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咬了口槐花糕,笑瞇瞇道:“那啥,今個嬌嬌被朵兒帶去了草場,我和你爹兩個人吃飯,吃這些就夠了。”
楊華忠一口槐花糕一口韭菜,筷子頭沾著點兒豆腐乳,咸咸辣辣的,這甭提多帶勁兒了。
孫氏也是吃得一臉滿足:“這當口麥子還沒熟呢,村子里人家連野菜粥都喝不上,咱這還能大米飯,已經很知足啦!”
“還有咱閨女孝敬的槐花糕,這別提多滋潤了……”楊華忠在旁邊及時補充。
老爹老娘這種對生活的態度,讓楊若晴都不知道該咋說了。
村里人家青黃不接,那是他們的事兒。
可自家卻是早就跳出了那個階層啊,還不是想吃啥吃啥,想穿啥穿啥嘛!
“爹,娘,咱這日子是為自個過的,又不是過給別人看的,咱該咋吃咋吃,花的是自個的錢,有啥好顧及的?”
“你們再看鎮上的那些員外地主人家,縣城的那些有錢人家,還有慶安郡,長淮州,甚至京城,這世道窮人多,可富人也多,窮人日子不好過那是他們自個不夠努力,又或者努力不夠,努力的方向錯了……”
“晴兒啊,你這樣說,也不好,窮人那是他們命不好啊,生來就在窮苦人家,不說別的,就連做生意都沒有本錢,念書也沒有束脩,這都是命啊……”
楊若晴笑著放下手里的槐花糕,“娘,你說窮人富人這都是命,有的人生來就在富人家,出生就銜著金鑰匙,好,那我不說別人,就拿我家寶寶來說說……”
“同樣都是閨女,咱家閨女跟村里王寶山家的閨女同歲,倆孩子小時候也經常一塊兒耍,為啥咱家寶寶衣食不愁,而王寶山家那個,因為家里沒錢給哥哥娶媳婦,王寶山兩口子拿她賣到山里去了,十三歲的女孩子家就成了親,嫁給了一個二十九歲的老光棍。”
“哎,這事兒我們也聽說過,那閨女命不好啊……”孫氏說起這事兒眼眶都紅了。
楊華忠道:“我雖是里正,可這事兒是別人家的家事兒,咱也不好管。”
楊若晴點頭,“沒錯,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事兒本就不該爹你管。”
這年頭,日子過不下去,賣而賣女都不稀奇,官府都不管的,里正就更別提了。
“別人的家事兒咱先不議,咱還是接著說先前的話,”楊若晴道。
“為啥同樣都是十三歲的閨女,王寶山家的跟咱家的這過的日子就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呢?還不因為她們的爹不同嘛!”
“王寶山小時候可是有爹有娘的,那日子過得比棠伢子好,王寶山在最該拼搏的年紀卻享受了安逸,在家里守著那幾畝田地,走著祖祖輩輩走過的路子,白天干一天活,夜里累了沾著枕頭就睡,一個夢都沒有,逢年過節家里還能殺一只雞來開開葷。”
“可咱棠伢子呢?十來歲就扛著弓箭進了山里在野獸口里搶食,后來又去投軍,在戰場上跟敵人搏命,不曉得死過多少回才搏出如今這份前程。”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王寶山成了一個老農民,吃不飽穿不暖,連給兒子娶媳婦的錢都沒有。
可咱棠伢子卻是手握重兵,成了護國大將軍,這命,就徹底改寫了。
如今啊,村里人都說這兩閨女命不同,沒錯,確實命不同了,因為她們的爹已經幫她們改寫了,所以,窮,有窮的原因,富,也有富的道理,要么,是自己這一輩自個去拼了,要么,便是自個的父輩,或者再往上的祖輩去拼了……”
一番話說完,楊華忠和孫氏都沉默了,沉默到槐花糕都忘了吃。
“爹,娘,你們吃槐花糕啊,這都要涼了。”楊若晴意識到,有點歉疚的笑了笑,抬手摸了一把碗沿邊,還好,溫的。
楊華忠回過神來,“晴兒啊,你這些話說的……有道理啊,這世上的事兒,人都只看到一面,卻看不到另一面,這窮和富,也不是沒道理的。”
孫氏也唏噓著:“我就是心疼咱棠伢子,拿命去拼的,才給孩子們掙下這樣的前程。”
楊華忠道:“別光顧著心疼女婿,咱閨女也不容易,十二歲的女孩子家就去做豆腐養家糊口,你看看咱這十里八村,誰家的閨女能做到?”
孫氏連連點頭。
楊若晴接著道:“我和棠伢子當時是沒轍,家里都揭不開鍋了,不拼不行,可辰兒,他明明可以躺在長輩們的功勞簿上錦衣玉食,可他卻沒有,依舊靠著自己的能力去拼搏,這才是最難得的,連我都佩服這孩子。”
楊華忠豎起大拇指,一臉自豪:“我家辰兒將來是這個,這話可不單單是我說,咱村里人都這么說。”
說到辰兒,楊若晴那是滿眼的寵溺啊,“爹,娘,咱先不說辰兒了,你們趁熱趕緊把槐花糕吃了,涼了就粘碗了。”
她把碗里的槐花糕給爹娘分了,接著又說:“那啥,還是那句話,你們該吃吃,該喝喝,你們前半生過多了苦日子,如今咱家有那個條件,用不著你們精打細算,你們吃好喝好身子骨好,就是對我們兒女最大的幫襯。”
“最后還有一句,你們得聽著,你們沒有吃別家喝別家的,甭管別人咋看咋想,咱吃自個的心安理得,別人吃不上就眼紅那是他們沒本事,他們要是有本事,絕對比咱會吃香喝辣會享受!”
楊華忠和孫氏這邊的思想工作算是做通了,楊若晴正要走,突然聽到前院客房里傳來老楊頭的咳嗽聲。
楊若晴一愣,這才想起老漢自打那天之后就被楊華忠弄來了這里。
“我爺這會子啥情況啊?”
孫氏嘆口氣,“還能有啥情況,鬧騰唄,你娘燒的飯菜他都不吃,都是余興奎燒的端進那屋去的。”
楊若晴笑了笑,“隨便他吧,愛鬧就鬧,鬧累了自然就不鬧了。”
楊永仙是他最稀罕的寶貝大孫子,前陣子這寶貝大孫子帶著錢和人回村修橋鋪路,成了村里的名人和大善人,老漢跟著榮耀,在村里都覺得自個面子比斗大。
當初有多榮耀,如今就有多羞恥,羞恥還是其次,老漢鬧騰,主要還是擔心寶貝大孫子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