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第1814章 開致富路走致富路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 金01   作者:金01  書名: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更新時間:2019-07-25
 
萬峰送走這些人就繼續去磨合翻斗車,對于摩托拉公司的威脅根本沒當回事兒。

摩托拉公司的企業文化非常的有意思,它們認為在競爭的推動下,公司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這無可厚非。

可是它們不但和外面爭自己公司內部也爭,ceo會獎勵業績最好的部門,以此來促進各個部門互相競爭。

這樣就給企業埋下了不穩定因素。

于是,摩托拉公司為了培養公司的競爭意識,就把公司分成了兩個大部門:一個是通信部門,負責為政府和企業客戶網絡、無線電設備;另一個是網絡半導體部門,負責向通信部門和外部提供芯片。

摩托拉手機部門大獲成功的時候,網絡半導體部門并沒跟著沾什么光。

不但它們,同樣處于通信部門的其它部門也只能干看著手機部門吃香的喝辣的。

摩托拉的網絡部門早就開發出了數字蜂窩技術。

但是,摩托羅拉的手機部門卻覺得自己的大哥大銷售的這么好,利潤這么高,沒有必要急著從模擬技術轉向數字技術,而是依然采用模擬技術生產手機。

而在摩托拉公司的網絡部門里,竟然沒有一部本公司生產的手機,網絡部門的人用的則是高通的手機。

要知道摩托拉和高通是一對死對頭,手機部門和高通可是死磕了很多年。

由此可以看出摩托拉公司內部的巨大矛盾。

網絡部門的人也有意思,你不用我給別人用,反正不能讓專利閑著。

于是,其它公司反而先于一步比摩托拉本公司實現了模擬信號手機向數字信號手機的轉換。

摩托拉手機部門取得巨大成功后卻沒有及時轉入數字手機的領域,這是一個失誤,重大的失誤。

反而是它的對手們用自己公司的數字技術搶先進入了數字手機的領域并占領了大片的市場。

等摩托拉手機部門進入數字領域的時候,數字手機的市場已經所剩無幾,只能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面喝灰了。

也就是從這以后,摩托拉的巔峰過去了,直到最后引狼入室被分拆,這樣十年代引領潮流的摩托拉最后只是變成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公司。

這樣一個公司,內斗都沒法抹平,萬峰才不會在乎對方的威脅呢。

在華國的土地上,它能打出的牌無非就是降價…

哎呀不對,西方人辦事是沒有底線的,它們還有輿論武器,可以憑空抹黑誣陷你,或者無中生有地炮制莫須有的罪名硬扣到你的頭上。

用的最多的就是專利的武器。

萬峰馬上就重新檢查了傳呼機方面的專利備案,一項項地檢查,然后又研究了摩托拉改版的傳呼機。

摩托拉和松下也終于舍棄了立式傳呼機的造型而采用臥式的傳呼機造型。

臥式傳呼機造型因為華光是第一個用的,因此這一形式的造型專利他可是申請了n多款的。

如果摩托拉真正的祭出專利武器,華光就是用造型專利就能和它耗下去。

專利武器不怕了,那么對方就只能抹黑了,比如說華光的傳呼機爆炸了,炸壞了人。

或者是漏電了,電壞了人。

雖然這些東西白癡都不會信,但是真的白癡還是會信的。

不要以為老外干不出來,睜著眼睛胡說八道本來就是他們的本能。

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輿論給你造出去了,你就是澄清了對你的品牌也有巨大的影響。

好在那個時候是互聯網還沒發展起來,這類新聞就是炮制出來也就在報紙上登登,影響范圍有限。

就算如此,萬峰也要做好應對預案。

于慶濤也像肖軍一樣帶著一堆司機來了。

他的這些司機和肖軍帶來的司機一比就有點參差不齊了。

肖軍帶來的都是他公司的員工,都是正經開卡車出身。

而于慶濤的司機就五花八門了,其中很多都是前兩年修蝦圈的時候開拖拉機的。

開拖拉機的也行,起碼也是開過四個轱轆的,只要不是開手扶拖拉機的也算湊合了。

萬峰到技校把技校最好的兩個裝載機學員推薦給了于慶濤。

技校的這茬學裝載機的學生還有幾天就畢業了,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

然后帶著于慶濤到洼后機械廠買了兩臺裝載機,由這兩個學員負責開到黑礁。

待于慶濤把他買的三十臺車開走后,萬峰才繼續開著翻斗車磨合。

閆凌的工作效率是真沒得說,這貨在南灣集團拍攝完了資料,回去加工然后和原來的皮卡廣告合成到投放,僅僅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翻斗車的名字叫乘風致富路,他就著重突出致富路三個字,制作出了開上致富路踏上致富路的廣告語。

廣告畫面是兩個穿背心的青年開著兩輛翻斗車在田野上馳騁。

畫外音響起:廣闊天地,開致富路走致富路。

兩個兩個司機像兩個二貨一樣從駕駛室窗戶里探出腦袋,二筆呵呵地伸出兩個大拇指。

這兩個青年是南灣集團的試車工,萬峰認識。

這就完了!?

這王八蛋!老子的錢就這么被他賺去了?這特么也太簡單點了吧!

廣告雖然簡單,但是效果卻不含糊。

六月九號,廣告在縣市兩級電視臺幾乎同步播出,省級電視臺也在一天后播出。

廣告投放的第二天,南灣集團銷售部門的電話就差點被打爆了。

所有的電話都是詢問翻斗車訊息的,多少錢出廠價,一個月能供多少貨等等。

北遼省各個市縣的農資汽車銷售公司紛紛訂貨,一天就定出了三千多輛。

這玩意一臺能賺一萬多元,三千輛就是三千萬的利潤。

原本還在適應性生產的生產線馬上就開始全負荷生產,暫時以一天五十臺的速度生產。

這條線一年僅有三萬臺的產能,怕是又應付不了火爆的銷售局面了。

中間如果再出點故障再停點電,能達到兩萬五千輛的產量就不錯了。

產量也就這么地了,暫時是沒法再增加了,皮卡的需求比它更大都生產不了,就別提它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