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大師  168 不一樣的武家坡

類別: 都市 | 商戰職場 | 京劇大師 | 蝶十九   作者:蝶十九  書名:京劇大師  更新時間:2019-03-23
 
程小樓在繼承歷代名家的基礎上,經過千錘百煉,使這出傳統老戲翻出了新花樣,唱出了別人沒有的味道,使劇情和人物獨具特色,他的可貴之處也在于此。

例如他在“導板”中,將“一馬離了”的“了”字,由“6”音下降三度,在“4”和“3”之間平緩行進,悠揚展開,使“了”字的傳神之處,在于讓人感到薛平貴歸家心切,一路勞乏和由遠而近的感覺,同樣給人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

轉入“原板”之后,薛平貴離家一十八載,如今重回舊地,必然傷感萬分,為向觀眾傳達這種感情,程小樓在表演中巧用口鋒,將“不由人”三個字唱得字重腔輕、氣息深邃,以輕柔流暢的潤腔表達人物心理,“一陣陣”他則是在原有的旋律中,對字音進行了變調處理和潤色。

如“一”字,取“三才韻”之一的唱法,用“高平調”唱出,“陣陣”兩個字,分別用“平出平收”和“尾音上挑”的音調唱出,這樣不僅字正腔圓,突出了不同的音調,還給旋律促成高低錯落,悠揚遠致的效果。

在唱到“淚灑胸懷”事,程小樓又以濃墨重彩的“筆法”將唱腔中的“胸”字,用“胸、腹”腔共鳴,進行潤色,使字音醉厚而低沉,并以“胸”字的“貫性”與下面的“懷”字緊密相連,再自上而下的將字音緩慢推出,唱得不溫不火,抑郁深沉,極富感染力。

程小樓從薛平貴皇袍加身,潛行榮歸的特殊情境中既表現薛平貴百感交集,又要透露出幾分瀟灑,他在唱“青是山綠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貴好一似孤雁歸來”時,將唱句中“水”、“花”兩個字,以“擻音”唱出,加強了音樂感,使字音靈活機巧,同時又映現出幾分瀟灑。

“薛平貴好一似孤雁歸來”本來是一句平淡無奇的普通唱腔,但程小樓對個別字做了進一步修飾,將“孤雁”兩個字的節奏,稍微放慢,“雁”字的尾音處用了一個下落腔,使節奏在穩定的基礎上,又有細微的變化,以清淡含蓄的唱法來表現人物纏綿悱惻的情感,更顯出深沉,與上句唱“青是山綠是水”形成陰陽和諧的體式。

如果把這段唱分為兩個層次,上述唱以表現人物的感嘆與傷懷,下面的唱則直接表現了薛平貴對往事的追憶與憤恨。

比如那段“那王允在朝中官居太宰,他把我命苦人哪放在胸懷”唱得更是珠圓玉潤。通過細心品味,其內涵、意境均在演唱中體現出來。

程小樓的唱、念其實繼承了譚、余兩派善于運用“湖廣音”的傳統,對字韻方面非常講究,做到一字不倒,富有韻味。

例如唱句中“那王允”“他把我”幾個字,經過精心安排,字音唱得很正,四聲音調也處理得很合理,使字音清楚、明晰,行腔、歸韻既美又圓,如去掉唱腔旋律,變為白話,便會水落石出地發現,上述六個字的音調與“湖北口音”非常相像;之后“哪放在胸懷”幾個字又似“北京音”唱出,同時在吐字、行腔、收聲、歸韻上均有法度,使這句平淡的唱,于質樸中顯得新奇。

程小樓唱到“恨魏虎是內親將我謀害,苦害我薛平貴所為何來”這里時,則是根據人物情緒的變化,將節奏逐漸加快,旋律中透出明朗、剛勁的氣勢,并依照字多腔少的唱腔模式,無論節奏的快慢、行腔的高低、字音的頓挫等,都唱得規范而不拘泥,自然而不油滑。

如“恨魏虎”三個字雖然力度較強,但他唱得低、平而沉雄,不靠外表激昂,代以寬厚而內在有力,以含蓄、深沉的唱法揭示薛平貴內心的積怨與憤恨。

程小樓在唱“苦害我薛平貴所為何為來”以緊湊的節奏,高低錯落的旋律來強化音樂形象,其聲調雖蒼涼凄苦,但又不失西涼王的身份,真實自然地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唱到“柳林下拴戰馬”時,為了表現出薛平貴歸心似箭的急迫心情,程小樓在唱其中的“馬”字時,開口略似“陰平”半吐,用余派的“提溜勁兒”向上一挑,呈“上聲”正位,字音堅實充沛,極富遒勁和凝重感,同時用上聲字“馬”作為邏輯重音,也很符合音樂結構,使唱腔旋律自然流暢,疾徐有致。

之后墊一個“小過門”自然過度為搖板形式。

而“武家坡外”是一句長音托腔,程小樓唱到這里以氣托腔,一氣呵成地將旋律唱得圓潤飽滿,起伏跌宕。

“見了那眾大嫂細問開懷”是第一段唱的最后一句,程小樓在唱戲的時候非常注重人物感情與劇情的緊密結合,在“緊拉慢唱”的節奏中,感情充沛,毫不放松,將“見了那”三個字,平緩推出,使節奏平穩、均衡,“嫂”字的音調呈上揚趨勢,托腔細膩、婉轉,在幾個疊連起伏的小腔中唱得不飄不拙,這其實是很見功力的一個小細節。

程小樓然后將最后的“懷”字徐徐放慢,再以“切音”適度的唱法慢慢伸展出去,尾音在似收未收中結束,運用音量變化和收、放控制技術手段刻畫薛平貴將要見到妻子王寶釧時,內心充滿忐忑不安的復雜心理。

“一馬離了西涼界”其實是一段樸實無華的唱段,但程小樓卻以他寬厚蒼勁的嗓音,圓潤流暢的行腔及求音律、講韻味的唱法,唱得質樸、自然、雋永、寓情于聲。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他相信坐在臺下的十幾位角兒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能看出他對整出戲的技巧處理。

而在這三分之二的人當中,以柳鳳英的十年登臺經驗,和京劇造詣必然能把握到其中的細節處理。

從學術價值來講,程小樓這種不拘泥于古人,勇于推陳出新的精神,實際上是值得每一位京劇人學習和借鑒的。

對于這一點,從程小樓剛下臺就迅速朝他圍上去恭賀的角兒們句能看出一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