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盧斯當晚就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
保盧斯將這個計劃稱之為“蟒蛇計劃”。
這個計劃名的意思,就是將斯大林格勒當作一個目標,然后通過一些手段比如炮兵、步兵和空軍的協同,像蟒蛇絞殺目標一樣將斯大林格勒纏住、勒緊,最后將其每根骨頭都輾碎最后勒死。
兩個炮兵團一百多門火炮當晚就悄悄的布署到了防線前沿。
這個前沿主要是馬馬耶夫崗方向。
之所以將火炮布署在馬馬耶夫崗方向,是因為此時德軍在馬馬耶夫崗一帶的進攻線最深入,另一方面馬馬耶夫崗后方就是蘇軍伏爾加河的主要河上運輸線,火炮布署在這里可以有力的封鎖蘇軍運輸。
另一方面,是因為馬馬耶夫崗處在蘇軍占據反斜面而德軍占據正斜面的情況,這一帶的防線更穩定,不像其它位置動不動就會被蘇軍從地下或是廢墟中滲透進而在黑夜中打成一場混戰。
而這顯然是有利于德軍炮兵生存并發揮作用的。
實際上,德軍一直希望能搶占并控制馬馬耶夫崗為的就是這個,只是因為馬馬耶夫崗沒能徹底攻下不敢這么做。
“不敢”的原因,是馬馬耶夫崗的蘇軍用迫擊炮都能威脅德軍布署在前沿的遠程火炮。
這顯然是蘇軍以小搏大而且以機動打不動的好機會……遠程火炮對迫擊炮的優勢就在于其射程遠威力大,迫擊炮通常情況都沒有打遠程榴彈炮的機會。
一旦遠程火炮前置進入了迫擊炮的射程范圍,那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原因很簡單,遠程火炮炮身巨大很難隱藏,同時機動速度慢往往還需要汽車拖掛,而迫擊炮只需要幾個人分拆了一背就可以滿山跑,能短時間架炮朝目標發射炮彈然后迅速轉移。
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人笨到將遠程火炮置于敵方迫擊炮打擊范圍內的。
而保盧斯卻不按常理出牌大膽的將遠程榴彈炮布署在前線。
當然,保盧斯大膽卻不莽撞。
首先是馬馬耶夫崗兩翼已經在德軍步炮協同的攻勢下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這也是保盧斯敢將火炮前置的原因之一,否則德軍炮兵往馬馬耶夫崗方向一擺,就是天然的被蘇軍炮兵包圍的趨勢,任保盧斯有天大的膽也不敢這么干。
其次是保盧斯增加了馬馬耶夫崗正斜面德軍步兵的迫擊炮。
用迫擊炮壓制敵人迫擊炮,再加上戰機的協同,保盧斯相信敵人迫擊炮很難騰出手來對付德軍遠程火炮。
事實證明保盧斯的想法是正確的,尤其是德軍迫炮手的素質要比蘇軍好得多。
素質這東西,越是技術兵種越重要。
比如步兵,就算沒有作戰經驗沒有經過嚴格訓練,扣動扳機說不定也能打死幾個人,或者憑著點力氣和運氣也能在肉搏戰中占據上風……而對方的戰術和經驗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可能完全無法發揮就被一群新兵給亂拳打死了。
但技術兵種炮兵玩的就不是這個。
它們的目標首先是伏爾加河中央的沙洲。
就像之前所說的,蘇軍在那里布署著大量的防空火力,高射機槍和高射炮,甚至還有些防空碉堡。
所謂的防空碉堡就是在周圍設置一定的厚度的防護,只露出頂部一塊空間以供高射機槍和高射炮射擊。
這樣的防空碉堡對轟炸機尤其是像“斯圖卡”一樣的俯沖轟炸機沒有任何作用,因為俯沖轟炸機可以自上而下的將航空炸彈從頂部投入碉堡內部。
但空軍針對地面防空火力的壓制更有效的其實是機槍和機炮。
航空炸彈成本不菲,這成本包括炸彈的成本、戰機成本、運輸成本等……戰爭中運輸成本絕不能忽略不計,極端情況下運輸成本往往會超過炸彈成本甚至是其數倍。
而這樣的一枚炸彈一次只能針對敵方一個防空火力點,同時還有一定概率偏離目標,也就是說效費比很低。
反而是機槍和機炮,一個俯沖下來對準目標“嘩嘩嘩”的一梭子彈,有很大概率將敵人打死并將裝備打壞。
防空碉堡就是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它能抵擋大多數來自敵方戰機機槍和機炮的攻擊。
反之,這東西對德空軍來說就十分頭疼。
這使德軍戰機在對蘇軍伏爾加河運輸線實施封鎖時總是無法放心也無法超低空,因為這樣一來他們自己也將面臨被敵人防空火力擊落的風險。
現在,德軍將遠程炮火前置后,這些問題就解決了。
德軍偵察機在空中觀察沙洲,然后將一個個防空碉堡的坐標數據通過無線電報告給指揮部,接著再與炮兵協同引導著炮兵一個接著一個的將那些防空碉堡及高射火力點敲掉。
很自然的,這一天就是德空軍狂歡的日子。
一架架戰機和轟炸機輪番出動,沒有防空火力的威脅,它們肆無忌憚的對河面上的運輸船進行低空轟炸。
不久,德軍遠程火炮也加入到轟炸運輸船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