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  第394章 太上老君的煉丹爐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舌尖上的神豪 | 雅玩居士   作者:雅玩居士  書名:舌尖上的神豪  更新時間:2019-07-25
 
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的牧民身著節日的盛裝,圍坐在開幕式現場四周欣賞豐富多彩的歌舞表演,極具特色的文藝演出為各地游客展示一幅草原畫卷。

熱情好客的牧民坐在花車上為遠道而來的游客彈奏一首首膾炙人心的歌曲,伴隨著悠揚的長調、呼麥和馬頭琴聲,仿佛可以觸摸到千百年來蒙古游牧民策馬奔騰攜帶著獨有的那份豪邁與風骨,成為一種難以復制的美。

開幕式分為神圣的蘇魯錠、雪原民族風、永恒的篝火三大部分。熱情的牧民們帶著難以掩飾的喜悅之情,舉辦了充滿神秘感的巴爾虎草原火神節,祭火神、祭敖包、祭蘇魯錠,虔誠的牧民們懷著對天地的敬畏將這古老的傳統儀式流傳至今,并在開幕式當天向各族人民展示。

附近就是烏蘭哈達火山群,從高空俯瞰,高聳挺拔的火山猶如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這種火山會沿中心口有韻律地多次噴發,熔巖流動性強,噴發時的爆炸較為溫和,很多火山碎屑落回火山口或其附近,會再次被噴出。這種火山會形成明顯的火山錐,在低緩的草原上,遠遠望去,傲立的火山身姿挺拔優美。

雇當地導游出發,車在公路上行駛,能清晰看到坐落在公路西側的三座火山,因錐體形如煉爐,導游介紹最近的火山有3座,這個最大的就是‘北煉丹爐’,它西南邊的是‘中煉丹爐’,再往南是‘南煉丹爐’,遠的還有一些火山。

來到北煉丹爐,形如鐘狀,火口渾圓深大,錐底直徑東西長約700米,南北約600米。火口由西北至東北垣漸低,錐體相對高度約80米,已沿錐體建成盤桓而上的石階。爬上觀望,火口大敞——像一個直徑180米、深30米的超級碗。

休眠中的北煉丹爐是座活火山,在地質歷史的第四紀晚期,某次地殼震動催動巖漿經管狀通道噴涌而出,強大爆發力將巖漿碎屑物噴向高空,又使其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形成玄武質黑色降落渣錐。

當巖漿中揮發成分減少,噴發能量減弱,巖漿轉為更弱的噴泉式噴發,火山碎屑物濺落在火口沿上,形成陡峻的濺落錐。

站在高處俯瞰錐腳東南和西側,可以辨認出形似火口的巖漿溢出口,這是北煉丹爐進入寧靜式溢流階段的標志。巖漿自溢出口流出后,沿低洼地帶流淌而下,西側溢出的熔巖較少,東南方向則形成大量堿玄巖組成的巖流,前緣直抵本區最大的烏蘭湖少海子,分布面積達70平方公里。

而在5公里外的中煉丹爐火山,這樣的熔巖流更結成氣勢磅礴的石河、石湖乃至石海,有的阻塞水系形成莫石蓋淖和白音淖海子等火山堰塞湖,有的則在推擠流動中使結殼破裂、掀起,變成一批翻花石,又有長條擠壓脊縱貫其中,一時間石浪翻滾,石濤拍岸。

千里迢迢來到唯一的使鹿部落、最后的狩獵民族,這里有一段叩問千年歷史,觸摸古情今韻的如水記憶,這里有一份暫別繁雜世事,放縱心靈,馳騁想象的柔軟心情。

這里享受一次天人合一,捕捉自然氣息的絕美碰撞,敖魯古雅,翻開它,就等于翻開一部夢幻的童話。

要想見到鹿,必須走進深林,古老的鄂溫克族有三個分支,索倫、通古斯、雅庫特。隨著時間流逝到今天為止,只有雅庫特這個分支在大興安嶺深處靠,靠打獵和飼養馴鹿生活。

他們寧可走到很遠的地方去扛回枯死的樹木作為燒柴,也從不砍伐一棵活樹。氣候十分寒冷,長期的原始封閉狀態讓他們保留了原生態的民族文化。當地人信奉薩滿拜祭樹神,用樺樹皮制作生活用具。

馴鹿俗稱四不像,性情溫和,雌雄都有角,傳說中是姜子牙的坐騎,也為圣誕老人拉雪橇。買上一籃苔蘚,那些長著枝枝丫丫大鹿角的家伙就馬上圍住你,吃的香噴噴,那份快樂真的好爽。

不用擔心它們會傷到你,因為真的好溫和,還會用鹿角輕輕摩擦你的身體,仿佛謝謝你從遠方來看望它們。

參觀薩滿祭祀,本民族尊為智者,是人與神靈之間的使者,生活中的祭祀儀式和治病要請薩滿主持,薩滿則跳神向大自然圖騰及祖先的神靈祈福,懇求神靈的庇護而獲得平安,好運和健康。

同很多生活在荒野的原始的民族一樣,對火無比崇敬,認為火中有神,所以不能往里面吐痰灑水,也不能朝里面扔那些不干凈的東西。所以火種是不滅的,每當遷徙的時候,會有一頭專門拖運火種的馴鹿。

森林中沒有固定的住所,撮羅子是傳統的臨時住屋,外形如同鄂倫春族的仙人柱,高約3米,直徑約4米,是一種圓錐形建筑物,實際上是用若干樺木桿或柳木桿搭成的圓形窩棚,也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帳篷。

遮蓋物隨季節變化有所不同,夏、秋季外面一般覆蓋干草、蘆葦或樺樹皮,冬季則用麂、鹿皮包裹。頂尖是一個天然的天窗,睡在里面一睜眼睛就能看見漫天星星。

崇尚萬物皆有靈,跟自然萬物是一刻也不能分開。在撮羅子里住上一晚,會是永遠難忘的特別體驗。

跟隨當地打獵高手進山,長期的狩獵實踐中,積累豐富多樣的狩獵技術和經驗。除用獵槍獵外,還采用圍獵、陷阱、槍扎、箭射、犬捉、夾子、網套、藥毒、藥炸……

早在孩童時代就已開始,孩子從小就隨大人出獵,12歲便可試槍,隨父兄狩獵,先學打灰鼠,再學打大獸,十六七歲時便可單獨狩獵。

半路很多奇形怪狀的建筑,原來是倉庫先將相鄰的兩棵大樹砍去樹梢,作為柱子,然后用木頭壘成一間懸空的倉庫,地上斜豎一根砍有階梯的木柱為梯。里面存放食品、獵物、衣服、用具等,從不上鎖,其他獵人可任意取用,事后如數歸還即可。

為保護最后的部落文明,他們現在也在為游客們兜售自己手工做的飾品、鹿茸和鹿皮等產品,也成為特殊的文化名片。

幾百年來,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始終安靜的潛藏在大興安嶺內,任歲月流過它的山門,它依舊謹守著自己的古樸。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