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歸程的四日里,皇帝每夜都會讓太子少師衛國公高岳執劍,保護在自己帷幄車駕之側,所以直到長安城,皇帝的睡眠質量回復了許多,心思也通暢許多。
車駕歸京旬日,皇太子李誦立即辭去監國,避回少陽院中,而對大部分事理都想明白的皇帝,于含元殿召集了大朝會。
唐在京師里所有的常參官都參與到這場規模巨大的朝會中來,當群臣們列隊越過東西朝堂,入含元殿前,接著再依次登入正衙紫宸殿坐定后,香案邊站著的,是杜黃裳、高岳、韋皋、杜佑、陸贄、韓洄、鄭絪、董晉等宰執級別的,而不久皇帝也在御扇的伴隨下坐定在寶座上,臣子們全部致禮,接著密密麻麻按照文武東西廊坐下。
在皇帝的認可下,朝堂宣布改元,來年元日起即為“貞元元年元日”,天下大赦。
皇帝原本準備封諸位宰執、方岳為王爵,可卻被眾人聯合一致謝絕,各位依舊保留原本的爵位不變。另外皇帝想要按照古制,賜高岳、韋皋等弓矢(主伐)、鈇鉞(專殺)、圭瓚(祭祀)等禮器,也被高岳回絕:“陛下,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斯世革新豈可停止?如果一切都往復古去看,未免有循名喪實、逐末棄本的譏誚,為今之世,臣岳認為目標就是‘變薄俗于既往,垂篤義于將來,信六籍所不能談,超百王而獨得者也’!請恕臣不接古諸侯物之罪也。”
御座上的皇帝頷首,言高卿所論極是。
隨后由陸贄獻上自己主筆的《貞元新政諸起請條文》,皇帝讓中書侍郎杜黃裳當著紫宸殿高聲朗誦。
貞元新政的核心,便在于高岳口中的“超百王而獨得!”
在行政上,開始于全國推行行中書省制,于朝堂的中書門下省并軌,宰相班子暫且繼續以杜黃裳為秉筆首席,稱作“首相”,而陸贄、韓洄、鄭絪則為“次相”,宰相班子對上只對皇帝負責,下統庶政,禮絕百僚。而兩年后,由皇帝認可通過新的中書門下宰相名單,當然大概率是韋皋以中書令名義繼杜黃裳為首相。
改中書門下政事堂為“宰堂”的同時,改尚書省六部為“政院”,由尚書仆射統之,負責事務運作和臺省人才獎掖提拔,而尚書左右丞佐貮,負責監察。政院的案牘事務直接和宰堂五房、中書舍人對接,而通事舍人則是負責與皇帝交流,同時宰堂還直接躍為度支、戶部、鹽鐵這財務三司的上級機構。
三司既負責全國賦稅、榷禁,也開始統籌國家級的預算,基本精神便是量入為出,陸贄復古了《禮記》里的制度,要統計三十年的賦稅收入豐耗數目,然后定下“通制國用”(也就是稅率元額),不過高岳卻勸他說,貞元新政后,國家可能會有個較為激烈的增長期,所以三十年為限太過拘泥,改為十年較好,陸贄表示接受,此外國家預算若有盈余,就審計出“浩簿”,若是不足,便要審計出“暴簿”,由宰相集體檢討。
至于尚書仆射不再掛平章事的使職,下落為具體執行的角色,開始和宰相論道權力分離,徹底走向政務官角色。
此外厘革原本內外樞密院,此后樞密使不再由中官擔當,統一合并為新的“樞機院”,權責也發生極大變化,按陸贄的構想,便是樞機院便是“帝國軍事領導機構”,下設兵符司、參謀司、皇城司、按察司、教習司及供軍司共六司,而此后除去沿邊的重鎮行省還保留管領軍歸行中書省平章事的魚符調動外,腹地行省的軍伍則統一歸樞機院管轄,也即是說朝廷控制的諸多方鎮鎮兵,要逐漸和禁軍合流,置于樞機院下,成為新型的唐帝國國防軍。至于兵部,此后主要的職責便是選拔軍事人才,更迭武廟內的人選,刊印軍事理論,研究軍事裝備等,不會負責后勤和征伐了。
當然樞機使的人選,也經過了相對激烈的討論。
皇帝矚意高岳或即將服闕歸來的賈耽。
但高岳卻再次謙遜謝絕,稱樞機院剛剛組建,權責還在摸索當中,臣岳就任淮海行中書省平章事,既然不能同時處理樞機院事務,那么和尸位素餐有何區別?不妨由陸贄暫且兼任樞機使,待到來年結束后,就直接由賈公接手。
而皇帝的內供奉官依舊,如諫議大夫、拾遺補闕和御史臺,可以由皇帝直接下敕擇選提拔,既要規勸皇帝,也充當皇帝的風憲耳目,這也算是高岳堅持的結果,要給皇帝留下“尊嚴”,即適當的參政議政的權力。
簡而言之,此后帝國中央政統,實則是由四個系統的大臣掌控的,宰堂首相便是“堂公”,他是政務中樞;尚書仆射依舊是政院的“都公”(尚書仆射所在的尚書省辦公廳堂叫都堂),他是管政務執行下達的;樞機院的樞密使則是“樞公”,管軍事的;當然御史臺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還有首席侍御史,仍然叫“端公”,但此公和先前的三公相比,權力已大為縮水,只能說是敬陪末席。
其實陸贄還想對皇帝的禁內系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如遣散冗余的宮人,讓她們自由嫁人,且壓制中官集團等,不過高岳又勸他說,凡事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反撲力量過大,陸贄這才作罷。
當然這些不過是貞元新政的第一個層面。
陸贄的想法,還有思想上的革新,也就是借助皇帝的封禪為由頭,重新刪定“五經五禮”,這才是真正的“超百王而獨得”的根本,不過此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得的,現在做的,便是召集全國精通禮制的人士,若集賢院的知院陳京,正在婺州和信州就職的柳冕、陸淳,及剛剛括書歸來的胡錫晉,還有柳宗元、劉禹錫、李絳、韓愈等新秀們,集體推進此事。
至于當務之急,陸贄在紫宸殿內宣布,便是:
“皇政復古,尊王攘夷,建省拓殖,版籍奉還!”
這十六個字擲地有聲,回蕩梁柱。
紫宸殿內,所有的常參官們,無論文武,無不竦然起敬,集體對御座上的皇帝長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