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另一端,愛德華愛爾蘭陷入到了沉默當中,過了小半天,他才開口問道:“你打算引入非洲裔球員么?就像MLB的布魯克林道奇隊那樣?”
“你也看到那個新聞了吧?MLB棒球大聯盟已經引進了一名非洲裔球員,我們落后了。”陳強開口說道。
“我們為什么要引進非洲裔球員?”愛德華愛爾蘭開口問道。
陳強卻是愣住了,他不知道該怎么去回答這個問題。
在陳強看來,黑人運動員打籃球,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為什么”,放在未來,但凡稍微有點水平的職業聯賽中,沒有黑人運動員才是件怪事。
然而四十年代的美國還有著嚴重的種族隔離政策,這的確會讓很多人問“為什么”。
“我想做一些新的嘗試。”陳強回答道。
“讓非洲裔加入,這種嘗試不會有好結果的。”愛德華愛爾蘭開口說。
“試都沒有去試,怎么知道沒有好結果?”陳強反問道。
“就算我支持你,其他球隊也不一定愿意支持你,大多數的球員們都不想跟非洲裔同場打球!”愛德華愛爾蘭解釋道。
陳強不由得想起了一個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一個橋段,當時阿甘所在的阿拉巴馬大學允許黑人入學,結果遭到了大批學生的抗議,白人學生可以接受阿甘這樣一個“傻子”作為他們的同學,卻不愿意接納任何黑人學生與他們在同一間教室學習。
體育運動中也是這樣,很多白人運動員不愿意跟黑人運動員在一個場地上打球,他們不想跟黑人乘坐同一節車廂,不想跟黑人使用同一間更衣室,更不想成為隊友。
想到這里,陳強不由得輕嘆一口氣,隨后接著道:“所以我需要的是一個足夠厲害的非洲裔運動員,他需要比其他人更加的優秀。因為體育運動,最終比拼的就是實力,只要實力足夠強,可以戰勝對手獲得勝利,那么便能夠讓所有人閉嘴!”
“好吧,如果你堅持的話,我會幫你留意的。”愛德華愛爾蘭開口說道。
放下電話后,陳強一臉無奈的揉了揉太陽穴。
不得不說,黑人運動員真的很適合籃球這項運動,而籃球運動也正是因為有了黑人運動員的加入,才變得更加精彩。看一看未來NBA當中誕生的巨星便知道,黑人球員占大多數,白人卻是屈指可數,這足以證明黑人運動員在籃球運動當中的地位。
當然,黑人運動員在NBA中的地位,也是靠實力爭取來的,他們的實力更強,在賽場上的表現也更出色,自然而然的將白人從籃球運動中擠開。
陳強知道,想讓球迷認可黑人運動員,想讓球員接納黑人隊友,關鍵還是看實力,如果黑人球員能夠發揮出遠超白人的實力,那么NBA招募黑人運動員,也就讓人無話可說,畢竟競技體育本就是追求勝利,職業球隊為了獲得勝利,去招募更有實力的球員加盟,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拉塞爾和張伯倫,現在還在念小學吧!如果他們已經長大的話,那就好了,以這二人的實力,肯定能征服全美的球迷。”
在拉塞爾和張伯倫的時代,已經沒有人再去質疑黑人球員的能力,越來越多的黑人球員也開始進入到聯盟當中,可惜的是這兩位籃球大神現在都還是小孩子,他們的時代要等到十年以后。
所以陳強想要將黑人運動員引入到NBA當中,必然會遇到很多的阻力。
愛德華愛爾蘭的工作效率很高,沒過多久,便給陳強送來了一份非洲裔球員的名單。
球員名單并不長,只有寥寥幾人,可見這個時代打籃球的黑人并不多,能夠打出點名氣的就更少了。
名單上只有一個名字是陳強熟悉的,那就是厄爾洛伊德。
“厄爾洛伊德,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他就是歷史上第一個登上NBA賽場的黑人運動員。看來還是得選他作為突破口啊。”
歷史上,在1950年的NBA選秀當中,一共有三位黑人球員被選中,他們也是第一批登陸NBA的黑人球員。其中選秀大會里第一個被選中的人名叫查克庫珀,而第一個在比賽中登場的黑人球員,則是厄爾洛伊德。
厄爾洛伊德父親是煤場的礦工,他小的時候曾經在一所種族隔離學校讀書,高中畢業后,厄爾洛伊德獲得了西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籃球教練的青睞,得以進入到大學當中。
大學時代的厄爾洛伊德是十分輝煌的,他曾經率領西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獲得了兩次CIAA的總冠軍,并且曾有過單賽季不敗的好成績。厄爾洛伊德進入到NBA后,也算是球隊的主力,場均10.2分7.7個籃板的數據,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球員。
根據厄爾洛伊德自傳,他的職業生涯也并不舒心,由于當時種族歧視比較嚴重,厄爾洛伊德在場上打比賽的時候,經常被球迷吐口水,或者扔硬幣打他的頭。
引入黑人運動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歷史上的NBA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也沒有讓球迷完全接納黑人運動員,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快船隊的前任老板依舊放出過種族歧視的言論。所以陳強也不指望這件事情能一蹴而就。陳強打算先讓黑人球員出現在賽場上,看看球迷和球隊的反應如何。
然而國內寄過來的一封信,卻完全打亂了陳強接下來的工作計劃,讓他引入黑人運動員的計劃不得不暫停下來。
這封信是董守義寄來的,董守義在信中詢問,陳強是否打算參加明年的倫敦奧運會。
參加奧運會這種事情,是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的業務范疇,抗戰期間,全國體育協進會的會務工作也停頓下來,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將幾個投靠日本人的漢奸會員開除了會籍。抗戰結束以后,全國體育協進會也恢復了工作,只不過由于國內的局勢仍然混亂,所謂的“恢復工作”,也只是名義上的事情,政府基本上沒有錢撥給全國體育協進會,讓體育協進會舉辦體育賽事,體育協進會自然也就無事可做。
此時全國體育協進會的會長由張伯苓來擔任,不過由于全國體育協進會也沒有什么經費,所以張伯苓這個“會長”,也只是有名無實罷了,啥事都做不了。
正常情況下,也應該是張伯苓來詢問陳強是否打算參加倫敦奧運會,但張伯苓卻沒有這么做,很顯然是故意為之。張伯苓視陳強為子侄,兩人關系親密,若是由張伯苓親自詢問陳強的話,怕是會摻雜私人感情。張伯苓也拿不準陳強到底想不想去參加倫敦奧運會,他也擔心自己親自詢問的話,會給陳強造成壓力,所以張伯苓便沒有參與此事。
陳強是了解張伯苓的,他知道張伯苓沒有親自過問,就是怕自己左右為難。于是詢問陳強是否參加倫敦奧運會的事情,就落在了董守義的頭上。
董守義也是當時著名的體育教育家,他曾先后在北平師范大學、北平民國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西北聯合大學、浙江大學等學校體育系任教授,并且擔任過全國體育協進會總干事、教育部體育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位。董守義也曾以中國籃球隊主教練的身份,參加了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并且在奧運會后作為中國體育考察團的成員,前往歐洲各國考察。當年柏林奧運會結束后,陳強也曾經參加過這個考察團,所以他與董守義也算是熟識。
1948年倫敦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總干事,也正是董守義,同時董守義還是國際奧委會的委員,所以由董守義來信詢問陳強是否參加倫敦奧運會,于公于私都是再合適不過了。
近代中國有過三位國際奧委會委員,第一位就是王正廷,他早在1922年就被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在國際奧委會中也是老資格的存在。
第二位則是孔家的那位老爺,他之所以成為國際奧委會的委員,是因為王正廷的舉薦。王正廷覺得中國體育事業落后,為了發展國內的體育事業,便舉薦孔老爺成為了國際奧委會的委員。當時孔老爺身居要職,手握國家財權,王正廷覺得孔老爺“有權有錢”,若是能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定然會大力發展國內的體育事業,最起碼財政撥款會容易一些。只可惜事與愿違,孔老爺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之后,并沒有對中國體育事業做出半毛錢的貢獻。
第三位國際奧委會委員就是這位董守義教授了。他也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體育專業出身的國際奧委會委員,未來他還擔任過籃協主席等職務。
拿著董守義的這封信,陳強卻是滿心的猶豫和躊躇。
陳強在美國過了好多年的安生日子,他有錢、有家庭、還有自己的事業,現在也算是小有名氣的企業家,讓他再回到奧運會的賽場上,以一個運動員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陳強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而且參加奧運會的話,陳強還必須進行恢復性訓練。雖然陳強有訓練空間,有十倍的訓練時間,這可以讓陳強在倫敦奧與會之前,將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但體育訓練畢竟是很辛苦的,要付出很多的辛勤和汗水,已經成為“奶爸”的陳強,很擔心自己還能不能適應運動員那種苛責的訓練。
有句話叫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個人安逸慣了,很難再重新回到艱苦的生活當中。運動員也是如此,現役的運動員可以忍受日復一日艱苦的訓練,但退役運動員再復出的時候,就很難回到之前那種訓練強度。歷史上有很多運動員,在退役之后又選擇復出,但復出后還能夠完全恢復競技狀態的,簡直是鳳毛麟角,甚至很多運動員復出后才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適應運動員的生活。
更何況等到倫敦奧運會的時候,陳強已經34歲了,這個年齡在任何體育運動當中,都能達到“老將”的標準了。陳強從事的還是田徑運動,這本來就是一個屬于年輕人的項目,34歲早已經過了田徑運動員的黃金年齡。
然而陳強卻也知道,如果中國隊沒有自己的話,就是一盤散沙,甚至連一盤散沙都不如!
此前的兩屆奧運會,中國能夠拿到奧運金牌的就只有陳強這個“掛逼”。如今經過多年的抗戰,中國早已經元氣大傷,中國的體育事業也停滯了好多年,抗戰結束以后,國內的局勢依舊是不太平,這個時候的中國,就更沒有運動員可以在奧運會上取得成了。如果陳強不去參加奧運會的話,那么中國隊必然是顆粒無收。
而且陳強也知道,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中國隊的情況是格外凄涼。
中國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時候,雖然沒有取得什么成績,可好歹政府有撥款,有民間捐助,再加上足球退一路踢表演賽掙錢,來回的船票錢是湊夠了。到了德國以后,德國人也是管吃管喝,即便吃不慣西餐,但填飽肚子絕對沒有問題。
但是到了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政府不給經費,民間也沒有多少捐助,即便是盡可能的縮減代表團的人數,可依舊湊不夠全團人的船票錢。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光了英國人的家底子,此時的英國人也是摳門的很,連吃飯都是收費的,這對本來就窮的叮當響的中國代表團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了省錢,中國代表團是自備糧食參加的倫敦奧運會,運動員從國內帶來了米面,然后在倫敦起灶做飯,很多運動員平日里連飯都吃不飽,餓著肚子參加比賽,有些運動員為了節省口糧,在沒有比賽的日子里,干脆一天只吃一頓飯。
就憑這一點,陳強就不可能袖手旁觀,陳強又不缺錢,他手指頭縫里雖然流出一點錢來,都夠中國代表團吃飽喝足的。
“我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陳強靠在沙發上,喃喃自語的說道。
埃絲特聽到陳強的嘀咕聲,從旁邊走了過來,她雖然聽不懂中文,但卻知道陳強在為什么而煩惱。
“你還是想去參加奧運會的吧?”埃絲特開口問道。
“明年的倫敦奧運會,我都已經34歲了,還折騰什么呢!”陳強搖了搖頭。
“34歲怎么就不能參加奧運會了?關鍵是你想不想去!或者說你擔心自己會輸掉比賽?”埃絲特問道。
陳強搖了搖頭:“如果只專注于一兩個項目的話,拿到金牌還是沒有問題的。”
“既然可以贏,那你為什么不去呢?又或者你覺得,奧運會的金牌對你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埃絲特又問道。
陳強微微一愣,此刻他終于意識到,他參加奧運會,并不只是為了一枚奧運會金牌,而是這枚奧運會金牌背后的意義!
“我的確不需要奧運金牌來證明自己,但我參加奧運會,也從來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國家的榮譽!現在,我的國家需要我,我必須挺身而出!”
想到這里,陳強終于下定了決心,他開口說道:“我去,我要再戰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