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原本準備了十匹上等鮮卑良馬,準備獻給陛下。結果黃門令左豐來信說,圣上不好馬,好驢。
劉備問,這是何故。
黃門令答曰,所謂高頭大馬。馬背高聳,且馬速亦快,騎之甚危。故而陛下喜好矮小速緩的驢馬。
莫非陛下恐高?
不對。記得陛下少年登基時,常登永安侯臺。喜居高遠望。如今長大,為何反不喜高?
究其原因,還是受了宦官們的蠱惑。
因宦官怕各自逾制在洛陽城中建起的高樓,被天子所見。就誆騙說,天子不應登高。陛下深信不疑。從此便不再登亭臺樓閣。自然也就不會看見宦官們在洛陽城中逾制修造的豪宅了。久而久之,原本那個喜登高樓的少年天子,變成了如今畏高的皇帝陛下。
足見,宦官影響之大。
年歲六十三錢的獻費,繳入中署。中署,便是禁中內府。乃陛下私庫。中署的錢庫便設在西邸之中。賣官所得,亦存在西邸錢庫。據說西邸庫滿,多到無處存放,陛下便將賣官所得,分別存于身邊中常侍在洛陽城中的豪宅之內。
驢好辦。明輪船盛行。底艙皆由數頭、數十頭渤海黑驢交替驅動。前些年,臨鄉便開始囤積上等渤海黑驢。如今,北地最好的黑驢皆在邑中。
劉備這便命人選了四頭脾氣溫順,毛色光亮,頗為神駿的渤海黑驢,充作獻禮。此四驢,乃驢中千里驢也。
北地雪大。此行皆是大輪高車。數量不多,也就十余輛。駕車駿馬,皆是極為耐寒的鮮卑良馬。隨行人員也已定下。劉備、七色婢、張小胖。史渙領一百繡衣吏,入京護佑。
此去洛陽,輾轉兩千里。所幸皆是大道,一車雙馬,一日可行百里。二十余日可達。為防雪大路封,通行不便。亦不可太晚,最遲十一月底便要出發。
大漢郵路通暢,十里一亭。亭中設館,往來歇息。漢書·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其民稠則增,稀則曠”。既是說。若居民密集,亭的間距要相應的減少里程;若居民稀少,則相應增加里程。
秦時首建馳道。亦是歷史上最早的“國道”。秦統六國,始皇帝于二年(前220年),下令修筑以咸陽為中心,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著名的馳道有九條,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濱海道、武關道、秦直道、秦棧道、西方道等。
馳道寬約五十步,路面由鐵椎夯打牢固,高出地面呈龜背形,坡度有利排水。為便于計算里程,馳道兩邊因地制宜,每隔三丈植樹一株,或青松楊柳,或槐柏榆檜,綿延間隔,壯觀而秀美。
漢書·賈鄒枚路傳:“(秦始皇)為馳道于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漢書·賈山傳亦有:“秦為馳道于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的記載。
漢代秦后,郡國并行。在秦馳道的基礎上,廣修郵路。稱‘五尺道’、‘新道’等。路網如葉脈,以秦馳道為主動脈,郵路縱橫,連接郡縣鄉里。無所不至,無處不通達。
馳道寬闊而平坦,駕車、縱馬速度很快。時人在馳道上駕車,半日可飛馳兩百里。秦人施工異常嚴格,筑路亦非常堅固。在距馳道修成六、七百年后的魏晉南北朝,其中很大一部分仍能正常通行。
此去洛陽,線路為:先入上郡道,再入臨晉道,轉東方道前往洛陽。半日飛馳兩百里。馳道絕對是最早的高速公路。何須二十日。若無阻礙,十余日便可抵達。
已近歲末,正是一年中最悠閑的時節。
臨鄉姻婚嫁娶,喜事不斷。
隨邑中漢胡和親盛行,胡式家什亦開始流行。
最近最流行的送嫁之物,便是來自西域的“雞鳴枕”。
最普通的雞鳴枕,由淡黃色對禽對獸紋綺(單色絲織物),縫制而成。兩端下垂,呈雞頭造型。枕面以‘鎖繡法’繡滿蔓草紋樣。有深藍、淺藍、褐、草綠、米黃、灰、棕紅等七色絲線。枕頭兩端各縫綴四瓣形花葉狀紅色絹飾,末端縫綴黃色絲穗。
還有一種雞鳴枕,乃用繡以“延年益壽大宜子孫”的蜀地甘地句文錦,縫綴而成。此枕形似雄雞。尖嘴、圓眼、細頸、雞冠等,一應俱全。以白絹為底,上又疊放三層圓形紅絹片,組成雞眼造型。雞冠則由天青和白絹做成鋸齒狀的高冠。枕芯填充稻草莖稈。活靈活現。
雞,“吉”也。時人以為是“祥禽”。
劉備家堪稱老壽星的斗雞,亦是侯府“祥禽”。搬入臨鄉伴宮,此雞亦一同帶來。以前天天打鳴,尚且不覺得。如今隔三差五的叫喚兩聲,左右皆珍貴的不得了。人老無用,雞老不鳴。且供起來,好生善待。家有一老,亦是福分。
雞鳴枕來自西域鄯善國。原本只有藩商胡姬枕用。隨著越來越多的鮮卑女加入漢家,雞鳴枕日漸風靡。
劉備樂見其成。先血脈融合,再到文化融合。博采眾長,兼容并蓄。才是我大漢應有的氣度。
遠行前的這段時日,劉備深居簡出。陪伴在嬌妻、慈母身側。三位夫人皆有孕在身。不宜久座,亦不宜妄動。飯后,到樓頂花園走一走,亦有助生產。宮中侍醫日夜陪護。接生無需華大夫親臨。侍醫便可。
生子,對時下婦人來說,乃是生死大事。尤其是頭胎,極易難產。好在幾位夫人身形修長,皆易生之相。夫君器宇軒昂,碩大無朋。撐霆裂月,日日深藏不露。亦多有裨益。
原本臘日的賞賜,也因君侯洛陽上計,而酌情提前到冬至。
今年臘賜,甚是豐厚。漢胡器物、各地名產、各種票證、黃金美玉、繒絮錦帛、錢糧若干。臨鄉官吏皆辛苦一年。年終自當獎勵一番。
邑中孤寡亦多有賞賜。貧弱幾乎沒有。
上下皆歡顏。
所食俸祿,加上春、臘二賜,臨鄉官吏不可謂不食高俸。
酈城令郭芝、樓桑令樂隱曾問,如何才能食雙俸。
其實,若算上春臘二賜,亦算是領食雙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