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再接著浮現在許廣陵腦海中的,卻是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中的那段話: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可以無悔矣。
如果這次失敗,他能無悔嗎?
許廣陵還真不知道。
如果一件事,做下去,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沒有什么太大的后果,或者說,有什么后果,也能夠承擔得起,那自然是只要下定決心,問心無愧,接下來的自然也是無悔。
可如果后果是不堪承擔的呢?
這一刻,許廣陵第一時間想到的卻不是自己。
而是已然不在的父母。
以及兩位老人。
同時,其他所有認識的人,也一個個地在腦海中浮現。
這一日,在山頂上,許廣陵從上午坐到了黃昏,然后就如平常散步一般,把大貓帶回到了那片洼地上,特別地逗弄了它一會,然后讓其自行覓食,再接著,許廣陵便自個地,朝地下而去。
不需再等,此刻,就已經是他最好的身心狀態。
所以,也沒有什么好猶豫的。
至于失敗……真要不可避免地失敗,那就失敗吧,也沒有什么好說。
有一句話怎么說的?
男兒到死心如鐵。
一路走著,許廣陵的心情漸歸平靜,思緒也漸漸平復,意識同時也漸漸地歸于空靈。待進入地下,順著地下河向著大地山川之氣最為濃郁的地方而去的時候,許廣陵整個身心,已經大半,提早進入了特殊的狀態之中。
地下河,沒入地下的盡頭,無法再前進的地方,許廣陵早就在這里開辟了一個臨時的居住之處,不止地方被清整出來好大的一片,就連草席枕頭之類的,這里同樣有一套。
許廣陵畢竟不是野人。
既然有草可以編織草席,那躺在草席上肯定比直接躺在地上要舒服得多。
甚至,都不僅僅是舒服。
區區一張草席,代表的卻是“文明”。
這一天,許廣陵沒再下水和河里的那些魚玩耍了,在往日,那自然是最好的鍛煉及消遣方式,但今天,他要的既不是鍛煉,也不是消遣,而是全副身心,以最巔峰的狀態,走向面前的關隘。
至于接下來面對的會是什么,老實說,許廣陵連半點都不清楚。
在草席上正常地躺下,但許廣陵卻并沒有如往常那般隨意地支起一只腿,更沒有兩手墊在后腦什么的,而是正兒八經地,以整個身體都貼落于草席的姿態,如小孩般地乖順地靜靜躺著。
這是黑暗而又寂靜的地下。
黑暗,沒有絲毫光源,這是肯定的。但在今日的許廣陵眼中,黑暗卻又不是黑暗。
寂靜么,這是近百十米深的地下,更重要的是,這位置,是位于高高的山脈之下,換言之,如果沿許廣陵此時位置的頭頂直上,大抵需要鑿個幾千米,才能見得天日。
地面上的任何動靜,都不可能傳達到這里。
是任何!
邊上不遠處的地下河,靜靜流淌著,幾乎沒有任何聲息,倒是那些魚,會偶爾地弄出聲響,但也只是偶爾而已,而且那些聲響,更只是襯托出了此地的極度幽寂。
如果普通人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是會發瘋的。
就別說黑暗了,單是這樣的安靜,安靜到連自己身上血液流動的聲音,都能聽到。
而那種體驗,對一個普通人來說,絕不會美好。
但于許廣陵而言,這一切,都只是尋常。其實,當初在長白山那里,自他鑿開厚厚的冰層進入天寒地凍的天池中起,實際上就已經開始步入一種“不可思議”的境地了。
而這種行為,更早的,可以追溯到尚在章老那里的時候,夜晚待在公園中?
許廣陵默默地看著頂上幾十米處的山石,如同倒過來的大地,而后,緩緩地,一點點地,輕輕閉上了眼睛。
這一閉,其實意味著可能再沒有睜開的時候。
當然,只是可能。
而許廣陵想要爭取的,是另外的一種可能。
為了那個可能,這幾天,他已經反復地推敲又推敲了,對于可能的任何一個細節,他都到了點滴于心。——當然,也只能做到這里了。
此時此刻,盡人事,聽天命。
只此六字而已。
眼睛輕闔,身外的世界,悄然遠去,許廣陵身心開始映照的,便只有自身。
心臟在緩慢而有力地跳動著,怦,怦,怦,基本上,一分鐘,才跳動那么一下。但就那一下,卻極輕松自如地驅動著血液,在身體里從頭到腳地往復。
從臟腑,到肢體,許廣陵跟隨著身體的血液,完完整整地走了那么一圈。
這“一圈”其實是個極簡單極籠統的概括,事實上,哪怕窮千百萬字,也很難把血液一個周期的所有周流方式,盡數地描繪出來,那太復雜,可能比地球上所有河流的流轉方式加一起,都還要復雜。
“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
這是《莊子》“大宗師”篇里的話,也基本上是許廣陵這一次行為的宗旨。
血液緩緩流淌,滌蕩著四肢百骸,如果說當初許廣陵只是五臟的五色花開,時到今日,他是整個身體,都完成了“花開”。
血液在身體里緩緩地滲透,而后,隨著許廣陵的心念動處,心臟的跳動也漸漸變緩,從一分鐘一下,變成兩分鐘一下,然后三分鐘一下……
直至不知多久之后,徹底地停止了跳動。
而后,血液的流動,也跟著趨向于靜止。
就在這個時候,大竅自行啟動,從蟄伏狀態中蘇醒,許廣陵的手腳處,四個無形的漩渦漸漸產生,然后,此地本就很濃厚的大地山川之氣,瘋狂地洶涌而來。
聚集,聚集,聚集。
收縮,收縮,收縮。
慢慢地,以許廣陵為中心,一個區大的“光繭”,凝聚在天地之間。
大竅從蟄伏到蘇醒。
中竅從蟄伏到蘇醒。
小竅從蟄伏到蘇醒。
而后,小竅中竅大竅,在帶動整個身體共振之后,卻又開始再度地蟄伏。
只是,只蟄伏卻還不夠。在許廣陵此刻已然只是只有一點靈光尚存的情況下,蟄伏的大中小竅,那介于有形和無形之間的竅,開始“瓦解”。
不再是蟄伏,而是徹底地散開,或者說湮滅。
沒有時間的概念,許廣陵的意識漸漸陷于沉寂,連那僅有的一點靈光也歸于沉寂,而當大中小竅隨著許廣陵最后的心念完成了應有的布局之后,許廣陵的身體,亦徹底沉寂。
此刻的他,在狀態上,和一塊石頭,和一滴水,再沒有任何區別。
感謝“斗轉天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