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豐又咬牙進言:“奴婢不敢隱瞞。太皇言,河洛多關東水軍出沒,送嫁恐為賊人所劫。”
少帝眼中厲色一閃:“太皇所慮,亦不無道理。如此,便不必遠送薊國,只需送入函園便可。”
“喏。”左豐見事不可為,這便拜退。入永安宮,回稟董太皇。
待左豐出殿,程夫人自出屏后:“此乃太皇一石二鳥之計也。若命薊王上京,成親乃其一,奪權乃其二也。”
少帝冷聲一笑:“朕,豈能令她如愿。”
“尚書令養女,可是安世高之女,安素。”史夫人亦略知一二。
“正是。”少帝答曰:“化名安絜,行走南北二宮,常為六尚。如先帝食母,程中大夫。進出禁中,如入自家后花園。先前攝于曹節淫威,無人阻攔。今又攀上薊王高枝,更游刃有余。聞太后本欲使馮芳之女,結親袁術。豈料曹節早已將馮氏,同配薊王。正因如此,馮芳、曹沖,等人,這才有恃無恐。無人敢擅動。”
“薊王遠遁,虎威猶存。”史夫人嘆道:“麒麟天降,應運而生。”
“阿母所言極是。”就事論事,饒是少帝,亦欽佩之至。然欽佩歸欽佩。利益歸利益。斷不可混為一談。
永樂宮。
得左豐回稟,董太皇心中暗喜,大事成矣。卻不動聲色:“薊王無小事。如此輕慢,恐遭非議。先前,朕敕封馬氏滎陽君,令其風光大嫁。如今再賜婚尚書令女,豈能厚此薄彼。不日招安素入宮。朕當封其為‘淯陽君’。”
董太皇全護之情,左豐感同身受:“尚書令生前貴為淯陽侯,食三千六百戶。奈何身后無子嗣。今太皇敕封安素為‘淯陽君’,女承父爵。當為天下美譚。”
見左豐頗為動情。董太皇心知時機已到:“不過是舉手之恩。以己度人,只盼他日若身逢不測,薊王能顧念舊情,善待董氏一門。”
左豐言道:“太皇母儀天下,何來不測。”
董太皇聲透悲意:“少帝突然發難,囚禁當朝棟梁。尚不及冠,便獨掌大權。若能羽翼豐滿,必除之而后快。朕與竇太皇,即便不入暴室,亦禁宮中,俱以憂死。少令久居宮中,焉能不知。”
左豐伏地無言。
董太皇言道:“既言及此處。朕,有一心腹密事相托。不知少令敢接否。”
“可是王美人貴子。”左豐焉能不知。
董太皇不置可否:“朕稱之為‘逐鬼童子’。有二人,親若兄弟。且喚來與少令相見。”
董太皇行事,素來謹慎。左豐心領神會:“遵命。”
少頃,便有二童子,鬼面入殿。
先拜太皇,再除假面。
董太皇語透深意:“少令奉命行走禁中內外,侍奉先帝左右。不妨細看。”
俗謂“龍生龍,鳳生鳳”。終歸誰的孩子像誰。左豐對先帝并王美人之相貌,記憶猶新。二子孰是孰非。誰真誰假。何人是真龍之子,如何能瞞過黃門少令。
心知,茲事體大。左豐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這便伏地告罪,仰頭細觀兒子容貌。
少頃,左豐伏地叩首,渾身顫栗。
命二童子復戴鬼面,悄然退下。
董太皇言道:“少令知否?”
“奴婢,奴婢。”左豐五體投地:“已,已盡知也。”
“朕若遭不測。還望少令……”
“太皇在上。奴婢縱粉身碎骨,亦保貴子并太皇周全。”左豐畢竟年少。受此一激,心血上涌。為主盡忠,自當義不容辭。
“甚好。”董太皇亦不禁淚流:“洛陽非久留之地。故朕欲假賜婚尚書令養女,攜董侯一同投奔薊國。奈何,心憂史侯事后遷怒,夷董氏三族。故,投鼠忌器。”
“原來如此。”左豐這才醒悟,送嫁薊國本就是董太皇所欲,先前所謂請薊王上洛,不過是詐言:“奴婢掌管二宮黃門。自可進出北寺詔獄。若救董驃騎一人易。奈何家小皆禁錮在驃騎府中。如之奈何。”
“驃騎府中家小,朕另有計較。唯黃門北寺獄,非少令莫屬。”董太皇言道。
“奴婢,定不辱命。”左豐擲地有聲。
“得少令相助,朕死里逃生矣。”董太皇終是安心。
所謂“做戲做全套”。
待黃門令自去。董太皇又命永樂太仆封谞,親往玉堂殿傳話。力爭薊王上洛大婚。少帝焉能令其如愿。雖言辭婉拒,然心意已決,斷難轉圜。
封谞無功而返。
卻不料少帝此舉,正中董太皇下懷。
董太皇所謀,便是假賜婚為名,暗中潛逃出宮。攜《起居遺詔》,遠遁薊國。行廢長立幼,另立董侯為帝。
永安上壽,王美人毒發暴斃。幼子劉協,為董太皇撫養,舉止端莊,時稱“董侯”。
自合肥侯南陽自立。董太皇亦悄然變更稱呼。稱少帝為“史侯”,稱新帝為“合肥侯”。可見,內心已將少帝與新帝,等量齊觀。皆是“侯”而非“皇”。甚至不如“王”。
“速傳薊王門下主記入宮,商討賜婚事宜。”董太皇又道:“傳語史侯,移駕永樂宮,共商薊王婚事。”
“喏。”便有心腹中大夫,奉命出殿。先前已被人暗中攝魂,早無秘密可言。此去玉堂殿傳話,自當安全無虞。即便再施奇術,亦問不出所以然。畢竟,董太皇全盤謀劃,唯天知地知自知。
少帝得報,冷然一笑:“太皇興師動眾,勢要滿城皆知,以壯大聲勢。所圖,便是要薊王上洛。”
偷看少帝臉色,史夫人言道:“陛下圣明。二戚被俘,三宮失勢。能救董太皇于水火,普天之下,唯有薊王。故才重施一石二鳥美人計。欲請薊王,入京輔政。那時,非但三宮無虞,二戚亦可重見天日。然陛下,該如何自處?”
“阿母之意,朕已盡知。”少帝言道:“薊王大夢初醒,宜需靜養。斷不可操勞。賜婚事小,安危事大。事急從權,便宜行事。”
“好一個便宜行事。”史夫人嬌笑。
少帝亦得意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