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話雖然讓朱斌大為滿意,不過朱斌也不輕易說出心中想法,只是裝成不在意地問道:“張溥先生這人想來你也知道吧,他乃天下士子的領袖,什么時候我安排你們見一下!”
“王爺說的只怕是違心話。”葛亨淡淡地笑道。
朱斌吃了一驚:“為什么?”
葛亨注視著朱斌說道:“那張溥自命是士子的領袖,因為從來以正統而自居,維護三倫五綱祖宗法制在他看來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其實這人心里陰暗得很,最是不能容人,又最是喜歡把持官員為其效命。當年的周延儒便是如此。我來的時候,聽說王爺正在進行變革,尤其是改革科舉的這一項上,這已經根本觸動了張溥的底線,他豈能善罷甘休?還有他組織的那個什么陵社,朝廷最是忌諱結黨營私,他卻偏偏先復社而陵社,朝廷,不應該是王爺,又怎么會容忍這樣的事發生……”
朱斌看了他一會,說道:“繼續說下去。”
“是,王爺。”葛亨的樣子鎮靜自若:“我進京師,看到大量的讀書人正聚集在京師,我料想此必是張溥所為,想要用讀書人的力量來給朝廷壓力,迫使朝廷改變變革的決心,在葛亨看來新舊勢力的較量很快就要開始了。王爺現在其實也很矛盾,若用武力彈壓,只怕會引起激變,而這卻是目前朝廷不愿意看到地。但趨于壓力的話。卻又將使得變革的努力功虧一簣。于是,王爺就想到了葛亨。為什么?因為葛亨在對付讀書人上很有一手,所以王爺便不遠萬里的派人把葛亨找了出來……”
“葛亨,你的確是個聰明人。”朱斌嘆息了一聲:“你猜得完全正確。既然這樣,我也不妨對你明言了,我已經準備對付張溥。順帶著,一起解決掉朝廷里的那些老舊勢力,為變革開辟出一條暢通無阻地道路來。但是,如何處置那些讀書人,實在讓我頭疼。殺。又殺不得;任憑他們鬧事,朝廷威信何在,變革威嚴何在?有人給我推薦了你,本來我也將信將疑,現在和你談了一席話,你果然還是有些本事的。這樣。我現在便委派你為國子監祭酒,改國子監祭酒從四品為從三品,為我處理那些讀書人的事情,你看這樣安排如何?”
“好,這個位置安排得好。”葛亨拍手笑道:“國子監這個位置給葛亨安排得實在太妙了。那些讀書人不是要恢復舊制嗎?那么便順了他們的心,把他們全部送到國子監去。按照我朝太祖皇帝定下的制度,一樣一樣讓他們品嘗品嘗!”
朱斌微笑著點了點頭,這個葛亨實在是太聰明了。其實自己也想到了對付那些讀書人地辦法,只是沒有想到自己才一說出口。這葛亨便準確無誤的猜到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岳謹元推薦的這個人果然能幫上自己的大忙。
你道國子監是個什么好地方?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稱為國學,有太學和國子學兩種。太學地歷史相當悠久,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至東漢達到了極盛。晉武帝時又另設國子學。隋煬帝時始稱國子監。
按理說這本來都是讀書人極其向往的地方。可是在明朝,國子監卻成了他們的噩夢。
國子監學生的官運確實非常好。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改朝換代之后從朝廷到地方各級機構需要大量的新官僚去填充;明初又屢興大獄,胡案、藍案、空印案、郭桓案,把大大小小的官員殺得一干二凈。
在這樣的局面下,靠三年一次地科舉是遠遠不夠供應的,監生們也就大走官運。光是洪武十九年這一年,竟有千余名監生走馬上任,去填補因為郭桓案殺掉數萬人之后遺留下來地空缺,甚至一出校門就當上了從二品的布政使。
在朱元璋看來,理想的官員應該是對皇帝絕對服從、沒有獨立思想和人格的奴才,因此在他的親自設計下,國子監成了候補官僚地集中營,學子地監獄。學生們一進入國子監,便在身心兩方面都失去了自由。
在國子監中的學生若是犯錯,便被帶到繩愆廳廳,按到在廳中地行撲紅凳上,由皂隸行刑,用竹蓖打五下,三犯打十下,四犯則另外處置:開除,充軍或罰充吏役。
監規是朱元璋欽定的,起初只有八條,后來越定越詳細,竟達到了五十六條之多。而學生就象監獄的犯人要穿囚服一樣,監生也要穿御定的制服“襤衫”,不許穿常人的衣服。進了這座大監獄,自然吃住都在里面,絕對不能隨意出入!
想請假或回家,是要皇帝親自批準的,但一般絕對不會批準。飲食由公家包了,吃的是大鍋飯,會餐的時候禁止喧嘩,更不許議論伙食的好壞。
絕對禁止在監生之中有任何組織的存在。連班與班之間都是禁止來往的,甚至對人對事的任何批評都是絕對禁止的。凡是違反了這些規定,都是“痛決”,就是帶到繩愆廳把你痛打一頓。
最嚴重的犯規是“毀辱師長”,“生事告訐”,處罰是“定將犯人杖一百,發云南地面充軍。”簡直就是一部微型的刑法。而怎么算“毀辱師長”,“生事告訐”,那是可以由學官隨意解釋的。
更有甚者,國子監祭酒到了后來竟然可以隨意制定監規,一旦觸犯監規,可以直接處死,犯人還有個審判的程序,到了國子監連這道手續都免了……
因此,在明朝國子監不光不是讀書人地天堂。簡直就是一座地獄。而這樣的情況,一直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才得到了緩解。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就是朱斌想出來的辦法。你不是叫嚷著要祖宗之法不可變嗎?好,我就遵循祖宗之法。你不是叫嚷著不許變革嗎?好,我就把明太祖朱元璋制定下來的規矩一樣樣搬出來。
“你能了解我的心思。那是最好。”朱斌頗為欣賞地道:“你明日便去上任吧,好好地干。至于什么待遇我也不和你明說,但有一點我倒可以向你保證,只要你在任上干好了,以后上青樓錢不夠就來問我要!”
葛亨哈哈笑了聲。站起來長長一揖:“有王爺的這句話葛亨便知足了,只是,有一點葛亨需得和王爺說明,將來無論別人在我身邊說下官地什么壞話,王爺一定得支持下官,否則。這官我連一天都做不下去……”
“去吧,我就是你最大的靠山。”待葛亨離開之后,朱斌笑著對黃溪說道:“岳謹元推薦的這人實在有意思。對了,黃溪,侯方域等人的情況怎么樣了?”
黃溪立刻回道:“回王爺話,我對那些參與南京之變的讀書人大加訓斥了一番,又暗指這一切皆是張溥所為,侯方域、錢謙益等人當場就痛哭流涕。表示聽信了壞人地話,做出了許多對不起朝廷的事。回去后一定洗心革面等等之類的話……”
“洗心革面?”朱斌冷笑了聲:“這些人一個個都自命不凡的,如果真的會洗心革面,那當真不知省了我多少的心。繼續說下去吧。”
“是。后來我以言語暗示他們,朝廷目前對張溥大是不滿,但礙于他地身份。卻不能奈何得他。可如果有人能帶頭成立一個和陵社相抗衡的組織,為朝廷說話辦事的話。那么朝廷不光對往事既往不咎,反而還會在暗中大力支持……”
“他們的反應如何?”
“這幾人聽說有這樣的好事,早把剛才的哭訴給忘了,一個個高興得和什么似的。”黃溪冷冷地說道:“這便是所謂的好了創疤忘了疼。侯方域和錢謙益兩人,不停地拍著胸脯向我表著對朝廷地忠心。倒是那個冒辟疆顯得心事重重的樣子。”
朱斌點點頭說道:“要說這些人里,也就這冒辟疆有點樣子了。你回去后,再給他們一筆銀子,以讓他們早些行事。至于那個冒辟疆,如果他要壞了我們地大事……”朱斌猶豫了下,說道:“行大事者不拘小節,去吧……”
“這番實在是驚險,只當到了京師,斷然是不能活命。”在京師一座僻靜優雅的青樓里,才從大牢里被放出來的錢謙益心有余悸地說道:“只是卻想不到這么容易就被放了出來,還有一場富貴在等著我們。武英王之恩芊芊器錢謙益是沒齒難忘啊!”
那侯方域卻又擺出了一副名士風流的樣子:“受之兄,過慮了。想我這些人皆是何人?天下之名士也。那朱由斌雖然囂張跋扈,但若真的殺了我們,豈不忍得普天下地讀書人群起而討之?他亦心中擔憂也。”
正好看到冒襄悶悶不樂地樣子,問道:“辟疆兄,我等初離大牢,本該慶幸,今日有酒有女,自當為此慶祝痛飲,卻又為何這般的模樣?莫非,莫非辟疆兄坐牢做出了感情,還想回那陰森森地地方嗎?”
他的話讓邊上的妓女們吃吃笑了起來,冒辟疆卻苦笑了下:
“我可沒有你那么好的心情,我總是在想武英王不可能因為這樣就放了我們。武英王是是樣的人我們都清楚,他有什么樣的人不敢殺?朝宗,我看,京師非我等久留之地,否則早早晚晚都會有殺身之禍,還是趁著這個機會,還是趕快離開吧!”
“離開?”侯方域將酒杯重重地放了下來:“那張溥老兒枉讀圣賢之書,卻做出如此豬狗不如的事情,此仇我焉能不報?現在既然有朝廷在我等背后撐腰,這卻是天賜良機。如今復社被那老兒弄得四分五裂,正好靠我等重新恢復!”
冒辟疆大驚失色:“難道你真的想聽那黃溪的話?難道你看不出他是在利用我們?”
“辟疆兄,你做人太小心了。”錢謙益微笑著說道:“我和朝宗老弟昨日便商議過了,我們當然知道黃溪是在利用我們。可他會利用我們,我們就不會利用他?張溥為何能竊據高位全因當初掌握了復社而已。你想想,如果我們的復社超過了陵社,朝廷不用我們又去用誰?”
侯方域志得義滿地道:“只要我們重新將復社整頓成天下第一大社,那時朝廷便會對我們另眼相看了。天下士子皆歸心于復社,朝廷不用也得用。他武英王再大,還能大得過朝廷嗎?還能大得過圣上嗎?”
見這兩人如此醉心于功名,冒辟疆長長嘆了口氣:“我冒襄卻沒有兩位如此遠大的志向,從此后只想回到鄉下,安心做我的學問便是。兩位既然決意留在京師,冒襄只能祝你們好運,冒襄這就去了。”
說著他竟真的站了起來,向外便走,可走到門口又轉身道:
“我還是勸兩位盡早離開,否則它日必將死無葬身之地。我冒襄與諸位相交已久,彼此之間意氣相投。到時若沒有人為二位手尸,冒襄愿以死相助……”
看著他離開的背影,侯方域啐了口罵道:“自己膽小便只管走了,居然說出如此喪氣的話來。等到你我功成名就,再去他那鄉里。穿著朝廷的官服,看他羞也不羞。”
錢謙益笑嘻嘻地說道:“莫說,莫說,他本來就是那膽小怕事的人。朝宗,重組復社乃是天大的事情,還需你我小心計較。能否趕走張溥,就看此次你我奮力一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