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爺子想做一個氪金王者。
這并不難,或者說,這很容易。
作為一個為國家作過貢獻也在國家體系中占據過一定位置的老人,錢這種東西,太多不好說,但“氪金”這種行為,還是支撐得起的。
別的不說,就他住的院子,拿出去,至少也是論億的,而且一億絕對不夠。
當然了,這院子是國家的,賣不了。
不過能免費住這樣的一個院子,其身份自不用多言。
然而……
在跳轉的頁面上,秦老爺子沒有看到氪金通道。
他看到的只是:
蒲公英中藥學會會刊,兼蒲公英。
論文可以是個人過往的舊作。
但必須原創。
但凡涉及抄襲,一律刪除蒲公英帳號,而且對帳號主體,永久凍結。
論文通過,可以獲取積分,以四個級別作為基準。
Ⅰ級,根本性的、體系性的發明和發現。
如中藥的“君臣佐使”和“七情”,對中藥的定性、對中藥的配伍和使用等有根本性指導意義的里程碑級的發明和發現,為最高級別,可以獲取以1000為基準的積分。
具體,在1000至10000之間移動。
Ⅱ級,關鍵的、重大的、戰略級的發明和發現,100基準積分。
Ⅲ級Ⅳ級,依次遞減,10基準積分,1基準積分。
沒有干脆的氪金通道,秦老爺子不太爽,但是發現論文可以轉化為積分,也算是柳暗花明。
又啜了一口茶,秦花明……不,秦衛國老爺子,起身來到書架邊,拿起一本厚厚的大部頭。那里面,是他所有著作的提要或全文。
秦老爺子細細翻閱和檢索著。
從頭到尾,沒有符合Ⅰ級的。
這并不奇怪。
從頭到尾,似乎也沒有任合Ⅱ級的。
這有點難堪。
但其實,同樣也不奇怪。
這Ⅰ、Ⅱ級的標準,定得實在太高,大略來說,Ⅰ級,是千年級的,Ⅱ級,是百年級的。
Ⅰ級就不說了,哪怕Ⅱ級的,隨便來一個,不說能不能獲得諾貝爾獎,從實際意義來講,那也至少是諾獎級別的發明和發現。
秦花明老爺子發現自己沒有這個級別的論文,只是郁悶,卻確實并不奇怪。
這個級別的發明和發現,不止需要水平,更需要運氣。而很顯然,他的這一輩子,沒有過這般的大運氣。
再細細斟酌。
Ⅲ級的,會有幾個?
Ⅳ四級的,會有一些?
秦老爺子并不很確定,因為顯然,Ⅲ、Ⅳ級的標準,也低不了,但確實也并不高。——只要是原創性或首倡性的,有確實實際意義或理論意義的發明和發現。
秦老爺子點點頭又搖搖頭。
這確實是一個既不高又相當高的標準。
說不高,是這個要求客觀來說,真的不高,說相當高,是從現實來說,有太多太多的“再發明”和“再發現”,真正具有原創性或首倡性意義的……
《論中醫的發展史》,秦老爺子看著手上書里的這個題目發呆。
這是他四十來歲時候的一篇論文,可以說是論文,也可以說是一本著作,因為篇幅很長,足有四十八萬字,從古代篇到現代篇,從古代名醫到現代發現。
可以說,既是中醫古代史,也是中醫現代史。
資料翔實,觀點得當,堪稱為一本教科書級別的參考書。
這篇論文,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也讓他一下子從省內知名上升到國內著名,可以說,上升了不止一個臺階。
但是……
這是中醫史,不是中藥史,雖然其中有涉及藥的篇幅,而且還不少。
這是概論,這是梳理,而不是原創性的發明和發現,哪怕最低級別的發明和發現,也不符合!
細細地翻閱,秦老爺子也仿佛在翻閱自己的一生。
良久之后,他又回到電腦邊。
電腦里,有著他所有論文的文字版本。
看著這個,搖搖頭,看著那個,搖搖頭,看著自己一生的成就,秦老爺子簡直一臉嫌棄。
好半晌,老爺子才總算撿垃圾一般地從自己的論文庫中,挑撿出了那么一些,嗯,一共就九篇,根據網站上的提示,發表在了上面。
沒有直接過。
和之前的答卷一樣,要審核的。
然而就算這九篇全部能通過,才多少積分?
完全不夠啊!
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好不好。
“老了啊!”操作完之后,秦老爺子搖搖頭,現今,也只能吃那點老本了,讓他再去搞研究?不符合身份了。
簡單來說,既沒有那精神,也沒有那精力了。
養老的人,如何去與年輕人爭?
在很多的研究領域,不論是自然的還是人文的,很多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其實就是發生在二十到四十這個階段。
就如那個搞物理的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二十多歲,提出廣義相對論,三十多歲,而在此之后,其主要身份,就是“科學家”而不是“科學研究者”了。
作為一生在醫藥體系中漫步的秦老爺子,對這一點再清楚不過。
就如《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二八,腎氣盛,陰陽和;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到了“五八”也就是四十,就已經是“腎氣衰,發墮齒槁”。
所以想在學習、研究上有成就,那就一定要趁早,趕在四十歲之前完成。
不是說四十后就是個廢人了,按現今標準,四十還是“青年”呢,但確實,越往后,越事倍功半,以至事十功一,不論是精神還是精力,都越來越不濟,越來越支撐不起長年累月的、連軸轉的刻苦和鉆研,就更不用說日以繼夜了。
不過,不論古今,不論中外,有成就的人,也多會由內在的成就而轉化為外在的成就,秦老爺子也并不例外。
作為在醫學上攀登到一定高度的人,在醫學界以至于社會地位上,也是達到了一定高度的。
積分不夠。
限額不夠。
那就想想,能不能另辟蹊徑。
當窗子不通的時候,看看能不能走通門。當大門不通的時候,看看有沒有小門。
這是很正常也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秦老爺子開始打電話,打給老友的,打給組織的,還有打給一些老領導的。
有人知道這事,有人不知道。
他的電話也引起了不少其他人的電話和了解,而后,一圈一圈的波浪和漣漪,也就這般擴散開來。
秦老爺子并不是初始原點。
他只是其中的一個振蕩節點。
很多很多個這樣的節點,讓這樣的振蕩,在國內的醫界、學界、商界、政界……幾乎所有的“界”,來回地反復著。
感謝“木子水告雙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