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的趙云擊潰了文丑的回援軍隊,結束了冀洲之地腹地的戰火。
與此同時,幽州大地,同樣結束了漫長近一年的戰火硝煙。
殘破的旌旗搖曳,嗚嗚咽咽的風聲,徘徊在草地丘坡上,添上幾分幽冷。
寮寮冷風刮嘯,地上的草地,被風吹動,仿佛波浪一般。
烽火狼煙,殺伐后的天空,殘肢斷臂的戰場,戰馬嘶鳴,哀鴻遍地,就連拂過天空的清風都帶著濃郁的血腥味,仿佛人間地獄。
這一場持續了相當久的戰斗,終于到了結束的時候。
戰場就是這么的奇妙,能夠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眾多的奇謀妙策,以少勝多也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有時候,戰爭的勝負最終還是取決于雙方的綜合實力,戰場上還是堂堂正正的用兵更多。
只不過因為正規的用兵過程大都相似,所以歷史記錄也就一筆帶過,不作詳細記載。
而相比之下,那些記載詳細的“經典戰例”則是因為過程的曲折復雜,又是決定當時歷史走向的關鍵因素,才得以留名青史的。
如果一味只的想出奇制勝,帶來的或許不是勝利而是慘敗。
不過這一次,公孫瓚和袁紹這兩位北方兩大諸侯的決戰,引起天下震動,各方勢力都將目光投在了大漢北疆,同時各方勢力伺機而動,積蓄實力,以應對隨時可能占據三州的袁氏。
誰都看得出來,袁紹一直想要徹底蕩平跟自己前前后后打了好幾年惡仗的老對手公孫瓚。
而戰況也非常的明了,在面對袁紹大軍的不斷攻伐下,公孫瓚各軍之間完全沒有協同作戰的意思,士氣極其低落。
因為在此之前,公孫瓚據守各地的將領中,有人被敵軍圍困,公孫瓚不肯救援,他說:“如果救了這一個人,會使其他將領以后依賴救援,不肯努力奮戰。”
自那以后,公孫瓚的手下一被袁軍包圍,就處在一種毫無希望可言的絕境中。
既然守無可守之力,救無來救之兵,外邊圍困的又是強大的袁紹的大軍,他們彈盡糧絕,焉能不降?
戰斗到后來,只要一被圍困,公孫瓚方的絕大多數將領都會選擇立刻投誠,或則棄軍而逃。
就算遇上一兩個有點兒骨氣的漢子,他們的部下也會密謀背叛,或者暗殺,或者捉來獻給袁紹。
隨后,袁紹大軍壓境,傾力進攻,公孫瓚派到南境營寨防守的將領,自知堅守不住,又知必定不會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潰散。
袁紹大軍一路長驅直入,到達易京城門。
這個時候,公孫瓚派兒子公孫續向黑山軍的將領們求援,并準備自己率領精銳騎兵出城,奔往西山,帶領黑山軍反攻冀州,切斷袁紹的退路。
麾下關靖確是勸阻公孫瓚說:“如今將軍部下將士無不懷著離散之心,所以還能堅守,只是因為顧念全家老少都在這里,而且依賴將軍在此主持大局。繼續堅守,拖延時日,或許能使袁紹知難自退。如果將軍舍棄他們,率兵出城,后方無人作主,易京的陷落,便指日可待。”公孫瓚于是放棄出城打算。
隨之袁紹大軍攻城。
然而,袁軍面對公孫瓚在易京建起的碉堡工事,無從下口。
易地南臨易水,公孫瓚令挖壕溝十道環繞,堆積山丘(稱“京”)高各五六丈,上筑營駐兵。中心山丘高達十丈,其上建樓,公孫瓚自居,置鐵門,呈送文書系繩引上。城內儲谷300萬斛。
此地,正是公孫瓚欲長期固守再相機出擊的最佳戰地。
雖然外無援兵,可是易京畢竟是公孫瓚苦心經營多年的堅固城池,更可怕的是,這座軍事堡壘從建立之初,就根本沒打算民用。
即便是被敵軍攻破了城墻,里面還是一座座碉堡。
時間一拖再拖,袁紹由于自己的軍隊遲遲無法給公孫瓚致命一擊,非常急躁。
于是,目高于頂的袁紹讓自己的御用文人陳琳執筆,給公孫瓚寫了一封長長的勸降信。
信中,袁紹先追憶了自己與公孫瓚之間從一起對抗韓馥開始的友誼,隨后嚴正的譴責了公孫瓚對于自己的背叛,居然靠向袁術,率軍進攻自己的領土。
袁紹指出,公孫瓚這是自尋死路,平白將廣大的幽冀人民卷入無邊的戰火之中。
袁紹聲稱自己為了阻止公孫瓚的種種暴行,被迫在界橋應戰。結果依靠上天的眷顧,袁紹以少勝多,大破公孫瓚。
隨后公孫瓚一而再再而三的死性不改,袁紹不得已在龍湊等地大敗敵軍。
袁紹稱自己的軍隊早已厭倦了無休無止的戰爭與死亡,自己對治下臣民的無辜受戮也是痛心疾首。
袁紹認為公孫瓚已經眾叛親離,烏桓、鮮卑人在旁虎視眈眈。而自己,已經把黑山軍的人看得老老實實的。
袁紹他目前的目標是整個天下,開創一個太平盛世,討伐叛亂,收降諸侯是他的分內之事,公孫瓚繼續擁兵自重是他不能容許的。
在最強盛的時候,公孫瓚尚且不能擊敗他,現在強弱逆變,要他拿下公孫瓚更是不費吹灰之力。
不過他袁紹有好生之德,天生喜好和平,不想再看到無謂的流血。所以袁紹打算給公孫瓚個機會,勸他及早懸崖勒馬。
公孫瓚對袁紹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繼續施行自己的龜縮戰術,“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公孫瓚對身邊的寵臣、長史關靖得意洋洋的說:“長年的實際經驗告訴我們,能圍困我易京城一年的軍隊根本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就算袁紹他親自前來,又能把我怎么樣呢?”
一向養尊處優的袁紹被公孫瓚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氣了個半死。
只是圍堵數月的他,徒勞無功,加上趙云擊敗文丑的消息、糧草輜重也供應不上,讓他只能選擇暫時回軍。
不過,即便如此,這個時候的袁紹擁有冀、青洲及幽州大部,成為此刻北方最強的割據勢力。
與此同時,天下的各路諸侯都在緊鑼密鼓的謀劃當中,以應對接下來更為慘烈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