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90章 滑縣和議的后續(上)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革宋 | 緋紅之月   作者:緋紅之月  書名:革宋  更新時間:2019-02-03
 
“熊尚書,我大元是真心想續簽《滑縣和議》的年限。大元與大宋和平共處,再不動刀兵,豈不美哉……”

在大宋國慶結束的第二天,海花辛大使就按照預約見到了大宋禮部尚書熊裳。

熊裳尚書很淡定的聽著大元公使表達著對和平的渴望,臉上有著微妙的表情。最后他終于忍不住,用手遮住嘴,打了個哈欠。國慶節七天假,除了尚書必須參加的三天活動。其他的四天里面熊尚書都在陪伴家人。這可是挺累的。上班之后,尚書感覺頗為疲憊。

看著對面海花辛大使不怎么高興的表情,熊尚書最初心里面有點緊張。這件事無論如何都是他稍微有點失禮。稍稍別開頭,熊尚書看到了外面的警衛,然后尚書就精神一振。

海花辛不高興又怎么了?在這里直接對熊裳動手的話,他會被警衛痛打。蒙古若是以此事向大宋興師問罪,蒙古軍會被宋軍痛打。所以打個哈欠怎么了?蒙古大使不喜歡又怎么了?他可以不來么。

確認雙方力量對比之后,熊裳覺得自己的心情仿佛插了翅膀一樣輕松下來。在這一瞬,熊裳尚書有些奇怪,距離黃河戰役已經有大概四年。將近四年前,趙官家以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徹底扭轉了大宋和大元之間的力量對比。為何到現在熊裳才明白世道已經變了?

想到這里,疲倦感突然消失了。熊裳稍微調整了一下坐姿,讓自己更輕松的去聽海花辛公使的發言。然后熊裳從對面的海花辛公使臉上看到,蒙古公使不得不調整自己的表情,把咄咄逼人的感覺給收斂起來。

大宋共和四年九月十三日與大元簽署了《滑縣和議》,那一年用趙官家新確定的紀年模式,是大宋316年。距離現在有3年多。在滑縣和議當中規定,這份和議為期三年。一轉眼就過去了三年多時間。

大元一直希望能夠延續和議,以條約的模式維持兩國的和平。趙官家對此遲疑不決,因為除了規模為四萬人的四個騎兵師還沒組建完畢,宋軍已經完成了二十六個步兵師的組建工作。即便對面的蒙古軍開始組建府兵,宋軍也覺得北伐的兵力應該夠用。

這么稍微一遲疑,大宋內部的種種事情就把戰爭時間給延遲了。畢竟大家就是覺得大宋建國320周年這個數字,就是比大宋建國319周年感覺更重要。

等海花辛說完,熊裳開口道:“現在大宋的先帝、先太后、先太皇太后都在大都。理宗的靈柩也在大都。若是這些都沒能解決,我也不好提出說和大元和議。”

“可否詳細說說?”海花辛立刻急切的問道。之前和熊裳接觸,熊裳都是推三阻四,以大宋先在內部事情很多作為借口,特別是以國慶慶典為借口。

“上次滑縣和議,是我們打了仗之后,大家都覺得打不下去。于是議和了。這次議和,總得有個由頭。若沒有由頭,我提出議和,在朝廷里面就會被指責。”

聽了這話,海花辛乜斜著眼睛看著熊裳。見熊裳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根本不為所動,海花辛才不得不開口說道:“依你的意思,大宋是一定要和大元開戰么?”

“一定要開戰可是你說的。我只是講,若是沒有由頭,我沒辦法在朝廷里面提。”

“你們如此無禮,就不怕惹怒了我們大汗么?”

“哦?若是蒙古大汗生氣的話,他準備做什么?”熊裳饒有興趣的問。如果蒙古公使言辭文雅,熊裳胡攪蠻纏。熊裳相信趙官家知道之后應該是會不高興。不過在熊裳以禮相待的情況下,若是蒙古公使反倒吆喝著戰爭,熊裳覺得趙官家會毫不遲疑的投入戰爭。

海花辛被派來當大使,也是忽必烈挑選過的。看著熊裳無所畏懼的表情,海花辛立刻就明白自己有些沖動了。他的任務不是引發戰爭,而是要維持和平。在滑縣和議之前,大元和大宋也有一個為期三年的停戰協議,那個協議只維持了一年就被撕破。雖然大家都知道當時無論是大宋或者大元都沒有維持和平的意愿,戰爭爆發只是早晚的事情。然而滑縣和議之后,忽必烈大汗還是懲處了激化矛盾的責任者。

“若是能交還大宋貴人,便能簽署和議?”海花辛反問。

“交還大宋貴人之后,我才能向朝廷提出簽署和議的建議。至于能不能簽署,那得看朝廷的意思。”

“若是如此,我們大元豈不是損失太多!”

“你們若是想追求和平,本就該更努力。”

“幾十年前,我們聯合滅金之后,還是宋國先撕毀盟約!”

“哦?你還真敢說,來來來,把你的證據給拿出來……”

雖然還不至于立刻爆發戰爭,然而都不指望和平的大元與大宋雙方的外交人員就用扯皮來表達著自己的想法。

扯皮結束,熊裳在第二天的例行碰頭會上準備講述此事。碰頭會已經有了規范,首先就是簡報,有關大宋最重要的事件先得通報給趙官家。最先通報的是戶部尚書孫青,孫青就將最新的度量衡情況拿了出來。

“官家,我們已經完成了新的度量衡標準。只是這次的更換如此之大,百姓們會不會受不了?”

“現在受影響的是哪些人?你能告訴我么?”

“這……度量衡一變,豈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受影響。”

“錯。根本就沒有你說的那么大的范圍。”趙嘉仁冷靜的答道。

參加碰頭會的都是各部尚書,大家都是聰明人,至少自認為是聰明人。所以對趙嘉仁的話,眾人都有了興趣。

孫青年紀和趙嘉仁差不多,但是被趙嘉仁如此果斷的給否定他之前的看法,孫青也是不高興的。他有點氣呼呼的說道:“愿聞其詳。”

“你見過鄉間怎么賣燈油么?”趙嘉仁問。

一眾尚書們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懵了。這幫身居高位的人在杭州生活的開心,誰會自討苦吃的跑去鄉間。

熊裳本來想著怎么組織語氣,能夠更好的匯報有關大元公使的態度。此時聽到些逸聞,就饒有興趣想聽明白。看著周圍的人都是如此態度,熊裳突然覺得有些滑稽。以前都是大臣們給官家‘說書’,現在怎么變成官家給大臣們‘說書’啦!

“在鄉間,買油單位是瓢。一瓢油一瓢油的買。而在杭州,至少一半的家庭買燈油,是一桶一桶的買。而諸位大概都是用蠟燭,不用燈油。”趙官家說道。

“一瓢油一瓢油的買?”熊裳突然想起,他回家奔喪的時候,他老婆讓他帶了不少燈油回去。熊裳自從跟隨了趙官家之后,已經好些年沒用過燈油這種玩意。當時對這禮物有些不以為然,沒想到在鄉里,便是不窮的人也很滿意燈油這個禮物。如果拿這個應對,還真的很有道理呢。

趙嘉仁繼續問孫青,“你覺得這一瓢油有多少份量?這個份量是固定的,還是不同的地方因人而異?”

其他的尚書們都眉頭緊皺,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孫青好歹是干部出身,回答的非常流利,“肯定是每個地方一個份量。價格也完全不同。”

“所以,只有購買成桶燈油的人,才會對全新度量衡有需求。因為我們出售的燈油,會采取新的度量衡。凡是我們出產的商品,才會有這方面的需求。至于其他的零售,他們會慢慢的跟著我們來變。因為不管度量衡怎么變,大家實際需要的布匹長度,實際能夠填飽肚子的糧食的份量,都不會變化。變化的只是對這個份量的稱呼而已。所以,我們要打交道的人,根本就沒有你想的那么多。”

啪啪啪啪啪!熊裳已經忍不住開始鼓掌,即便他只是禮部尚書,即便熊裳并沒有對大宋工業生產的認知。但是熊裳還是忍不住要鼓掌。趙官家把問題講述的非常清楚。有理有據的證明了他之前的看法,改變度量衡對于大宋的直接影響范圍非常有限。

其他尚書雖然沒有這么明白的支持,卻也忍不住微微點頭。趙官家只是在最初表達反對孫青的看法,真到了證明孫青錯誤的時候,趙官家的用語優雅,態度誠懇。便是反駁,也沒讓大家覺得有什么惡意。大有君子之風。

孫青的臉色很不好看,他身為戶部尚書,承擔著大宋國內的財政重任。所以他便是覺得趙官家所說的有道理,卻不敢真的相信就如此簡單。肯定會出現超出趙官家想象之外的東西存在,肯定會出現超出趙官家預料之外的事情出現。

趙嘉仁看孫青的表情,他笑道:“孫尚書,我們不是算命先生。我們現在是要做事,至于發生了什么,我們只能盡力的去準備。準備的是萬一出了負面影響,而不是準備要事情完全在我們規定的軌道上走。我反復講過多次,只要能夠按照規范來做,出現了負面結果,我也不會追究個人責任。便是犯了錯,天下又有誰不犯錯呢。”

熊裳聽了這話,心里面立刻就有些忍不住吃味。政治斗爭上,誰有個錯,都是要被抓住猛打,狠打,往死里打!至少要留下備用。趙官家這話對孫青是非常寬容。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