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西園的路上,陛下忽然開口“太后……最近可有事纏身?”
“回稟陛下。”中常侍封谞為永樂太仆,焉能不知“乃為司隸校尉之事憂心。”
自何進升任大將軍,司隸校尉一職,便被董太后私授予姐姐之子,外甥張忠。
“所為何事?”陛下追問。
封谞這便答道“年前,荊州刺史,廣陵徐璆qiu),奏舉時任南陽太守張忠,臧馀一億。又奏五郡太守及屬縣有貪賊者,皆緝拿法辦,一時威風大行。陛下曾當百官之面,親口嘉許。”
陛下這便點頭“確有此事。”
話說,董太后姐姐之子張忠,為南陽太守時,挾勢弄權,放濫不羈,得贓數億。恰逢徐璆接任荊州刺史,太后便派身邊中常侍暗中叮囑徐璆,定要善待張忠。徐璆卻答道“臣身為國,不敢聽命。”太后大怒,急召張忠為司隸校尉,欲假威勢相逼。豈料徐璆不為所動。到州后,揭舉上奏張忠臧馀一億,并遣冠軍縣上簿給大司農。又奏五郡太守及屬縣有貪賊者。恰逢國難當頭,陛下秉公決斷。凡有所奏,皆緝拿法辦,便是張忠亦飽受斥責,未曾姑息一人。開年以來,朝中氣象,為之一新。引得群臣交口稱贊。
封谞又道“年后,荊州黃巾攻城略地,困南路大軍于長社。司隸校尉便欲與諸內官上疏,劾奏徐璆戰敗之罪。”
“既是司隸校尉公報私仇,太后為何心憂?”陛下問道。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關東播亂,徐璆為荊州刺史,事關重大。若此時下罪,必損軍心。太后曾命老奴規勸,奈何司隸校尉一意孤行,執意上疏。太后因而憂憤。”
“原來如此。”陛下嘆了口氣“朕的這些親戚……”怎就不懂得秋后算賬。
以前四平八穩,無論如何興風作浪,皆無所謂。如今惡浪滔天,傾覆在即。還要一意孤行,就不怕船毀人亡嗎。
到底是母親,能顧全大局。
心念至此,陛下這便柔聲說道“年前入秋后,太后便時常抱恙,今春才稍見起色。斷不可為俗事憂思成疾。你且回稟太后。就說,司隸校尉之事,朕已省得。”
“喏。”封谞躬身領命。
有道是禍起蕭墻。關東、關西二地播亂。洛陽深宮,且不可再亂。
陛下仰頭望天,一時心氣浮動。
樓桑,國醫館。
左耳裹著白紗的高覽,斜倚病榻。正安心養傷。
“高軍候?”病舍外,護士輕聲相問。
“何事。”高覽緩緩睜開雙眼。
“大利城長蘇公,來訪。”
“可是破鄴城機關陣之蘇子度?”高覽猛然坐起。
“正是。”
“速速有請。”高覽這便披衣下榻,立在門廳前迎候。
直欞門徐徐移開,蘇越脫鞋入室“蘇越見過高軍候。”
“高覽見過明庭。”高覽抱拳回禮“請坐。”
“謝座。”
賓主落座,蘇越先問傷情。
高覽笑答“華大夫妙手回春,只需化解尸毒。余下不過是皮外之創,不日便可痊愈。”
蘇越這便點頭“軍候乃豪勇之士。那日在臺上,砍殺尸兵無數。救盧車騎于危難。盧車騎已去信主公,舉薦軍候為薊國效力。今蘇某不請自來,便是想代二位國相相問。不知軍候意下如何?”
“高覽久仰薊王大名,年前便領族中青壯北上來投。只恨黃巾阻路,未能如期趕往黃金臺。索性領一眾宗親,投軍殺賊。數戰略有微功,得車騎將軍賞識,授以軍曲候之職。今又助高覽得償所愿,自當感激不盡!”
蘇越欣然點頭“如此,蘇某當翹首以盼,待軍候痊愈,你我二人同殿為臣之日。”
“一言為定!”高覽喜上眉梢。
又聊了些天下時政。見高覽談興正神飽滿。蘇越這便試問道“軍候可還記得,那日臺上之事?”
高覽面色一變,卻又很快和緩“常深夜驚醒,如何能忘。”
“尸兵當真從地下鉆出?”事不宜遲,蘇越急忙發問。
“腰斬后,半截身仍能伏地爬行?”
“那金絲玉衣下的干尸,當真能口噴尸毒?”
“被刺要害仍不死,反一拳將軍候擊出?”
蘇越輕輕點頭“料想,臺上尸橫遍野,定也血流成河。”
“……咦?”高覽卻搖頭“血卻不多。”
蘇越雙眼驟亮“此話當真!”
“絕無虛言。”高覽重重頓首。
“原來如此……”蘇越會心一笑。
高覽急問“明庭,可是想到了破解之策!”
“或有所得。”事不宜遲,蘇越這便告辭離去。
“莫非所謂‘尸兵’,真是機關術?”想到此處,高覽忽覺渾身驟輕。病疫頓時去了多半。
出國醫館,蘇越即刻趕去將作館,與右國令夏老,將作令蘇伯見面。
“故弄玄虛,雕蟲小技。”右國令夏老一聲冷笑“黃巾賊假沙丘平臺之無妄虛名,行詭騙之術。且用心險惡,無所不用其極。當替天行道,盡數誅之!”
“所謂‘道法自然’。太平道此舉,確是有傷天和。不過是傀儡術,本可用木偶,卻非要做成人偶。已求以假亂真,嚇阻大軍。先秦諸子技藝,豈能握于妖道之手。”蘇伯點頭道“待破除此妖術,定要掘地三尺,大白于天下。”
夏老這便問道“破解諸器,需幾日完工。”
“物料齊備,日便可。”蘇伯答道。
“既如此,子度且告知二位國相,代為去信盧車騎。就說,不出十日,當見分曉。”
“喏!”蘇越這便領命而去。
目送孤孫蘇越走出將作館,蘇伯又道“主公那里,便由我告知詳情。”
“好。”夏老自去忙碌不提。
墨門分屬匠墨與仕墨。投靠劉備的匠墨雖身居高位,卻大多如夏老、蘇伯這般,醉心技藝,不問國政。而諸如蘇越這些新一代的匠人,卻不再受門規約束。出仕薊國,身居高位。薊國機關器之所以能冠蓋天下,墨門出力甚偉。當居首功。
與劉備的包容國策,一脈相承。正因身在薊國,設身處地的感受到機關器的便利和強大。“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三百余年后,薊國儒家已能正視墨門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日種一頃的三腳耬車、浮舟插秧機,割草如飛的旋刀割草車,還有水洗、水暖、水淋諸器,上下通達的天梯……
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儒、法、道、墨,能和諧共存,尤為可貴。
永樂宮。
夜深人靜,寢宮內油燈昏沉,香爐氤氳。
忽來一陣怪風,殿內人影閃動。隱隱有鬼魅之聲。
董太后猛然睜開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