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要奮斗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難免的,見到那些笑面虎吃人如此肆無忌憚,喬直還是止不住怒火填膺。請(品書網)
對面你們這幾個笑面虎惡貫滿盈,我非把你們打成哭面虎!
我才不管你是什么人面還是狗面,惹了我老喬,活該你們倒霉!
隨后,自稱老喬的小喬實際是喬直的家伙,來一個五路夾攻大布局,鐵了心要徹底滅了它們。
這五路夾攻一給那些人面虎用,那些笑面虎除非能入地,否則是插翅也難逃。
天有喬直在那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是讓一只笑面虎飛走,他都沒有臉去見京東父老了。
對,是京東,不是江東,因為京東才跟他有關系,而江東,他卻一個熟人都沒有。
喬直一聲令下,五路大兵齊動。
鬧出最大動靜的是正面那一路,也可以說是南路,是項羽生等人在那個方位橫沖直撞。
項羽生揮動他的一千二百斤銅戈,打得山搖地動,巖石飛濺。
他是故意如此的,為的是吸引那些笑面虎的注意力,讓它們只注意正面,忽略兩邊和后面。
項羽生的計策果然奏效!
那些笑面虎個個都坐在懸崖邊沿,笑容滿面地盯著下面幾個笨蛋,看熱鬧,看這些人再次丟丑。
在它們看來,這些人已經栽了大跟頭,最起碼的覺悟,是應該換個地方再來是吧?
連這點兒機靈便都沒有,絕對是一個仰巴腳下蛋——廢物雞!
如果不是它們的面容是天生一副棺材板,不能變化,它們現在肯定露出來的是恥笑還有嘲笑。
項羽生的后面還有四員猛將,雖然表面本事不如他,但是性格和武功都是一個路子,他們分別是牛道、伍德寧、周翼天、何日來。
這四個人分成左右,如同燕翅展開,大開大合,配合主將項羽生,全都搞得聲勢浩大。
同時,還很注意保持距離,尤其是離開那個項羽生遠一點兒。
否則,即使那個銅戈不砸在他們腦袋,它打石頭濺起來的狗頭一樣大的碎塊,挨一下,也夠他們喝一壺。
其牛道的成名兵器是一柄五股托天叉,號稱是大力牛魔王親手用過,到底是用了一輩子,還是偶然用一下然后隨手扔掉,那個不是關鍵,他不會給人詳細解釋的。
反正現在牛道經過幾次武功升級以后,力氣已經大幅度增長,直逼他自稱的牛家先祖牛魔王,結果那柄托天叉尷尬了,太輕了!以及不符合他現在的力氣。
可是,為了保持自己說法的一致性,他又無法扔了這把還一把沉一點的。
現在,他揮舞著那個托天叉,特別像一個挺大的人,耍著一個兒童玩具,輕飄飄的沒有莊重感。
不過,畢竟那個東西也有三百多斤,也是打得山石崩塌,四處飛濺。
虛張聲勢引人注目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那個伍德寧,使一對混天镋,重兩百斤,說是直接繼承了隋唐第六條好漢伍天錫兵器和武功,原因當然是他是伍天錫的長門長子獨傳而來。
不用說,那對混天镋,是伍天錫使用的那兩個,雖然不是伍氏一脈整個家族的長門長子,那是伍天錫族兄伍云召的正管,但是他絕對屬于伍子胥的后裔。
現在,伍德寧的武功,別的不說,單是力氣一項,超越了其先祖,別說伍子胥那種武兼攻不是武功獨進的類別了,是伍天錫那樣專門走武功一途的,也被他超越了。
好在他的武功,不只是靠力氣取勝,因此兵器的重量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所以他用起那對混天镋來,依然是得心應手,當然也是更加隨心所悟,舉重若輕,如若無物。
混天镋的樣式,有些像長矛,有近似三股鋼叉,是在長矛的矛頭那個位置,除了矛頭以外,有多處兩個尖刺,平行分布在主矛頭的兩邊,扎人的話,一下子是三個窟窿。
伍德寧的镋法嫻熟,兩手同時發力,一舉刺透山巖,隨手向后一揚,斗大的兩塊大石飛了出去。
周翼天和何日來二人更不客氣,各自施展家傳絕學,對著山巖是一通猛揍。
華國歷史悠久,家族傳承源遠流長,幾千年下來,能夠保留至今的家族,哪家沒有幾手絕活?
只要有機會,他們都會發揚光大的。
雖然對付山巖有些場合不太對,有些大材小用,練練手還是可以的。
尤其大家都知道,這不過是聲東擊西吸引那些笑面虎的一個招術,不用太認真的。
但是,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武功使得自己更一層樓的機會不是?
所以,盡管不是正經八百的戰斗,大家還是都干得兢兢業業,無認真。
正面進攻煞有其事,左右兩側的迂回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左路楊雄飛負責,還有四名好漢和他一起,他們分別是哈布、查克拉林、安德森、哈伯肖。
右路王自行負責,和他一起的還有四員大將:布什、哈伯特、海爾、海利迪。
這兩路既沒有大張旗鼓,也沒有可以掩藏行蹤,是正常趕路,怎么快速怎么方便怎么來。
因為沒有正面一路的富有侵略性,估計那些笑面虎即使發現了他們,也不會重視,或許還認為他們和那連個被吃掉的隊員一樣,派出幾個笑面虎將他們捉來呢。
那正他們的下懷,正好拿它們開刀。
抄后路的那一隊,由趙振漢負責,韓歸信、肯打哈、汗布林、富蘭克林協助,他們的行徑,完全等同于偷雞摸狗了,他們一個一個都像夜間行動的小賊,低頭彎腰,不能讓那些笑面虎察覺。
也許是項羽生一伙的動靜太大,那些笑面虎見所未見,都給震驚了,照顧得看他們,無暇旁顧,以至于其它三路都很順利,全都安全著陸,到達了指定位置,然后老老實實伏地不動了。
項羽生一伙反而是最后到達理想的位置,是離開崖頂大約有一丈距離。
在這個距離,那些笑面虎打不到他們;可是他們卻能夠一躍而,去打那些笑面虎。
當然他們不能正面硬,而是等待時機,這個時機不是自然到達,而是喬直給他們發出的命令。
現在四方都已經到達指定位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這個東風當然只有喬直能吹,因為只有他知道什么叫萬事俱備。
也是他居高臨下,清楚地看到四個小組的位置,那個位置也是他給他們指定的。
這個時候,下面的四個隊長,是項羽生、趙振漢、楊雄飛、王自行,什么都沒有干,只干一件事。
那是仰頭望天,盯著天飛的那個東西。
那個東西,是喬直。
其實,喬直飛得并不高,但是也必須高到四個隊長都能看到的高度。
否則,他指示的讓他們觀天什么都看不到豈不是無的放矢。
不過,既然不能太高又不能讓那些笑面虎看到打草驚蛇,所以喬直不能整個機車都明晃晃地顯露出來在那些笑面虎頭頂山轉悠。
喬直的做法,是露出一小部分,仔細看得話,能夠辨別出來,不惡意看,發現不了。
這個當然難不倒四個隊長,他們的視力也是以前的數倍,這個較恐怖了。
不過,喬直人小心大,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有另外的高招。
那是,他告訴大家,他打出的第一波暗器,都是那種閃光的石子,起的作用,如同夜間指示目標用的曳光彈。
這也是說,大家一起進攻的信號,是喬直發射的帶有曳光性能的暗器。
他是老大,當然要打第一彈!
第一彈打過,其他人才能,這是老大和小弟之間不言而喻的鐵律。
喬直在高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終于讓他等到了最佳時機!
那也是那只虎王看到眼前的那些笨蛋偃旗息鼓了一段時間,它松懈了自己的注意力,起來伸了個懶腰。
說時遲那時快,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一發曳光暗器打了出去!
那虎猛然感到危機來臨,渾身的虎毛根根炸起,臉的髯須也直立起來,如同刺猬一樣!
同時,一個懶驢打滾,地一個極為快速的打滾,躲掉了奔它眼睛去的千鈞石子。
與此同時,左側、右側、后尾的三支小隊如同安了一樣彈跳而起,向那些笑面虎攻了去。
那些笑面虎本來被那個亮閃閃的東西嚇了一跳,它們的頭領都差點被打死,現在還狼狽不堪,左右兩邊還有后面又有人攻了來,不由得大怒,進而大喊大叫。
也是一群孩子哇哇大哭的響動。
已經在山的三支隊伍,是在喬直曳光彈攻擊的同時展開行動的,而項羽生的小隊則戰略性地推遲了一步。
也是那三支隊伍已經和笑面虎短兵相接足夠吸引了它們的注意力,才一聲呼喊,暴起發難!
這個時間差,也完全在喬直的算計當。
你是再勇猛,和那些笑面虎對抗而得勝,有趁它們不注意,一家伙給它一悶棍爽嗎?
那五個家伙憋得難受,終于熬過了一段自然發酵期,輪到他們了。
他們五個人個個都是一躥而起一飛沖天然后一家伙砸下!
五人手都是大力士才能玩兒的重兵器,一路一來是跟那些死笨的山巖作對,早憋了一肚子悶氣。
尤其是項羽生,那是一個從來不會受氣的主。
只見他居高臨下,一千二百斤的銅戈咣唧都砸在了首當其沖的笑面虎腦袋。
咕唧一聲,那個被砸的腦袋四分五裂,碎塊如同天女散花,有紅有白,四處飛射而去。
那個牛道雙手握住五股托天鋼叉,不是往前扎,而是往下砸,咔嚓一聲,將一只笑面虎攔腰砸成兩截!
最兇殘的是伍德寧,他的武器是傳統的镋法,雙镋渾天旋起一團光芒,咄咄兩聲,分別慣進兩只笑面虎的腦袋!
兩只笑面虎一聲不吭,躺倒在地。
只是笑面虎果然不見了,換了一張似乎是哭笑不得的苦臉。
周翼天使用的也是一柄門兵器,他的力氣也是很門,他能把自己扔起來,然后在天飛個十來分鐘。
其實這要歸功于他的門兵器。
那是一個如同大號鋼釬的東西,但是和那東西又有一個關鍵不同。
這個不同是可以自由伸縮。
其實,他的飛天能力,也是借助這個鋼材伸展的功能而實現的。
到底是什么原理沒有人知道,屬于他周家的祖傳秘密,這也不去管他,單看他今天伸縮釬的發揮,知道這個人和這件兵器都是非同凡響。
只見周翼天誰都快地飛崖頂,手的伸縮釬閃電般刺出,一舉將一只笑面虎從頭到尾穿透!
眼見那只釬已經到了盡頭,突然又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又延伸一段出來,接著把它前面的那只笑面虎也給串了起來!
一釬穿二虎,絲毫不見捉襟見肘。
別說是這樣的笑面虎這樣的平凡肉虎,是鐵老虎如此一串,也給穿死!
周翼天渾然不在意,隨后一甩,將兩只老虎甩飛,正好飛向山崖之下那些觀戰的人群。
眾人發聲喊,給它們騰出一個落腳之地。
轟隆一聲,死虎摔成了爛泥。
這個時候,何日來也弄死了兩只笑面虎。
他的兵器很簡單,是農民鍘草用的鍘刀。
只不過個頭和重量要大個百八十倍。
這個鍘刀也很湊巧,是有名的虎頭鍘,據說不是局長以的大官不鍘。
今天卻用來殺這些笑面虎,估計規格有些夠不。
那個虎頭鍘也有些靈異,一怒之下,一刀下去,鍘下了兩個虎頭。
項羽生這個時候,才弄死一只,一看眾人的表現,心里那個氣啊!
好你們!看著一個個好人一樣,關鍵時刻竟敢搶老哥我的風頭?
一怒之下,渾身冒出一團殺起,手的銅戈立即瘋狂起來。
原來他的怒氣激發出他的身體潛能,促發了他的“霸王戈法”!
只見那只銅戈如同一條暴龍,帶著項羽生沖進笑面虎群。
哐!哐!哐!
轉眼砸爛了三個虎頭。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