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梅英抬頭,苦笑,“娘,還能為了啥,為了我這不爭氣的肚子皮唄!”
廖母是過來人,一聽這話,立馬放下手里的臘肉,來到灶膛口。
打量了幾眼廖梅英的小腹處,廖母焦憂的問:“啥歌情況?還是沒動靜?”
廖梅英搖頭。
廖母想了下,又道:“永仙歇在你屋里的時候多不?”
女人是塊地,那也需要男人播種才能有莊稼。男人不來播種,或是播種得不勤快,再肥沃的田地也會顆粒無收的。
廖梅英有點不好意思的點點頭:“一個月里,有將近二十天都在我屋里,去李繡心屋里的次數不是很多,撐死了十來天。”
廖母道:“光是歇在你屋里也不能算啊,得行夫妻之禮才能有娃,那這二十來天里,你們能行多少回夫妻之禮呢?”
被問到這個更加隱私的話題,廖梅英的臉紅得跟喝醉了酒似的。
她雙手緊緊抓著手里的燒火棍,聲音細若蚊吟:“大概七八回吧!”
七八回?
廖母在心里噼里啪啦的敲起了算盤,那大概就是將近三天一回了。
永仙是念書人,腦子里都是詩書禮儀,加上念書人身體也清瘦,文弱,三天一回也算是不錯了。
若是閨女的肚子爭氣,照著這個次數也該懷上了。
可是閨女進門大半年了,卻是一點動靜都沒有,這就有些不正常。
“永仙一個月只能在李繡心屋里歇個十來天,可是李繡心又懷上了,娘,我這才有些犯急,不得不回娘家來跟您這尋求幫助。”廖梅英低聲道,聲音里都是憋屈。
“啥?李繡心又懷上了?這個狐貍精,還很是能生啊!”廖母又驚又怒。
“閨女,是不是老楊家的人跟你這埋怨了啥?我瞧你這眼圈都黑了,眼睛里也有血絲,瘦是沒瘦,可人卻憔悴了。”廖母在廖梅英跟前蹲下身,細細打量著,憂心忡忡道。
廖梅英抬手撫了下自己的臉頰,輕輕搖頭:“目前老楊家的人待我都很好,永仙也跟我互敬互愛,是沒有人說我半句不是,只是我自個心里明白,嫁為人婦,若是不能為丈夫生兒育女,為夫家開枝散葉延續香火,這終究是個最大的不足。”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何況李繡心已經給永仙生了一個兒子,這二胎若還是個兒子,那我的地位就真的不穩了,也更尷尬。”
廖母連連點頭,“你說的在理,休妻的七宗罪里,不能生娃是頭一宗!”
廖梅英接著道:“從前李繡心剛進門的那陣子,跟李家,老楊家是不走動的,撐死了就是李繡心自己回去一趟,有時候還不能帶修兒回去,李家算不得老楊家的正經親戚,他們只認我們廖家。”
廖母挺直了腰板:“這當然,你可是老楊家明媒正娶的孫媳婦,我們廖家跟老楊家也是正兒八經的兒女親家,不然,永仙爺又咋會給你爹捎酒來呢?”
廖梅英蹙眉:“可是如今,就因為李繡心懷上了二胎,她跟永仙那里提出想要接李母過來幫著帶修兒,伺候她的飲食起居,永仙去跟爺奶那邊稟明了情況,竟然當真就答應了。”
“啥?”廖母驚愕,“這么說來,李母已經住進了老楊家?”
廖梅英點頭:“跟我面對面的住著呢!每天母女兩個帶著修兒出去曬日頭,去后院給永仙爺奶那里問好,拉家常,加上我那個話嘮四嬸從旁推波阻攔,不曉得多融洽,不知情的,還以為他們也是正兒八經的兒女親家呢!”
廖母的臉色頓時變了,“這還得了?二胎才剛懷上呢就住上家里來了,等到二胎生下來那還不得把你給猜到泥心里去?咱得想個法子!”
“可是,咱想個啥法子呢?不行,我得喊你爹進來一塊兒琢磨!”
廖母起身往灶房門那里去,卻被廖梅英一把拉了回來。
“娘,這種事兒只有咱娘倆先私下里商量啊,我爹終究是個男人,不方便!”廖梅英道。
廖母一琢磨,覺得閨女這話也在理,于是重新蹲下身來跟廖梅英這壓低聲道:“照你這么說,你心中有主意?”
廖梅英沉吟了下,道:“我記得當初嫂子進家門也是一兩年都生不下娃,是后來找了個大夫吃了兩副土方子給治好的?”
提到自家媳婦從前的事兒,廖母記憶猶新。
“這還用說嘛,你嫂子也是子嗣艱難,進門兩年都沒個動靜。”
“我是又帶著她去看大夫,又變著法兒的給你哥做滋補壯陽的東西吃,好不容易才得來你那對侄子侄女。可也就兩個娃,后面再沒動靜了。沒想到你也是這樣,哎,咱們廖家這是哪座祖宗的墳沒有葬好啊,怎么都這樣哦!”
“娘,你就先別抱怨這些了,眼下最迫切的事情,就是盡快帶我去瞧下那個大夫吧。”廖梅英握住廖母的手,急急道。
廖母回過神來,道:“是我方才聽說李家的去了,我這氣得一上頭差點把正事兒給忘了,對對,找大夫。”
“你放心,那大夫是楊林村那邊的一個老中醫,你娘我每年都去的,熟門熟路,今夜你好好歇息一下,明日一早咱倆就去!”
“娘,瞧病的事宜早不宜晚,我這趟回來,撐死了也只能待三五天,所以等會吃過晌午飯你就陪我一塊兒去吧!”廖梅英道。
廖母一想,這是去瞧病,并不是拜年,所以不用區分上晝下晝。
“好,那就下晝去,吃過飯就去,我先做菜!”廖母起身來了鍋臺。
廖梅英道:“晌午隨便炒兩個下飯的菜咱仨湊合著吃就行,夜里再多整幾個,好給我爹下酒。”
下晝,廖母跟廖父這粗略說了下閨女的事兒,讓廖父心中好有個數。
然后留下廖父看家,廖母和廖梅英母女倆帶上銀錢匆匆忙忙出了家門,從小路往五里地外的楊林村那邊去了。
長坪村,老楊家老宅。
楊永仙不在家,李繡心整了好幾個菜,隨便夾了一點放到碗里給金氏和福兒送去他們那屋,然后回到灶房母女兩個面對面的吃。
還沒吃兩口,劉氏‘剛巧’過來串門,于是在李母的熱情招呼下,劉氏也坐了下來添雙筷子一塊兒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