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國對這些知青可不會心慈手軟,該教的就得教,該讓他們干的就得干,從輕活開始干,不會用土灶做飯,老知青教他們,老知青也是王正國找人手把手教出來的,做出來的飯菜好不好吃,那都得他們自己承受。
知青的到來,給王樓大隊帶來了不小的負擔,首先就是給他們蓋房子,接著還得分口糧給他們,分給他們的多了,留給自己大隊的就少了。
所以,很多父老鄉親們都不高興,覺得王正國做得對。
對于那些下放的老人的態度和知青們完全不一樣,一則他們年紀大了,工分口糧都比規定的減半,二則都是曾經的大人物,大家心里很敬畏,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東山再起?尤其是那幾位打過仗的老革命家,對于抗戰英雄,哪個父老鄉親心中不是感恩戴德?
住在牛棚里的四老經常得到父老鄉親私底下的贈送,大家也不準家中不懂事的孩子對他們不恭敬,都說如果沒有他們打仗,就沒有現在的太平。
于是就造成了王樓大隊對待知青和下放老人截然不同的態度。
活兒干得好的,工分高,干得不好的工分低。
傍晚下工時,王大春直接就這么跟他們說,很不客氣地道:“秋后憑工分分糧食,工分高的去掉各項支出后可能會稍有結余,工分少的成為倒掛戶可就難看了啊!”
鄭慧慧和王歡湊到他跟前,“隊長,我們能記多少工分啊?”
王大春看了他們一眼,拿出自己的冊子,“今天是你們第一次干活,但我給你們記工分了,邢玉山干得最好,記七個工分,周舟六個工分,解紅六個工分,鄭慧慧、王歡、梁國棟都是四個工分,莫白兩個工分。”
雖然梁國棟和莫白兩個人都是男青年,但是干活還不如周舟和解紅,尤其是莫白,干活的時間遠遠比不上他休息的時間,叫苦聲最大的就是他。
邢玉山是能干,周舟是認真,而且乖巧聽話,解紅是干勁十足,哪怕她和王正國頂撞過。
“我們幾個怎么才四個工分啊?四個工分值多少錢?”鄭慧慧和王歡很不滿,王歡接著道:“周舟看著比我們還瘦弱,一陣風都能吹倒,她干活能比我們多嗎?”
“對!”王大春很干脆地點頭,“周舟干活雖然比你們慢,但是她很認真,不像你們干一會歇一會,最后你們干的活沒有周舟多,也就更加比不上邢玉山了。莫白,今天是你們第一天干活,我就不多說了,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
從他們旁邊路過的一個小丫頭笑道:“我打豬草還能掙三個工分呢!”
“打豬草?”邢玉山眼睛一亮,周舟也是一樣,都向王大春虛心請教。
這樣的態度才對嘛!王大春表示滿意,耐心地道:“五斤豬草一個工分,很多小孩子沒法干農活都會選擇用這種方法來掙工分,因為我們大隊有牛羊騾馬和豬,都得吃草。”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