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少校最終還是勉為其難的下令進攻。想免費看完整版請百度搜
戰場有很多事都是身不由已,很多時候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否則,就一定會有另一種聲音:“你不試一下怎么知道是否能攻克?”
德軍的戰術像之前一樣,突擊炮開在前方掩護后方的士兵跟進。
毫無疑問,這些突擊炮在逼近蘇軍防線后就一輛接著一輛的被火箭筒摧毀,然后它們就成為真正的“殘骸”,或者說是掩護德軍進攻的掩體。
德軍的進攻看起來很順利,雖然損失了十幾輛突擊炮,但他們至少像之前一樣成功的在陣地上“打下”了一系列的掩體,同時這掩體甚至比昨天還多。
下一秒,德步兵就埃里希少校的一聲命令下依托掩體對蘇軍防線發起沖鋒。
蘇軍沒有反沖鋒,他們在戰壕里等待著德軍沖上來。
100米,80米,50米……
突然激烈的槍聲就響了起來,密集的子彈從蘇軍坦克殘骸里傾瀉而出,一道道彈雨將德軍像潮水般的沖鋒隊形打倒、打散、擊碎,就像是激流撞向了礁石,迸出一道道浪花后就什么也沒有了。
如果說有什么的話,那就是躺在地面的一具具尸體。
這時埃里希少校突然意識到了一點,他們用犧牲突擊炮在陣地前構筑了一個個“掩體”實際上是為自己設置障礙。
在此之前,因為蘇軍沒有坦克殘骸做掩護,德軍在坦克殘骸后方就可以通過迫擊炮、手榴彈等全面壓制蘇軍更低且掩護、防御不足的野戰工事,于是德軍就很容易殺進蘇軍的戰壕內最終拿下防線。
然而,在蘇軍將坦克殘骸搬進了防線并進行改裝后,敵我優勢就出現了反轉。
德軍的迫擊炮、手榴彈根本無法威脅坦克殘骸內的敵人。
而坦克殘骸內的機槍手卻可以放心的用機槍封鎖德軍前進的道路。
這些道路甚至是可預判的,就是陣地前突擊炮之間的空地。
也就是說,那些突擊炮構成的掩體將德軍的沖鋒陣形分成一塊一塊的,蘇軍只需要用機槍對這些區域實施分塊火力封鎖就可以了。
“迫擊炮掩護!”埃里希少校大聲命令:“炸了那些‘坦克碉堡’!”
德軍稱蘇軍布在陣地前的坦克殘骸為“坦克碉堡”,這的確很形像,因為它的作用實際上就是碉堡。
只不過,如果是常規意義的碉堡的話,一方面建造耗時而且需要材料,這對補給線已經處于被半封鎖狀態的斯大林格勒是無法想像的。
另一方面,則是蘇軍通常不會將碉堡建在反斜面上。
在此之前,蘇軍認為將碉堡建在反斜面上是種很笨的做法……敵人在高地前方往高地沖鋒,碉堡當然應該建在正斜面,這樣不僅能打到敵人還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機槍能控制前方一大片區域。
將碉堡建在反斜面?
別逗了,那能打到敵人嗎?敵人如果打到反斜面已經居高臨下了,這些碉堡還能發揮作用嗎?
但戰場的現實往往與想像是相反的。
事實是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建立在正斜面的所有工事其實都是敵人炮兵或是飛機的靶子……如果一發炮彈無法炸毀就來兩發。
而反斜面的工事才是真正能發揮作用的。
不過當然。
蘇聯從來就沒想過自己會在戰場上失去制空權。
也沒想過正斜面工事會如此不堪一擊。
更沒想到敵人居然能打到斯大林格勒打到馬馬耶夫崗。
這所有的一切都導致馬馬耶夫崗反斜面的堅固的永備工事幾乎為零。
直到現在,坦克殘骸往那一擺,馬上就成了一座座防御極強的鋼鐵堡壘,防線也就成了一道鋼鐵防線。
“手榴彈掩護!”埃里希少校用嘶啞的聲音大吼。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埃里希少校有一定的作戰經驗,他這時喊的不是迫擊炮而且是手榴彈。
迫擊炮雖然殺傷力比手榴彈大得多,但終歸發射需要時間同時很難成規模。
手榴彈則幾乎每名士兵都有攜帶幾枚,連著甩幾枚出去就能在陣地前炸成一片。
在這種爆炸余威及其激起的煙霧的掩護下發起沖鋒,就很有可能與敵人絞殺在一起,于是“坦克碉堡”也會失去作用。
這也是埃里希少校發起沖鋒時的一個計劃。
德軍軍官接到命令后一個個對士兵下令:
“手榴彈!”
“手榴彈!”
一枚枚手榴彈從德軍方向返了上來。
在此之前因為居高臨下的原因,所以會出現德軍手榴彈能拋到蘇軍防線而蘇軍手榴彈卻拋不到也威脅不到德軍的情況,所以50米這個手榴彈投擲距離對蘇軍來說是致命的。
但現在卻并非如此。
蘇軍坦克殘骸組成的一道防線在戰壕前方的十幾米,這恰好使德軍手榴彈無法擲進蘇軍戰壕。
埃里希少校其實知道這一點,在此之前他就在望遠鏡觀察到了。
所以,他也沒有寄希望于一排手榴彈就能將蘇軍防線炸開。
埃里希少校希望的手榴彈激起的煙霧能掩護步兵沖鋒。
于是下一秒,德軍步兵就大喊一聲挺著刺刀沖了上去。
但很快,埃里希少校就發現他的期望破滅了……因為就在這時,蘇軍也朝陣地前投來一排排手榴彈。
德軍手榴彈能做的不過是在陣地前炸起一道煙霧,而蘇軍手榴彈,卻是將沖鋒的德軍士兵炸成了煙霧。
接著,機槍、沖鋒槍子彈又“嘩嘩”的朝煙霧中傾瀉,時不時的還有火箭筒突然從戰壕中冒出來,然后“啾”的一聲朝煙霧中打出一枚反步兵火箭彈。
很快,德軍的沖鋒就在一片慘叫聲中被扼殺在煙霧中。
偶爾從煙霧中也能竄出幾個德軍士兵來,他們滿臉漆黑,身上掛著破布,手里抓著上了刺刀的步槍,鮮血淋淋大聲嘶吼著沖向蘇軍戰壕……
這些士兵很勇敢,但這種不成規模的沖鋒根本就無法給蘇軍造成沖擊。
他們要么是被打倒在沖鋒的路上,要么一沖進戰壕就被蘇軍一頓槍托或是拳腳打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