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  11.魏博口岸開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大唐官 | 幸運的蘇拉   作者:幸運的蘇拉  書名:大唐官  更新時間:2024-06-07
 
“這次,是新皇踐祚以來的首戰。也是宰堂、樞機院、三司合力籌謀的首戰。”杜黃裳接著環視其他三位宰相,聲音堅定而低沉,“必須得取得大捷,必須得給天下一個明確的成果,這關系到貞元新政的成敗。”

三位次相及所有的中書舍人悚然拱手,表示絕不會懈怠。

然后杜黃裳斂手,表情更加嚴肅,“至于劍南,回爐熔三十五萬貫的銅錢來鑄炮,確實可疑,但宰堂似乎對韋皋也無指摘處,此事還是等河朔方面有了捷報,再順勢解決,盡量控制在朝堂運作之內。”

對此陸贄和鄭絪都表示贊同。

六月中,魏博進奏院來了本鎮的使節,隨即至大明宮客省,等待新皇及中書門下的宣召,其后新皇于紫宸便殿內接受使節參覲,“嘉誠公主乃是予的姑母,豈有不接受田少卿自新的道理?”在魏博使節謝罪后,李誦很寬容大度地拾雪了魏博鎮。

緊接著,中書門下也有所表示,魏博鎮六州建制不變,田季安開放相衛的枋頭、鄴、利漕,及魏州大名府四處要津,魏博上表章,表示對朝廷的恭順,及先前圍攻洺州的謝罪,而朝廷也答應升格田季安為天雄軍留后,官位直升為檢校御史大夫。

至于王武俊狼狽退回真定府,卻還占著邢州,企圖與朝廷討價還價。

宰堂則迅速下堂牒,訓斥王武俊叛亂行為,讓義武、盧龍兩軍共討之,并稱要自河東擴鑿桑干河,親自出軍,自北南下征討王武俊。

幽燕盧龍節度使劉濟立刻踴躍表態,隨后點起三萬軍馬,號稱七萬,稱不勞朝堂親力親為,我必擒王武俊父子,而原本就和成德軍有世仇的(見前文,成德軍和盧龍軍從李寶臣、朱希彩時代就血仇摩擦不斷)幽燕團結子弟們,也全都熱烈擁護劉濟,自備武器、軍馬和糧秣,如云霞般匯聚到軍府中。

接著義武軍張茂昭也沒法消極下去,急忙點集兩萬軍馬,準備進討王武俊。此外,從成德分離出來的橫海鎮(核心州郡為滄州),也頗有應和朝廷詔令的興趣。

這樣高岳就端坐在大河之南的汴宋,樂呵呵地看著王武俊“獨抗”盧龍、義武和橫海三方鎮。

此前淮揚來的大批船只,浩浩蕩蕩先從通濟渠抵達汴州,至河陰院入黃河,折而往偏東北,由相衛州境再入永濟渠,直行至魏州大名府埠頭處,從其上不但卸下大批淮揚貨及南貨,也足額送來了高岳之前答應給田氏的二十萬貫錢帛。

當這批錢帛陳設在軍府曲廊下,田季安親自前往參觀,且欣喜地對身邊的胡商說:“高宮師真乃一諾千金的君子,與高宮師交,如飲甘酪,怎是王武俊、李師古那群朝三暮四的小徒可比的?”確實有了這筆錢,田季安付清了陣亡士卒的撫恤費,又給嘉誠公主修了林苑,且重新得到胡商集團支持,可謂一舉三得,一身輕松。

而史周洛也組織昭武胡商,在湯陰、鄴、枋頭、利漕口、大名、清河等要津處遍設稅場,開始抽取過往商賈“行腳錢”,并減免魏博六州農人的賦稅,號稱“興商以惠軍民”。

魏博的農人開心,他們不用再繳納那么多糧食和布帛給大名府,當農戶有了剩余產品,商貿交易自然而然就隨之發達起來,于是農人興致勃勃地大興桑田,因魏博相衛地,本來便是《毛詩》里所稱的“機巧”之鄉,也是河北道的紡織中心所在,現在恢復此產業,不過是拾取了古老記憶罷了。同時,魏博的高唐、聊城、清河等原來就商業色彩濃郁的城市,商賈們也紛紛抬頭,他們見田季安已舍棄先君的重農政策后,便重振野心,開始滿鎮收購生絲和布帛,向恒冀、橫海、幽燕等北地販售,再賣往更寒冷的北方,更有勇敢的商人直接越過太行山,把生意拓展到了上黨、太原甚至回鶻之地。

魏博的軍卒也非常開心,淮揚、江東的布帛來了,本地的布帛產業也恢復起來,布帛的價錢愈發充盈而便宜,于是他們不滿足于先前分發口糧和衣賜的軍餉方式,開始要銅錢和銀寶,而田季安也答應下來,“此后魏博鎮的軍資,半錢半實物,實物由布帛、棉布、鹽、茶、煞割混配。”由是軍卒們皆大歡喜!

大名府狄公祠(祭祀狄仁杰)前樹蔭下,數十名昭武(粟特)胡商及本地漢商,都畢恭畢敬地拱手站在隨船來的揚州大發商王四舅和俞大娘前,好像看著男女財神般。

“魏博相衛的絲帛,機巧工藝絕不在淮揚和蘇杭之下。”俞大娘捧著一匹布帛,嘖嘖稱嘆。

魏博的商人們互相得意地看看,對俞大娘的贊許很是開心。

“這么好的絲帛,不賣往新羅和倭國去,太可惜了。”王四舅搭腔說,接著豎起四根手指,對魏博商人們說,“只要一出海,四倍利潤。”

對面數十位魏博商賈,齊齊伸長脖子,發出密集的吞咽口水聲音。

“海我們淮揚有,港我們淮揚也有,我們用高價收購你們的絲帛,再用大船販售去海東,你們沒有出海之虞,卻也能分得一杯羹,如何?”王四舅叉著手,很誠懇地提議道。

“難道淮揚沒有足夠的絲帛嗎?”有人問。

俞大娘豪爽地說:“有且多,可海東貿易量太大,馬上還要開拓去南洋西海的貿易,光是淮揚江東的產量哪里能夠?”

怪不得他們看中了魏博的絲帛產業。

“可桑田和麥田并不能并存,我魏府處于大河和漳水之間,本來就地隘,絲帛一多,產糧可就少了。”

“這也算是個事?嶺南、淮揚、淮西直到襄鄧和興元處,哪里不是懷王稻、小麥密植的景象?現在揚州市集上一斗米才幾何錢啊!吃不了的,全都可以被我們低價收購,十萬石十萬石地運到你們魏博來就是,每斗米最多加六文腳力錢……這樣算下來,還要比你們本地產出的麥谷便宜三成。所以你等購田種麥,只會蝕本,因為海東那邊的新羅國、倭國也全都稻米不缺,他們根本不要米,只要絲帛這類緊俏商貨。”王四舅是循循善誘,將整個國際貿易的形勢說給這幫魏博的土鱉們聽,讓他們覺得大開眼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