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劉備笑著招手。
張小胖縱馬來到車窗邊,急忙抱拳行禮:“見過大哥。”
劉備點頭:“一路辛苦。”
“俺不辛苦。倒是大哥,一路可好?”張小胖憨聲問道。
“還好。”見車隊已抵達東郭門下,劉備便沒有細說。驗過傳證,門吏這便放車隊入內。
“崇義里東有七里橋”。“七里橋東一里,郭門開三道,時人號為三門。離別者多云:‘相送三門外’。京師士子,送去迎歸,常在此處。”
后世關于東漢洛陽城郭的記載,并不多。且漢末時,整個洛陽城被董卓縱火焚毀。后曹魏原地重建。西晉亦以此為都。北魏孝文帝十八年(494年)遷都于此。因該地在漢魏兩代最為繁盛,故史稱“漢魏洛陽城”。
后世關于洛陽城郭的記載,多見于北魏時期。地名亦多錄自北魏。
不過依劉備猜測,無論是曹魏的重建,還是北魏再造,這些流傳下來的地名,應該不會擅動。正如后世許多地名,依然沿用古時流傳下來的名字一樣。
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文明的傳承。
城市被毀,斷壁殘垣仍在。這些地名,自然也都在。
閭里制度,劉備并不陌生。建造臨鄉時,他便以閭里來命名街道。又在閭里之上,另設街衢。街衢,便是后世的街區。
比起樓桑的高樓林立,洛陽東郭內的建筑,更多雍容大氣。一個個閭里,沿御道一字排開。又以縱橫的街道相互分割。閭里內建精舍。精舍皆為重樓。且多為三合院樣式。由三座精舍及夯土包磚垣墻,圍攏的院中,廣種花木。另設假山魚池,亭臺曲廊。放眼望去,街道筆直,閭里方正。宅院成方,樹木成蔭。行人衣著華貴,街道寬闊平整,車馬穿行其間,一副盛世景象。
劉備問過張小胖。這幾日一直借住在恩師府中。
洛陽內城,被南北兩座宮城占據了大半空間。余下區域寸土寸金。唯一可供官吏居住的,便只剩下步廣里和永和里。能住在此地之人,皆是皇親國戚,三公九卿。低級別官吏,便不用想了。故而朝中一般官吏的府邸,便多設在城郭。恩師和劉備一樣,也是由東門入洛陽。府邸便在東郭,一處名叫‘建陽里’的里邑。
“陽渠北有建陽里”。
陽渠相傳為周公所造,今漢時,先后三次對其挖掘拓寬。鑿渠引水工程始于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成于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陽渠引四十五里外澗谷之水,以濟洛陽萬民。重修后的陽渠,除為護城河、宮城以及整個都城百姓用水,提供充足的水源外,還為漕運拓寬了航道。糧船可直達城下倉廩(常滿倉),十分便捷。
建陽里緊靠上東門。入上東門便是上東門大街。沿大街穿過步廣里和永和里,可直達北宮。上朝、出城都很方便。
恩師為侍中、尚書。
侍中,秦始置,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沒有定員,為丞相之史,以其‘往來東廂奏事’,故謂之侍中。兩漢沿置,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故而能出入宮廷,奏聞朝政。
加官,便是指在原有官職外加領官銜,以示尊崇。如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侍、給事中等,皆為加官。加給列侯、將軍及大臣。侍中可出入宮廷侍奉皇帝,諸吏、給事中每日朝見皇帝,侍從左右,評議尚書奏事。
有了侍中的身份,恩師便可獲得進出禁中的‘門籍’。
建陽里多是尚書臺官吏府邸。同殿為官,比鄰而居。也算是抱團取暖。
漢官儀:“尚書四員,武帝置,成帝加一為五。有常侍曹尚書,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書,主刺史、二千石事。戶曹尚書,主人庶上書事。主客尚書,主外國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書,主斷獄事。”
成帝時,置尚書五人,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戶曹、主客曹,職權始重。到今漢,政務已悉歸尚書臺,各曹尚書地位更見重要。尚書臺主官尚書令,更是成為總攬事權的貴官。尚書分掌各曹。
恩師乃是“常侍尚書”,“主常侍黃門御史事。”
權利不小啊。
恩師素來清白簡樸。府邸并不算大。前后兩進院落。且西廂房舍,皆租給了在京讀書的太學士子。張小胖一行便暫住東廂。
老仆領入后堂,劉備拜見師母。這才得知,恩師月初便已入朝,至今未歸。
原來。十二月己巳(初五),封何貴人為皇后。征召何皇后長兄,潁川太守何進為侍中。
何皇后本是南陽郡一屠戶家的女兒,后被選進宮廷,生下皇子劉辨。母憑子貴,今被陛下立為皇后。
封后大典非同尋常。恩師乃是尚書,此時入朝參禮也是常理。
一別經年,師母對劉備亦多掛念。便代師問了許多臨鄉諸事。劉備一一作答。又奉上禮單,這才告退。
隨女婢來到前院東廂。正幫忙搬運行李的張小胖,忽然想到一事:“大哥,臨來時,母親讓一位故人同行。半路上又救起一名落水好漢。如今故人和好漢,皆在馬市客舍。要不要去見?”
劉備一愣:“故人?好漢?”
張小胖點頭道:“故人是位女子。整日帶著笠裠,不曾脫去。也不知相貌。至于那位好漢,乃是船翻落水時被船夫救起。卻不幸感染風寒,一直臥床不起。與那為故人,皆在馬市客舍。”
“原來如此。”劉備這便醒悟:“速帶我去見。”
“哦!”張小胖這便將手中禮箱交給身旁虎賁。孔武有力的遼東游俠,猝不及防,雙手猛然一沉。身旁同伴急忙伸手相幫,合三人力才將禮箱托起。
張小胖這身力氣,是不是也太大了些。
馬市,又稱牛馬市,在中東門外。距上東門數里之遙。將諸事交由徐榮、程普,劉備這便在史渙和一什繡衣吏的護佑下,前往洛陽馬市。
之所以如此急迫,乃因心中有疑問。
想與這位故人當面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