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意識地回頭去看,只見是一行侍衛在前開路,后方一輛油壁大馬車,并著幾頂轎子,左右兩側快步跟著的均是太監打扮模樣,粗略一看,竟也足有二十余人不止。
這一瞧,便是宮里頭的人!
阿荔當即沒有遲疑,忙側身垂首讓到一側,讓這行人馬先行。
小時雍坊內住著的多是官宦人家,但這樣的派頭,阿荔還是頭一回撞見。
只管往高了想,似乎也只能是往定國公府去的。
可定國公府能有什么事,會驚動宮中之人?
阿荔一時心中好奇困惑,待一行車馬轎子從自己面前陸續走過,才敢抬起頭來去探看。
而這一瞧,卻是登時愣住。
……那些人,竟是在自家府門外停下了!
油壁大馬車內,被兩名太監扶下了一位身穿紫紅底繡蟒紋大太監袍服,頭罩冠帽,身形微胖的中年人,懷中抱著一只長形祥云錦盒。
阿荔一時辨不出對方身份,卻也能看得出來非是以往那傳旨的太監可比。
緊接著,只見自轎中而出的幾名官員,身上穿著的,竟也皆是花衣蟒服。
阿荔腦子轟隆一聲。
她聽姑娘教過的……官員皆著蟒服,多半事關國之大事,譬如慶典大禮之流。
當即,阿荔轉身拔腿就跑。
家中這必然是要出大事了……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她都得陪在姑娘身邊才行!
呸呸呸!
怎會是壞事,定是天大的好事無疑了!
阿荔一路疾奔,繞到了張家后門處,用力地拍打著后門。
一名仆人將門打開,見她滿臉急色大喘氣兒,不由怔然:“阿荔姐姐這是……”
“宮里頭來人了,快準備準備!”
阿荔只丟下一句話,腳下不做片刻停留,火急火燎地就跑開了。
仆人留在原處滿腦子霧水。
宮里來人了嗎?
可……他一個看后門的粗役,有什么好準備的?
不過,這次宮里又為何派了人過來?
是他家老爺又得了褒獎,還是哪位娘娘或太后請他家二姑娘入宮說話,亦或是送了賞賜過來?
對宮里來人已經習以為常的粗役平平靜靜地想著。
阿荔一路疾奔至愉院,將手中的東西匆匆塞給了阿豆,便進了內間。
“姑娘……”
阿荔上氣不接下氣地行禮。
正屈膝靠在榻內,專心剪紙的張眉壽抬起頭來看向她。
阿荔順了順氣兒,剛要開口時,卻見阿枝快步走了進來。
“姑娘,宮里頭來了傳旨的人,老太太喊姑娘趕緊更衣收拾一番,往前廳去聽旨——”
雖尚且不知是什么旨意,但理應是闔府上下都需到場的。
阿荔忙不迭點頭:“是,奴婢方才也瞧見了,宮里頭來了不少人,瞧著是極不尋常!”
張眉壽聞言已然放下了手中剪刀,自榻上起了身來。
阿荔阿枝連忙上前服侍她更衣,并重新梳發。
兩個丫鬟手腳麻利,前前后后沒耗上多少工夫。
收拾完畢,兩個大丫鬟一同陪著張眉壽去往了前廳,一路走得不慢,卻也稱不上急匆。
到底大老爺一早去了工部,二老爺也去了書院,都須下人去請,一來一回少說要三刻鐘。
張眉壽在路上,遇著了張眉箐,姐妹二人便結伴而行。
廳外分別守著太監侍衛,自廊下直排到石階旁,足足兩列,氣氛肅然——張眉箐遠遠瞧見,不禁就有些發怵。
下意識地想往自家二姐身后躲一躲,可又生生忍住了。
如今她已不是小姑娘了,不能逢事就往后躲……宋家表哥如今在蘇州正專心學著打理生意,她也不能總在原地踏步,半點長進都沒有。
她得跟二姐學一學,哪怕學個皮毛也是好的。
思及此處,張眉箐略挺直了后背,跟著張眉壽,盡量從容地從那些侍衛太監面前走過。
廳內,烏壓壓地坐了好些人。
張老太太坐在主座上,宋氏和紀氏一左一右立在老太太身側。
客座上首處,坐著的是此次前來傳旨的大太監劉福,緊接著是幾位生面孔的官員。
張眉壽帶著張眉箐上前依次見禮。
劉福笑著抬手,“二位姑娘不必多禮。”
目光卻只落在張眉壽一人身上。
張老太太看在眼中,視線掃過劉福身側的太監手中捧著的錦盒,心中的猜測不由愈發篤定了幾分。
而越是如此,面上卻越是平靜。
劉福看在眼中,不由在心底暗暗點頭。
很快,張秋池,張老太爺和宋老太爺也都被請了過來。
準確來說,其他兩位是被請來的,而張老太爺是被帶過來的。
老太爺換了身干凈的衣袍,此時被帶來,臉上寫滿了不情愿,更不記得要向劉福等人行禮。
張老太太笑著賠不是:“我家這老頭子,多年來都是這幅神志不清的模樣,若有失禮之處,萬望福公多加包涵。”
若不是方才劉福特地問起了這老頭子,她說什么也不可能將人放出來。
“無妨,無妨。”劉福顯得極好說話。
他既答應了讓人過來,就自該包涵些。
張老太太卻仍不敢放松警惕,命得蔣媽媽低聲交待了老太爺一番話。
“待會兒宣旨時,老太爺可得跟著一同跪下才行……”
張老太爺渾不在意地道:“磕頭么,我擅長地很……磕一下,十兩銀?”
他倒也‘懂規矩’,知曉這種話張揚不得,因此將聲音壓得極低。
蔣媽媽面上維持著笑意,點了點頭。
十兩銀就十兩銀,甭管老太太到時給不給,她先答應了再說——
老太爺便乖乖地坐下,如張眉嫻出嫁那日一般,將兩只手背到了椅背后去,也渾然一副輕車熟路的架勢。
不多時,張巒和張敬先后趕回了家中。
至此,張家人算是到齊,劉福方才起身宣旨。
張家上下跪地聽旨。
大太監咬字清晰,聲音高而悠長——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聞工部員外郎張巒之女張眉壽端莊溫良、品貌出眾,朕躬聞之甚悅。今,太子已適婚娶之年,當擇賢女與配。值張家二姑娘待字閨中,與太子堪稱天設地造,為成佳人之美,特將之許配于太子為太子婦也。
一切禮儀,交由禮部與欽天監監正共同操辦,擇良辰完婚。布告中外,咸使聞之,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