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呈送的八套法門,許廣陵笑了笑。
徐亦山沒能湊出他所要求的十套,并不出乎許廣陵的預料,相反,這八套都算是多的。
許廣陵本以為徐亦山最多只能搞出個五六七套的。
特別是七。
理論而言,不應該超過七。
七,稍微了解一點的就知道,這是一個很神奇的數目。
前世,華夏古代詩詞,一句最多就七個字。
以詩來說,最多就是七絕七律之類,絕沒有什么八絕。
而作為“長短句”的詞里,但凡有一句超過七個字的,其實內里都是一句斷為兩句的句式,如九個字,應斷為二七、三六,如十一個字,應斷為四七、五六等等。
到大街上捉一個小學生,問他圓周率是多少。
有熊孩子可能不知道,但一些提前受到老師或家長荼毒的好孩子就會答,三點一四一五九二六。
小數點后面是幾位?
七位。
一個星期,又或者一個禮拜,都是七天。
較早時候的中國固定電話,是七個號碼。
在道家神秘學里,九是一個數的極,但是九之下的八、七,也都分別有著特殊且神秘的意義。
類似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比如七音律什么的。
前世華夏還有八卦,并且八卦可以繼續拓展為六十四卦,但八卦其實是四象的疊加,四象又只是陰陽的演變,而關于陰陽轉化,在易經里其實是以爻變的方式進行。
而一個卦里幾個爻變?
答曰,六個。
總之,不超過七。
為什么是七?
不知道。
前世很早時候,許廣陵剛入師不久,就曾在客廳閑話中和兩位老人聊過這個話題。
一個大醫師,一個大博士,兩位老人的共同認識是,七,很可能是大腦記憶存儲的一個節點,又或者說一個區塊。
你記一二三四五六七這七個數字。
你的大腦會把這七個數字放在一個小記憶區塊里。
但如果你記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就沒辦法這么做了,會出現數據溢出,所以大腦的記憶形式會是,這個區塊放一到七,然后再另外拿出一個區塊放八,而如果有資源閑置情況,那就會這邊放一到三或一到四,那邊放四到八或五到八。
總之,不管怎么分配,八個數字,會被放在兩個不同的記憶區塊。
所以一周是七天。
四天五天六天行不行?
沒問題!
是七天還是六天五天,這不過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的問題。
但如果一周是八天,行不行?
不行!
這就不是習俗的問題了。
是天地之間某種更深刻的道的問題。
如果一周是八天,你的大腦就無法以直觀直接且絲毫無礙的方式對這八天作詳細的定位或者規劃之類等等什么的,而必然會出現某種障礙。
簡稱,數據過載。
所以就算關聯記憶之類,也應該把最小的記憶節點定為“七”,然后以七的方式進行疊加循環就好了,而不應該超過七。
但凡超過七,你就算一時記得清晰,長久之后,也必定會出現某種數據雜糅。
就如學英語。
一天學五十個生詞。
沒問題,你的記憶很好,一天五十個詞輕輕松松,一百天過去,你很快就學了五千個詞,然后很快地達到了四六八級的水平。
但除非你天天用,一直都在調用和強化,否則,隨著時間過去,那些詞仍然會在你的大腦里,先是雜糅,后是混亂,再然后是湮化。
就算你記憶再好,也沒有用。
除非你真的過目不忘。
而如果你用7x的方式進行記憶,就沒問題了,它會以這樣一個形式,一直固定固化在你的腦海里。
數據記憶是這樣。
在較高的層面上,理論歸納也是這樣。
一件事物,作不同側重、側面的歸納或分析,也最多只能是七個,而不能超過。
但凡有超過,必是認識不深。
然后出現了歸納或分析的重合、雜糅、不到位。
所以許廣陵讓徐亦山研創功法,所謂的十套只是一個幌子或者說障眼法,以其自身實踐而分化出來的理論,最多也不可能超過七套!
如果超過,那就說明徐亦山對修行的認識還不到位,天階以下的基礎,就還需要重新夯實。
許廣陵檢視著這八套。
這八套里,一二三套,都是完善且清晰的。
到了第四套,就出現了重合,第五套,出現了雜糅,到了第六套,出現了不符合徐亦山層次的拼湊,而到了第七第八套,明顯看出,研創功法的主人已經是有點“神智不清”了。
所以對于徐亦山的天階以下基礎,也可以作這樣一個簡單粗暴評斷
中等!
不能說拙劣,還是不錯的。
也不能說優秀,離優秀還差了一個總的提綱挈領方面的認識。
而一旦這個認識補充到位,從這八套功法特別是后面五套功法所體現的內容涵蓋來看,徐亦山立馬就能打通所有關節,勢如破竹地真正完成天階以下的理論構建。
嗯,八十分以上水平的那種。
現在么,勉勉強強五六十分,放寬點,可以及格,苛刻點,五十到五十九分。
很不錯了!
像是甘從式,如果讓他也來考這個試,許廣陵最多能給他個二十分!
安南郡其他的那些地階之流,但以聚星樓那日所見,普普遍遍大抵也都是二三十分之類的樣子。
所以,在這郡城,徐亦山確實是一枝獨秀。
當然,他再怎么秀,也秀不過小秀兒。
就連許廣陵,也不知道小秀兒以后究竟能達到什么高度。
畢竟,四五歲的天階,實在是太駭人了。
而且這個天階,還是用非常非常接近自然接近造化的方式達到的,從某種意義上,幾乎可以認為這是一個“天生天階”,也就是一生下來就是天階的那種。
她的修行,她的道,這個時候,才真正開始。
天階只是起步!
你來說,這嚇人不?
許廣陵不知道這是不是天地之間獨一例,但就算遍及所謂的所有“大千世界”,這樣的例子,肯定也是不多的。
小秀兒的天賦,是條件之一。
許廣陵的認識高度和手段,是條件之二。
光有這條件之二還沒用,還需要條件之三,那就是舍下很多很多的“不滅真性”,關于這一點么,呵呵。
這一世,許廣陵也只能造就小秀兒這么一個人。
而就這么一次,就已經是讓他幾乎傾盡所用了。
也所以,徐亦山許同輝之流,這些家伙,除了點撥以及些許的造化資源外,讓他們自生自長就可以了。
呈上功法后,徐亦山并沒有立即得到師尊的回復,而是過了兩天后,師弟許同輝拿出了青云之路的第二回。