想吧,還得教這幫雜碎技術和賣貨,那不就是仇者快親者痛的事嗎?

怎么都讓人憋屈啊。

。樂文手機版網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